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区县教研部门的作为

引用本文请注明:

刘帅.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区县教研部门的作为[J].基础教育课程,2023(19):46-51.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有序推进需要区域教研的专业支撑和引领。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基于目标导向,搭建了结构性、理念性、程序性、发展性四类区域教研支架。为更好地发挥区域教研的先导和支架作用,区域教研部门应遵循“因校制宜”的原则,在学校的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中寻找教研点,将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作为区域教研的重点,并助推评价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小学是厚植学生全面发展基因的重要阶段。当前的小学生评价,在智育维度上仍存在“重甄别轻诊断改进”“重知识轻实践能力”“重结果轻成长过程”等问题。2022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其中强调: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心每个学生,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科学有序地推进需要区域教研的专业支撑和引领。本文基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的实践,探讨区县一级的教研部门为推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所搭建的教研支架,以期为区域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提供教研样例和经验。

一、基于目标导向,搭建推进因校制宜的区域教研支架

学校是推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落地的关键力量,但学校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作,多种因素共同制约着学校的评价改革进程,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评了怎么用等,都需要学校进行系统思考、整体推进。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中,学校方面的改革目标是:学校具有正确的育人观,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拥有可操作的五育评价方案,通过科学的评价工具形成有效的评价场域,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但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办学性质上,有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在地理位置上,有城镇小学和农村小学;在办学规模上,有大、中、小、微规模学校;不同学校的评价基础、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因校制宜。为整体推进区域内各学校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区域教研部门需要聚焦学校评价改革中的难点,搭建推进因校制宜的区域教研支架。对学校进行分层分类,然后再提供精准评价教研服务,会更有利于学校的评价改革,其中,如何对学校进行分层分类并提供学校需要的评价教研是核心。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南湖区研训中心”)采取“自主申报 分类抱团”的分层分类精准评价教研方式,通过“小学生综合评价”学校试点项目的申报与管理,有序推进全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南湖区研训中心在研读各级各类评价改革文件要求基础上,发布《“小学生综合评价”学校试点项目选题指南》(以下简称《选题指南》)及其申报要求,对学校进行评价理念引导,并通过《选题指南》指导学校结合自身的评价基础和兴趣点进行申报,要求区域内每所学校至少申报一项“整体推进”类或“核心技术”类学校试点项目。在学校自主申报后,南湖区研训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走访式论证”“抱团式论证”“推进会论证”三种方式对每一所学校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以保障其方向的准确性。之后,通过定期的分类项目交流指导,提供精准的评价教研并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在项目结项时,形成结构化的动态和静态成果,以引领全域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科学有序进行。

二、整合全域资源,探索教研支架的运作路径

(一)结构性支架:助力学校建构基于联动设计理念的综合评价体系

《指导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科特征,建立科学、易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双减’落实。”学校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区域教研部门若能提供评价体系制定的结构性支架,将有助于学校制定出“科学、易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学生评价体系”。为此,南湖区研训中心研制了结构性支架(图2),为学校制定学生评价体系导航。结构性支架包含评价体系的设计逻辑和组成要素。

具体而言,学校制定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时,需要以“育人目标”为起点,遵循“课程·教学·评价”联动设计的理念,整体架构要基于学校育人文化。该评价体系需要分维度科学规划,即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需要有各自具体的评价方案。学校还要通过评价方案论证会整合不同维度的评价, 协调各个部门和学科教师,使其相互合作配合,形成兼顾五育评价的测评场域,即“分维度科学规划,统整性协同实施”。同时,学校应在保障测评维度的前提下,通过整合的方式降低测评次数,如在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中进行五育的测评与改进,从而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理念性支架:帮助教师明确小学生综合评价的价值取向

当前一些小学的测评方式单一,以纸笔测评为主,且其纸笔测评本质上依旧是“评定”,即用一张试卷的分数或等第“甄别”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在引导学生习惯养成和思维发展上略显不足。因此,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从“评定”走向“引导”,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全面纵向促进”。一是评价内容凸显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在关注学业水平评价的同时关注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实践的评价。二是在评价功能上强调从“甄别”走向“促进”,在评价方式上倡导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评与非纸笔测评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多次测评及测评后的教学改进引导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学生全面纵向提升。

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中,只有教师的评价理念转变了,评价改革才能高质量推进。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区域教研部门可为教师提供理念性支架,帮助教师理解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教师转变评价行为。

例如,南湖区研训中心借助智育评价理念支架(图3),帮助教师理解智育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一理念支架还能帮助教师明确如何通过智育评价建构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场域,即智育评价需要从单一的“结果评价”走向“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能力,养成必备品格。在小学智育评价中,学业水平评价和过程表现评价构成了小学的学评场域,这表示教师在教育评价中,不仅要通过多次素养导向的分项等级评价形成学生关键能力持续成长的场域,还要通过过程表现评价形成学生必备品格持续成长的场域。

(三)程序性支架:提供评价工具开发和质量分析的规范样例

程序性支架指区域教研部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的评价工具开发及测评后质量分析的流程和规范样例,旨在帮助学校科学有序地开展评价活动,保障小学生综合评价高质量实施,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在评价工具开发方面,南湖区研训中心设置评价教研员岗位,遴选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科技、劳动等学科的骨干教师,形成“绿色评价工作坊”,以小学分项等级评估卷的命制和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开发为核心,开展专项评价教研,形成分项等级评估样卷和表现性评价任务样例模板,再通过样卷和模板促进全域评价工具的科学研发。

在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上,南湖区研训中心注重引导教师从“甄别”学生的等级走向“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提供了“研题导学”的程序性支架。“研题导学”着重引导教师聚焦小学生综合评价质量检测中发现的薄弱点,通过分析答题情况、追踪访谈等方法梳理不同类型的错误原因,深入研究学情,再精准展开针对性助学,其实施流程和模块功能见图4。

(四)发展性支架:开展促进评价实践发展的教研活动

发展性支架指区域教研部门通过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疏通”评价改革“堵点”的发展性支持,其目的是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引导学校和教师聚焦评价改革实践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引领教师智慧评价的发展。区域教研部门应策划组织好区域评价教研活动,如支持学校实施基于“循证教研”的校本研修,使学校的校本研修有质量、教师课堂教学有方向、学生学习有方法,同时也让学校的评价实践有抓手、有途径、有成效。如此,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充分发挥区域教研的先导和支架作用

(一)在校本综合评价改革实践中寻找教研点

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不是颠覆原有评价体系的重新建构,而是强调在传承中进步。区域教研部门应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在学校的校本综合评价改革中寻找教研点。一是挖掘学校自主探索的科学评价方法,搭建平台进行区域推广,以帮助更多的学校优化评价措施。例如,南湖区凤桥镇中心小学的“写实评价”,就是在调研中被发现并在全省推广的典型案例。二是发现学校共性的需求,再通过区域教研进行集体攻坚。例如,小学分项等级评价中分项测评工具的命制是所有小学的共性薄弱点,南湖区研训中心通过评价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命制、打磨测评工具的路径,形成区域教研支架,为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模板样例和技术支持。

(二)将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作为评价教研的重点

崔允漷教授呼吁:“教师应像关注上课一样关注评价!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让评价引领自己的教学!”区域评价教研的重点是提升全域教师的评价素养。教师的评价素养是指教师开展评价活动时所具备的评价领域的知识、技能和理念,包括评价概念、评价意识、评价规划、评价解释、评价描述、评价评估、评价改进和评价伦理等要素,它们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南湖区研训中心设置评价教研员岗位,研发纵向伴随式的研训样态,以“绿色评价工作坊”为阵地,让工作坊成员在研发评价工具样例模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评价素养,以此带动各个学科发展评价骨干,以点带面,提升全域各个学科教师的评价素养。

(三)以常态化评价教研活动科学推进评价改革

无论是在区域教研活动层面还是在校本研修层面,各个学科都会通过常态化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专注于评价的教研活动却不是每个学科都会常态化开展的。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起始阶段,常态化的评价教研活动能科学有序地推进评价改革。因此,区域教研部门宜通过“参与式”教研、同“卷”异构式教研、主题系列式教研、循证教研、评价工具展评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从“听得心动”转向“可以行动”,帮助教师在学校评价改革实践中积极使用教研成果,从而保障学校的综合评价改革科学有序地推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评价教研实践表明,区域教研部门在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中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精准的教研支架,充分发挥教研的先导作用和支架作用,能有效提升全域教师的评价素养,科学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 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从'经验’走向'循证’:教师数据素养'纵向伴随式’区域研修样态研究”(课题编号:2022SC2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 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从'经验’走向'循证’:教师数据素养'纵向伴随式’区域研修样态研究”(课题编号:2022SC2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刘帅,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综合教研处主任,中小学评价教研员,高级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以教育评价推动育人功能的回归!——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赴萧山区专题调研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工作
立学课堂:南通课改的创新实践
郑州课改:在奔跑中调整姿态
整体规划 区校联动 以校为本——浙江杭州上城区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理论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后备干部、校长)考试复习用
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之八:课堂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