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洪波的BLOG:细君公主与《黄鹄歌》(附图2)

         细君公主与《黄鹄歌》

   按:最近浏览新浪博客张继合7月6日的博文汉武帝,残忍的“美女外交”文中写到远嫁乌孙的刘细君:“大约在武帝后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7年,刘细君因产后失调,重病缠身,终于走完了她44年的人生旅程。” 

鄙人寄寓伊犁(乌孙故地)多年在军队时曾编写过伊犁历史人物》一书,对刘细君比较熟悉。张文所述与历史史实不符:

出嫁时间不对,张文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汉书》为前108年

死亡时间不对,张文是前87年,汉书》记载约前一Ο三年;

死亡时的岁数不对张文说是44岁我据《汉书》载推断是不满三十岁。

现将拙文刊出供网友参阅并与继合博友商榷

-----------------------------------------------------------------

    在《汉书?乌孙传》里,载有一首堪称思乡绝唱的《黄鹄歌》,这首歌的作者就是汉朝出嫁乌孙的第一位公主——刘细君。刘细君是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武帝的侄孙。虽然出身皇室,但经历颇苦,自小便经受了磨难,11岁时其父因“谋反”畏罪自杀,她被没入宫中为奴。但她聪明好学,文思敏捷,是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她在乌孙生活了短短的五年时间,不到便病死了,但对加强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作出过宝贵的贡献,可以这么说:她是有史以来最早到达伊犁河畔的汉族女人。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汉朝为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巩固西北部边疆,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乌孙民族原住在甘肃敦煌一带,迁到伊犁河流域已经半个世纪了,对汉朝情况不了解,所以乌孙王没有懵然同汉结盟,先派了数十名使者到长安窥探汉朝。乌孙使者在内陆亲眼看到了汉朝的富庶与强大,回国后将所闻所见报告了乌孙王猎骄靡,猎骄靡遂决定与汉结盟,于前一一Ο年遣使者以良马千匹为聘,求婚于汉。汉武帝答应了乌孙王的请求,于前一Ο八年封刘细君为公主,出嫁乌孙。

汉武帝对细君的出嫁是极为重视的,按当时的官属设置常例,公主的官属最多为九人,武帝打破常例,为细君设置了数百人。对细君的生活以至娱乐,汉武帝都想到了:凡是宫中所需的器具及公主穿戴,都从丰陪送;武帝怕细君在路上想家而伤身体,特命乐工将筝筑改制成能在马背上弹奏的琵琶,以便公主在路上作乐,“以慰思乡国之念”(《汉书?乌孙传》)。就这样,刘细君手抱琵琶,告别了母亲,告别了武帝及长安父老,在乌孙使团和汉朝官员的护送下,踏上了漫长的西行道路。

汉初,去乌孙有两条道:一条是出安西,经伊吾、北庭、乌苏,从古尔图翻天山进入伊犁,这条路因匈奴阻隔,不能走;另一条是出敦煌,经楼兰、焉耆、龟兹,从拜城或温宿北越天山进入伊犁,细君出嫁乌孙就是走的这条道 。据《汉书》记载,从长安到乌孙的路程为八千九百里。这么远的路,骑马坐车不停地走,要走四个多月,一路上风沙雨雪不断,行旅之苦可想而知。细君虽是未出过远门的文弱女子,但意志却很顽强,她凭着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终于征服了困难,顺利到达伊犁,成为继博望侯张骞之后的第二个到达西域的汉朝人。

乌孙是个“行国”,从国王到百姓,都过着“以穹庐为室、逐水草而迁徒”的游牧生活。对此,细君很不习惯,便将自己所带的数百名官属侍卫都动员起来,在今特克斯河上游某地修建宫室。当然,这里盖不成象汉都长安那样朱柱瓦、飞檐斗拱的建筑物,只能就地取材,从山上伐来松木,盖成木板房子,周围用夯土筑成围墙,乌孙历史上著名的都城赤谷城就这样初具规模了。赤谷城的建立,对乌孙民族从单一的游牧业走向定居和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无疑是细君公主对乌孙民族的一大贡献。赤谷城建立后,细君把这里作为自己进行政治活动的中心,经常置办酒宴饮食,邀请乌孙王左右贵人赴宴,给王左右贵人赠送钱币和布帛,借以宣扬汉朝的威仪。

那时,乌孙王奉行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持两端”的政策,在与汉和亲的同时,还娶了一个匈奴女为妻。乌孙王的中子大禄在继位问题上对王不满,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乌孙内部一分为三。乌孙王年大力衰(七十岁左右),难以控制局面。细君公主虽然“岁时一再与昆莫(《汉书?乌孙传》),对老王及左右贵人施加政治影响,但终因老王不能专制,加之语言不通,收效不大。细君想到以自己年少文弱之身,而远托衰朽将死之王,将会使国家失望。为此,她常常悲愁感伤,遂产生了回乡之念。她将自己嫁到乌孙后的感想和思念故乡的深情写成《黄鹄歌》一首。歌虽写成了,却不知向何人倾诉,无奈何,只好自己弹起琵琶,在宫中吟唱: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歌被公主的宫中官属传送到长安,汉武帝看了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立即派遣使者去乌孙看望、安慰细君,并为细君送去了许多帷帐绵绣。

老王猎骄靡在临终之前,决定把王位传给孙子岑陬(即军须靡),便劝细君嫁给继王,细君不愿这样做,因为在社会较进步的汉朝,孙娶祖妻被视为违反伦理道德的事。而乌孙的婚姻习俗则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传》),允许孙娶祖妻(在解放前哈萨克族中残存着这种风俗)。细君将这个情况奏报武帝,武帝回书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汉书?乌孙传》),要她服从乌孙的风俗,以汉朝与乌孙的联盟为重。细君从命,嫁给了岑陬。细君与岑陬年龄相仿,二人感情也很好,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少夫。时间不久(约前一Ο三年),细君因病亡故,生前她虽然时刻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但终究没有回去,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贡献给了乌孙人民,把自己的血肉全部融化在了伊犁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我在伊犁戍边多年,曾在1984年到牧区寻访过细君公主的遗迹和传说。伊犁州直各县一直到塔城地区的乌苏,分布着好几百座乌孙古墓,但究竟哪一座是细君公主的墓葬,考古专家都难以确定。我只能站在高高的封土堆上,发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

   细君公主所创建的赤谷城,学术界也是说法不一,有人说在今昭苏或特克斯,也有人说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附近(前苏联学者也多持这一观点)。我想,从字面上看,“赤谷”者,“红石头山谷”之谓也,在昭特谷地还没有看到红石头山谷,倒在巩留山中看见过一段。我也没去过吉尔吉斯斯坦,更谈不上到那里找寻“红石头山谷”。其实,找赤谷城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按汉代的路径和里程:“八千九百里,量一量不就得了,可是没人去量算。我呢,没说的,也量不了!

    乌孙是今天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主要是“阿尔班”部落(内有“玉(乌)孙”部落),“阿尔班”在伊犁昭苏、特克斯和察布查尔县有少量分布,大部分都在哈萨克斯坦。伊犁哈萨克族中有关细君公主的传说有,但不多,只说细君公主是“白得象奶油的公主”。

    可告慰细君公主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三年前,在第四批江苏援疆干部的领队——俞明书记的不懈奔走下,由公主的老家投资几百万,在伊宁市江苏路建起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使两位公主(刘细君、刘解忧)的英灵有了栖息之所。第二件,两年前,昭苏县请国家文物局的考古专家罗哲文初步鉴定,位于夏塔谷口最上位的大墓为“细君公主之墓”,并立碑保护。尽管一些专家对此墓存疑,但后人总是为细君公主做了一件事情,烧纸祭奠凭吊总归有了个地儿。

   附图

       细君公主之墓

 

       细君公主塑像 (由驻昭苏扬州援疆干部援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域三十六国——乌孙
乌孙人是什么样的民族?又起源于哪里?最后去往哪里?
乌孙人
乌孙国是怎么消失的?
汉朝撤出在乌孙的屯田部队及其历史教训
解读悬泉汉简中有关乌孙分裂的几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