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故宫,有这样一座“医院”



一组南北向的建筑静谧地伫立在金水河边,身穿白衣的工作人员穿梭其间,屋内多种多样的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应急喷淋水龙头出现在多个房间……你们要不要猜一猜,故宫博物院的西侧城墙内,这座内部相当现代的建筑是做什么的呢?



这些仪器设备,看起来像是在医院?


没错,它确实是一座“医院”。


确切地说,是一座“文物医院”。


关于这座“医院”,熟悉故宫博物院的小伙伴们或许已经有所了解,但我们想将更多关于它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所以,特别邀请了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史宁昌老师带领我们率先一探究竟!

 

据史主任介绍,图中这样让来访者(就是我们😜)不明觉厉的设备,目前文物医院已经有上百台,不仅包括基础的普通摄影摄像、显微摄影摄像等形貌记录设备,可以对文物材质、病害成分进行检测,还有通过X光与CT等多种方法反映文物情况的精密分析设备,看到文物的内部。“以科学为依据,不像以前完全凭经验。老师傅们凭经验,但现在有数据说话,有理论的支持,就更方便快捷、更准确可靠。”



照片里从天花板探下来、弯弯曲曲的白色管道,每个实验室几乎都配备了类似的设施,或吸尘,或吸味。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打磨、加工的过程中,打开它们,保证了操作环境的安全可靠。

 

探访伊始,我们被邀请到了古钟表修复技艺展示区,眼前的陈列让人秒回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那些难忘的场景。



忍不住为大家还原一下我们在现场看到的画面:一位师傅不疾不徐地走过来,耐心上弦,像是手握一把金钥匙,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随着民乐《茉莉花》的奏响,金属敲击声清脆悦耳,照片近处这座“宝塔”一层层缓缓升起……工艺的繁复、配合的奇妙,都令人惊叹。


要知道,这样复杂的组合,可是凭借着修复师们精细的检查与修复,才得以重现昔日的光彩。伴着叮叮当当的乐音,我们分明的感受到了让齿轮再度咬合、让丝线再度勾连的这些故宫人,是怎样的虔敬。



在木器修护室,史主任望着面前的插屏解释道,“这是沉香木,背面刻的万寿图,全是寿(字),描金的,很好看。”但不论是纹饰还是造型,都是外在的表现,对于文物保护者来说,更需要了解内部形态。“在做检测分析的时候,通过X光得知,里面都是铜条加固的 。所以说,要了解它的工艺,必须有这种手段,没有科技的手段,真的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在书画修复展示区,4幅作品排列在朱红的台面上,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画面似曾相识?


(图片来自网络)


对啦!就是这儿!!中美两国元首夫妇体验了书画装裱工序的关键环节——托画心。


书画修复是十分复杂的技艺,对技法要求很高,但元首们双手捏着边角提画的动作可以说是相当专业了。


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作品数量众多,书画修护室人员相对较多,所承担的工作也比较繁重,一年可能需要修复上百件作品。但他们的工作台永远是有条不紊的状态,且独具自己的风格。



在纺织品修护室,我们看到了用于缂丝的织机,以及操作台上正在修复的龙袍。一针一线,缓慢地恢复着它原有的容貌。



在青铜器修复区,操作台上赫然摆着几只鼎。照片中央的这一件,是修复好的,而它前面的图片,则清晰展示了原貌——几乎碎成渣的碎片。文物医院的“医生”们,不仅用高超的技艺把小碎片一块儿一块儿连接起来,而且通过X光等方法进行检测,发现了两只鼎底部中央皆有铭文,三十余字,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在漆器修护室,精美的屏风与瑟安静地躺在台上,等待修复人员的照顾。



就在旁边的桌子上,一位小姐姐正认真分析着一件宫灯上的彩画,构思修复方案。



猜猜看这是什么?某种新艺术形式吗?


再看一张图!



猜出来了吗?


这其实是一幅壁画的文物现状图。



文物医院中还成立了综合艺术品修护室,唐卡、油画、壁画等文物,都在其工作范围内。这幅现状图将壁画的不同状态用不同图例仔细描绘出来,断裂、颜料层脱落、起甲、粉化等病况统统逃不过“医生”们的眼睛!只有这样细致入微,不遗漏任何一处病况,才能为下一步的修复打好基础。



看完了文物,我们再来看看装文物的盒子,也就是“囊匣”。别看很多囊匣貌不惊人,但为了更好地保存,许多文物都少不了它的包裹。囊匣制作室内,陈列着各种不同尺寸、不同材质、不同包裹方式的囊匣,每一件都是为了特定的文物量身定制!

 




20世纪60年代,故宫里的修复机构,叫做修复厂。1988年,科技部成立,后来称为文保科技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理念更新,宋纪蓉副院长开创性提出新概念,像诊断病人一样诊断“生病”的文物,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这便是“文物医院”的由来。


“按照现在的理念,我们不但要保护好,还要把技艺宣传出去、展示出去。所以这个团队以后会越来越大。”史主任自豪地告诉我们,文物医院还有国际修护培训中心,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



我们探访的时候,恰好碰到两位新近入职、即将承担起文物医生角色的年轻人,在专注盯着老师的操作,虔心研习方法。这样的场景,数十年间在故宫的红墙里频频出现;往后,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噢对啦,文物医生群体里,专业各不相同,化学、机械、光学、地质、材料、核物理……数十种专业的同学们,都是有机会来到这里守护珍宝的。从学着建立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开始,再到对病害的诊断、会诊,最后展开针对性的科学研究……


一代一代的故宫人,始终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一代一代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宏阔的愿景之外,还自有一颗严谨精细的心,一针一针地绣,一笔一笔地绘,一次一次地磨……在故宫,有座“文物医院”,在“文物医院”里,有群这样的故宫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点赞丨故宫成立了一家“三甲医院” “病人”真有点特殊!
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文物医院(二)
您知道故宫的《五牛图》是王恒涛修复的吗?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在即,故宫文物医院正为赴港文物“体检”
【我是故宫人】手艺 • 守艺
文物医院 让600岁故宫青春永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