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崇焕与满清的和议

    袁崇焕与满清的和议

 

    泪痕

 

    袁崇焕在关外时。竟然私自与满清议和,后世为了证明这议和的正确性。就夸大当时明政权与满清的力量对比。好象满清已对明构成了生死存亡的威胁。当然这种始仍俑者,是满清统治者。他们为了神话他们的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就说早在当时满清就已具备了威胁明生死存亡的能力了。其实呢?泪痕以为这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

 

    当时满清在关外还未站稳脚。东有朝鲜、毛文龙。西有蒙古诸部,大明边将。满清在这几股力量的夹缝中,想在关外站稳脚也是困难之极的事。不要说危及明的存亡了!满清一心想与明议和。就是想在困境中走出来。

 

    其实呢?当时的满清与明政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不要说此时满清连关外都没有平定,就是在后来满清已平定了关外。而明内部一日乱似一日,满清也无力入关逐鹿中原。一切还要等到明灭亡后,关内四分五裂而且还要吴三桂盛情邀请才敢入关逐鹿中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明与满清之间的力量对比了吧!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明当时议和的迫切性并没有满清大。满清在这议和的过程中,平定了关外的势力。朝鲜被打得不敢反抗了,毛文龙部队被袁崇焕弄得砖崩瓦解。东部大局已定,满清对蒙古诸部的控制自然更是加强了。此时在关外与满清可以争锋的力量,只有明政权关外几个孤立的据点了!

 

    而明在这议和期间呢?好象只是修了一条防线。但结果呢?这防线好象与马其诺防线类似,表面上了不得。但根本不堪一击。因为人家线道马上就过来了。

 

    如果没有这求和的期间,满清想在关外站稳脚跟想来也是困难的。因为这几股力量不管是态度如何,但基于各自的利益。自然都不希望满清在关外的势力膨胀。但袁崇焕到关外。第一件事就是打破了这几个天然的盟友。一方面与满清议和,于是满清可以从容的打击朝鲜。另一方面呢?袁自己瓦解了毛文龙一部。这两股势力既灭,蒙古诸部自然被满清控制得更紧了。这样关外能与满清争雄的恐怕只有明关外的军队了。

 

    只因为有如此背景,满清才敢冒险入关与明逐鹿中原一场。因为他的后顾之忧已没有了。东部朝鲜与毛文龙已灭,蒙古诸部自然不敢对满清轻举妄动了。

 

    宋金议和之时。金政权北控关外、南据中原。说到其实力与南宋绝对是一个重量级上的选手吧!而且宋政权内部的军事力量,还不是中央政府可以完全控制的。(东晋、中唐、南明时的内部危机还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宋金议和后,后世都是大肆非议。

 

    袁崇焕之时呢?清所据的不过是关外的一部分。连关外还没有平定。事实上,满清当时与明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虽然他在与明争夺关外控制权的战争中,取得了不少的胜利。但,从根本上讲他与明还绝不是一个重量级上的选手。在这种背景下,明与清议和。后世却能找出一大堆理由证明这无比正确。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之一。泪痕以为这都是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历史观点。

 

    而这议和的结果呢?满清趁势逐个击破关外与自己争雄的力量。明呢?只是修了一条所谓坚固无比的防线。但结果呢?满清绕过这防线马上就入关了。后来人们为袁崇焕辩解说:山海关固若金汤,但西面长城不堪一击。所以满清可以绕过山海关防线轻易入关威逼京师。这一切是皇帝部署不周所致。我以为这种解释牵强极了。西面长城不堪一击,已是由来很久的事了!为什么从前满清不能绕过山海关从西面入关威逼明的京城呢?

 

    既然满清从西部入关这样容易。为什么拼了命的要与明争夺东边的孤城宁远呢?因为满清当时所争的只是关外控制权,绝不是入关逐鹿中原。事实上,满清当时根本不具备与明逐鹿中原的能力。

 

    但袁崇焕到山海关后,马上用了一种极端错误的策略。于是使满清可以轻松的、逐个击破了关外的几个强敌。这样满清就取得关外绝对优势的控制权,在这种背景下既为胜利所冲昏头脑,而且也少了后顾之忧。自然野心大发于是冒险从西部入关逐鹿中原。但结果呢?虽然明政权拘捕了一个高级将领,而这个高级将领的部队无视京城安危集体东走。但满清仍然失败了。

 

    如果明关外军事力量不是与满清达成和议,如果明关外两大军事力量不火拼(袁不杀毛文龙,毛文龙部队不瓦解)那满清靠什么轻易控制关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呢?

 

    如果关外仍保持着满清、毛文龙、蒙古诸部、朝鲜、明关外军事力量这几股势力并存的局面。那满清怎么敢冒险入关与明逐鹿中原呢?从明政权防守薄弱的西部入关非常容易。但入关之后呢?面对庞大的明帝国,一旦钝后于城下各路援军纷纷而致。关外几股势力再趁势而动,那满清靠什么保全自己呢?

 

    满清这次失败使他终于认识到自己与明还不是一个重量级上的选手。所以在明后期一片动荡之中,满清也只是敢入关抢劫一翻东西。所以在明灭亡后,关内已是四分五裂。满清还是不敢轻易入关逐鹿中原。直到吴三桂盛情邀请自己,并且甘愿当他的马前卒时。才犹豫再三决定入关逐鹿中原了。

 

    事实上,在后来几年里。明与满清才有了和议的迫切性了。一方面满清已完全控制了关外,另一方面明内部风起云涌现的农民起义无可抑制。而在袁崇焕的时代里。一切已是这样子的了吗?

 

    袁崇焕被处死的主要一条罪状就是擅主和议。后来袁崇焕被神话了,所以后世对于明王朝与满清的和战问题,自然是一边倒的认为和议有理,和议正确。但当时的情形真的如此吗?袁崇焕对满清和议是否正确,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怀疑。至于后期的和议,其正确性就更值得怀疑了。

 

    明王朝最后的几年内,农民起义已呈愈演愈烈之势。于是明王朝内部与满清和议之声悄然兴起。但终究没有成为主流,因为普遍人都对此持反对意见。崇祯皇帝也试图与满清达成和议,但终究没有走出这一步。因为普遍人都对此持反对意见。

 

    主张和议者的观点,大都是建立在某种一厢情愿的设想之上。他们大都认为: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每年用于北部边防的费用就会大幅度的减少。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明王朝北部的边防军就可以大规模的调回关内剿匪了。但这种设想。根本就是一厢情愿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明王朝与满清的战争,从来都是满清主动挑起的。明王朝军队始终不过是被动的防守罢了。换句话说:明王朝与满清的和战主动根本就是操在满清手里。

 

    明王朝想与满清达成某种和议。自然得满足满清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种种要求。第一、承认满清对关外的控制权。第二、把明王朝的军队全撤出关外。第三、每年给满清固定的一大笔银子。基于当时的背景,如果不给满足满清的这些要求,靠什么达成和议呢?

 

    两国的关系是建立在客观的利害与力量关系之上。绝非一纸和约所以约束。即使明王朝对满清做出巨大让步,终于与对方达成了和议。但面对新兴的、充满攻击性的满清,明王朝北部的边防费用又能因此减少多少?但面对新兴的、充满攻击性的满清,明王朝北部的边防军就真的敢大批调回关内用于剿匪?基于当时的背景,如果明王朝敢这样做。那满清就可能随时撕毁和约大举南下。

 

    既然如此。那明王朝与满和议的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呢?既然如此。那与明王朝与满清和议之声,在当时未成为主流有什么好奇怪的?

 

    后世因袁崇焕主张和议,后世因为崇祯没有坚决的执行和议。于是就非议当时的主战派。但这真的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这些细节引人深思
地图上的战争:皇太极入关,袁崇焕被杀,崇祯上台之初有多危急?
大明灭亡怨不得别人 崇祯皇帝自毁江山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后金入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
清军最怕的大明名将,入关后灭其门,200年后其后代挖断大清龙脉
吴三桂造反失败,真的是因为杀了永历帝,所以不能“反清复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