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兆富:绩效管理常见的五大问题

绩效管理,或者说是绩效考核,在企业中很难搞,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不仅仅难于推行,即使推行了,除了耗费成本以外,也很难带来管理成效。十多年的咨询经历总结,形成绩效管理常见的五大问题:

? 重工具轻目标,对战略的支撑度低。

工具是形式,目标是本质。不少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因为成效不显,故而频频更换工具,好在绩效管理的工具比较多,从MBO到KPI,再到BSC,再到OKR,还有PBC,总而言之,什么绩效工具时髦,企业就追随哪种工具。结果呢?工具频频换,成效永不显。与中国男子足球非常相像,教练频频换,战绩更加差。

我们从不否认: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战略,无论这个战略是否用文字语言清晰的描述出来。但是,又有很多企业,虽有战略,但没有目标,或者说虽有目标,却演变成了口号,缺乏计划的支撑,目标只是一个数字而已矣,没有人在乎。

我们知道,绩效是能够实现压力的层层传递。但是,在很多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因为“和谐”的内部企业文化,虽然指标并不难定,但是评估标准非常不容易搞定。评估标准,其实就是目标,人力资源人员不是直线管理者,所以,只能无奈的在工具上做文章。曾经在某企业里做绩效咨询,销售人员回款额的目标值设定,竟然采用了他(或者负责区域)前面三年实际回款的平均值来确定,同样是无奈之举。

这样的绩效管理,或者绩效考核,就像是农民把种子撒到地里,收成(比如亩产)吗,不重要——所以没有人去研究如何提升亩产,所以,根本就谈不上对战略有所支撑,只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圈,界定了战略的专注的行业或业务而已。

? 重定量轻定性,绩效管理误入歧途。

不少人员总是奢望,绩效指标要定量化,因为定量化不得罪人啊。从理论上来讲,一切指标都可以量化,但是量化后的标准,却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指标的本质。比如,一个文书岗位帮领导写的讲话稿,我们可以量化为——全部字数、错别字的数量等,但是,这两个量化的标准能够反映文书的工作绩效吗?可能讲话稿的逻辑性,整体的系统性等等更加能够反映吧。

此外,有时候定量的设计指标,还要考虑成本问题,还要考虑数据获取的难度问题。有时候,绩效考核的指标并不难定,比如一个项目型企业中,我们确定了一个工程额的指标(就是指当年实际完成了多少工程量),但是,因为以前公司的财务报表,如果跨年度项目,是不给结算工程量的。为了绩效准确的反映工作量内容,那么就需要对工程项目分类分期,界定工程量,也就是从绩效管理要求倒推经营会计报表。从科学性的角度,确实应该这么去做。但是,不要忘了,绩效管理的成本和难度,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最好的策略,就是“因循”,先在现状的基础上,保障绩效管理的顺利推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经营会计的报表体系。

绩效是手段,成效才是目的。定量也罢,定性也好,能够实现管理意图,能够实现管理成效,才是王道。推行绩效管理,应该时刻牢记“因循”,不要因为出现了其他方面的问题,形成“我们走的太远、而忘了为何出发”。

? 重考核轻计划,管理的目的性不足。

绩效管理是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或实现工作目标,既然是目标,必然先现有计划和预算。故此,绩效管理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

但是,在很多企业中,绩效管理的重心放却在了“考核”上。诚然,绩效考核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对员工的工作产出做一个评价,通过员工的工作产出,将员工进行分类。但是,重心放在考核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比如,你是养猪场的老板,平时不管猪怎么养的,猪生病了不管、猪不吃食也不管,甚至于猪跑出去了也不管,最终只管要杀猪的时候的过磅。

诚然,过磅很重要。但是,也就是过磅而已。而且,即使不过磅,其实大概也知道猪的胖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事前控制。过不过磅,猪还是那么重,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是前馈控制就不一样了,如果你的意图是让猪重一些,那么就要让猪多吃、多睡,让猪不生病。

在绩效管理中,考核就是“过磅”,计划、辅导就是前馈控制,就是让员工多干、干好,不要因为一些其他因素而导致业绩受损。

重考核轻计划,其实就是为了分类而分类,为了考核而考核。其必然的结果就是招致员工重视考核,计较于考核的分数,从员工层面,也忽视了绩效管理的目标和目的,从而转入的对分数的争论,最终形成对于颜面的维护,绩效管理名存实亡。

? 重奖惩轻辅导,员工的发展受限制。

把绩效管理当成“大棒+胡萝卜”,大棒就是惩罚,胡萝卜就是奖励。这种观念不能算错,但是,这种观念早已落后。这种观念的起源,还是泰勒时代的“最佳管理”。

“最佳管理”,就是只要奖惩到位,员工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这种方式,确实应该能够规避主观意识上的懒惰。比如,如果你不想做某件事情,但是一想到做了这件事情能够获得的奖励,就回去做了;同样,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情,但是一想到做了这件事情会受到的惩罚,于是就不做了。

但是,“最佳管理”有一个逻辑缺陷,这个缺陷在于:员工知道怎么去做或者如何去做。比如,曾经在某钢铁贸易企业中,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所谓“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的招儿都用了,还是搞不准确公司的净利润、应收账款。以至于,在有员工辞职时,为了多获得点儿补偿时,威胁老板:要到税务局举报。老板反而开心的不得了:要是税务局能够把公司的账目厘清,那么,要给这个举报的员工发奖金。

绩效管理也好,绩效考核也罢,陷入“最佳管理”的误区,就忘记的业务管理的本身,当然也可能有老板出于“倒逼”业务管理的方式发挥,实际上是舍本逐末,形成的企业文化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也会成为非常大的掣肘。

? 重形式轻实际,管理的实际成效差。

绩效管理在企业内的应用,应该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分阶段就是:从无到有阶段,从有到优阶段。

在第一阶段,从无到有。这个时候,可能因为企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对质量要求不能太高,这个时候“形式重于内容”,便于保障绩效管理的推行推进。但是,如果一直“形式重于内容”,那么就违背了我们绩效管理的初衷。

也就是说,有的企业在做了多年的绩效管理之后,还和刚刚开展绩效管理的水平没有什么偏差,这就很成为问题了。

在实现了“从无到有”之后,就应该进入“从有到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就应该从成效出发,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不断修正与调整绩效指标与其标准体系,使之更加清晰明确的表达,“倒逼”业务管理,才会收到真切的组织效率。

绩效管理,说来简单,“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四个步骤而已,但是要通过绩效管理来“倒逼”业务管理,就必须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子核心真言了——“挖坑、设套、做局”,只是在于高手玩的是阳谋,差点儿的,玩的就是阴谋,恰恰我们的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比较单纯,呜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提取参考表(完整版)|干货,推荐收藏
“过度管理”比没有管理还可怕!
企业的绩效分配变革为什么难
人人头上有指标 事事执行有回报
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从指标设定到岗位分工!建议收藏!
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该如何考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