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津云调查​」40年后,火车女司机因何复出?

津云新闻讯:今年6月,中国首批女动车组司机学员亮相,引起人们的热议。其实,早在1975年,济南铁路局就有过一支由女司机组成的“三八青年机车组”,作为中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女司机,她们退出历史舞台已近40年。从那以后,女火车司机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为什么女司机会在40年后“重出江湖”?柔弱的女性如何驾驭钢铁巨龙?记者走进济南铁路局济南机务段,探寻两代女司机的台前幕后。

“火车医生”的驾驶梦

“一路平安,确保安全”。完成指纹验证、酒精测试、脱帽拍照等出勤手续,济南机务段动车车间教育专职吕向阳,带领两名女学员与派班人员互相敬礼,登上了从济南站开往徐州东站的G459次列车。

吕向阳今年48岁,从中国第一代动车司机,到中国动车司机“总教头”,他的600多名学生遍布全国铁路,但女徒弟还是头一回带。

吕向阳告诉记者,济南铁路局共有8名女动车司机学员,经过前期的军训、理论学习,她们已经进入跟车实习阶段。实习期间,学员并不是直接驾驶列车,而是站在驾驶位旁,熟悉列车运行程序。“目标速度45公里,信号开放,车门关闭,各仪表显示正常,到点开车。” 学员李俊杰、张珂用口令和手势,和司机同步确认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细节,吕向阳则随时为她们讲解列车和线路上的知识点。

李俊杰跟车实习

26岁的李俊杰是位青岛姑娘,成为动车司机学员之前,她已经在青岛机务段蓝西整备车间,从事了三年的机车检修工作。整备车间,是列车停靠、检修的地方,是机务系统劳动强度最大的部门之一,200多人的车间,女职工只有4名。

李俊杰的工作,就是像火车的医生一样,检查每台机车车底的36个传感器、车内的13个防火探头、7个摄像头,还有车顶的两个天线。每天爬车顶、钻车底,工作强度很大,李俊杰却并不觉得苦。她告诉记者,整个班组负责行车安全装备的只有她一个人,每排除一个故障,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三年里,经她检测、修理的机车超过一万台次。这样的朝夕相处,让李俊杰对列车有了越来越深厚的亲近感。每次在司机室工作,看着驾驶位和前方的铁路,她就会想象自己开火车的样子。“我就想,我现在是修火车,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能驾驶机车奔驰在铁道线上,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李俊杰检修机车

除了工作,李俊杰的驾驶梦还跟家庭有关。2016年,她和丈夫魏梦琪从山东交通学院毕业,一同进入铁路系统工作,但一个在济南、一个在青岛,从异地恋到结婚生子,每次相见都靠坐火车。

当时,魏梦琪回一趟家要3个多小时,380公里的胶济客运专线,既是家庭的纽带,也见证了双城生活的无奈。2017年,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投入运营,建设中的济青高铁有望把济南、青岛纳入1小时生活圈。

看到这个消息,李俊杰当天就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着复兴号去见丈夫。“我上车之前特意看了‘复兴号’三个字,和我在电视上看的一样,红色的外壳像一个飞龙的形象,很快就到了济南。”

高铁列车提速了人们的出行,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些钢铁巨龙,让李俊杰心驰神往。但她的驾驶梦在当时并不现实,每天跟火车打交道,却从来没见过女火车司机。

今年5月,济南铁路局选拔女驾驶学员的消息一发布,车间里的同事们纷纷想起了李俊杰。“我在班组就属于脏累不怕的那种女汉子,他们都跟我说你去吧,这个行业非常适合你。”

从司机家属到高铁辣妈

面对实现梦想的机会,李俊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报名,但迟迟不敢行动。因为她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火车司机的妻子。同为铁路职工,李俊杰对火车司机的了解,更多的还是作为一个家属,从家庭中看到他们的幕后生活。

“他最忙的时候,基本上一星期都看不见他,大概半个月左右能回一次家。”李俊杰告诉记者,魏梦琪最大的特点就是忙,作为一个普速列车司机,他每次出勤都要跑好几天,而且经常在凌晨上下班。作为90后,情人节、七夕节、生日、纪念日……这些特殊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概不存在”。结婚三年,没有在一起过过一次年。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都去开火车,那整个家庭都可能会面临非常辛苦的境地。最让她担心的,还是孩子。

在青岛时,因为家里没人看孩子,女儿魏曼妮一岁多就被送到了宝宝班。有一天晚上,曼妮突然发起高烧,李俊杰喂她吃了退烧药,本以为很快就能退下去,结果23点多烧到了将近40℃。

李俊杰着急了,带着女儿去了当地的诊所。当时只有一个医生值班,医生一看孩子烧这么高,让李俊杰赶快跟家人一块去市里医院看病,而当时家里只有李俊杰一个大人。开车到市区有一个小时车程,李俊杰带着孩子,哭了一路。

忙了一宿,第二天还要接着上班。孩子很快康复了,李俊杰却暴瘦了十几斤。这些委屈,她都没有说给出门在外的丈夫。因为在车上工作是不能看手机的,家里有什么事必须自己一个人承担。“你想找他是找不到的,跟他说也没有太多的用,只会让他烦心。”

李俊杰一边承受这些压力,一边通过自己的丈夫,理解着火车司机这个职业。“你后边有成千上万的旅客,要有非常高的政治责任心去保证列车和旅客的安全,所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让人敬佩的岗位”。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现实,随着报名期限一天天临近,李俊杰越来越焦虑。看到通知后的半个月,李俊杰除了工作就在想这件事。最后时刻为她打消顾虑的,还是她的丈夫。“他跟我说,如果你真的很想去报名你就去吧,现在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多少年后回想起来可能会是人生的一个遗憾。”

李俊杰一家

李俊杰通过了选拔,但新的岗位需要在济南工作,必须把曼妮带到济南。为了支持两个火车司机上班,李俊杰的父母轮流请长假,到济南来带外孙女。

两代人带孩子,总有些不一样的看法。有时父亲泡奶粉比例不对,李俊杰会说他几句,然后紧接着感到后悔。“过后就在心里觉得不应该那样说他,因为他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人。他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帮我照顾孩子。”

夫妻俩结束了双城生活,同在一个单位上班,但依然在各自的铁路线上聚少离多。有时李俊杰出勤之前能赶上魏梦琪下班,夫妻俩就抓紧机会在大院里见一面。从贤内助到司机同行,李俊杰和魏梦琪的生活发生着改变。虽然两人的车型不同,但行车方面有很多共通点,在家聊到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聊行车。

魏梦琪从网上买了一个小黄鸭,当做李俊杰出勤时的吉祥物。对她来说,这样的礼物很敷衍,但家人的陪伴最暖心。

开好动车不容易

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如同陆地飞行。第一次走进复兴号的驾驶室,李俊杰既感到兴奋,也感受到了责任的压力。“尤其看着旅客上车,然后你进了驾驶室,所有的这种责任都担在你身上的时候,其实那种想法是不安、害怕、很没底。”

吕向阳告诉记者,女动车司机学员的培养,用的是“人机结合”的方法。一开始先上车观摩,在大脑中建立起立体感,再讲理论、模拟驾驶、上车实习。反复练习,最后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模拟驾驶系统,如同学员们的“教练车”,布局、操作与实车完全相同。现代化的座舱,乍看只有几块大屏和为数不多的开关,但内部却另有乾坤,每一项操作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你必须看着那个地方,眼看、心到、然后手才能到,顺序不能反,反了以后容易犯错。”吕向阳说。

吕向阳指导李俊杰模拟驾驶

李俊杰在模拟机上练习开车,“前方注意,泰安站三道停车,签收。”每一项操作、每一个信号,都要通过目视、手势、口令多重确认。实习中表现出色的李俊杰,结合实际操作之后,就显得不够利落。“注意签收一定要有力,手臂伸出去略有停顿再收回,显得有力度有气势、声音要短促洪亮。”吕向阳对她说。

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好这些没有捷径,那就是练。李俊杰每天出勤和练习需要喊话五六个小时,一场感冒过后,只有嗓子没有完全恢复。即便这样,训练的标准也没有降低。

对高速行驶的列车来说,迎面而来的任何异物都有像子弹一样的能量,撞鸟更是家常便饭。以往,李俊杰会被突然的声响吓一跳,但对她们来说更重要的是随时掌控车辆和线路状态,冷静、及时地应对各类险情。

台风“利奇马”,为大片地区带来了大风、暴雨,低洼线路可能出现水漫路肩、水漫铁轨等情况。对此,吕向阳也为女学员设计了针对性的训练。

“调度你好,我是G101次司机,因水漫钢轨停在388+919处,停车时间为4点10分”。在模拟驾驶舱内,学员张珂刚刚开车提速,前方铁轨上突然出现一片水光。张珂紧急停车,向调度报告。

这样的表现,让吕向阳十分满意。时速350公里的列车,1秒就是97米。在吕向阳看来,不管防灾系统再怎么先进,瞭望始终是行车安全的命根子。而且,不断升级换代的车型和车载设备,也为动车司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人手一套的故障应急处理指导手册,每个女学员都有十几本。

动车司机交接车辆,要在两分钟内输入一系列运行参数,检查各种仪表、开关、设备,才能将列车正点开出。司机单靠记忆把全部车型烂熟于心,在吕向阳看来是不可能也不可靠的,最根本的还是严格遵照规章、流程、标准来操作。

理论学习

在这方面,女学员展现出了细心的优势。乘务员不按规定携带小药包如何处理?停车时严禁将工作受电弓停滞在什么区域?在济南机务段“百日会战”宣传小分队的动车安全知识大赛上,李俊杰、张珂代表女动车司机学员,与20多名司机老师同场比拼,以零失误的抢答,赢得了前辈们的赞叹。

44年前的请战书

65岁的张芳琦,已经退休十年,是原三八青年机车组2022车司机长。作为女火车司机的前辈,经常回到机务段为女高铁司机学员们讲述老一辈女司机的传统。

张芳琦和女动车司机学员

作为铁路子女,在铁道边长大的张芳琦,从小就爱看火车。“当时有一句话,离地三尺三,胜过活神仙。铁道边看火车头不都是高高的吗,觉得火车司机特别威风、特别光荣。”

18岁那年,张芳琦也成了一名检修仪表的铁路职工。在她看来,火车司机是铁路上贡献最大的岗位。但在当时,火车头的主力仍然是蒸汽机车,恶劣的工作条件对女性来说一直是个禁区。

1975年,济南机务段开始淘汰蒸汽机车,上马内燃机车。看到先进的东风四型机车,张芳琦按捺不住了,带领16名女工写下请战书,要求当司机。张芳琦还记得请战书这样写道,“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得了的,我们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当时的想法,就是要为铁路运输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燃机车的工作环境,相对于蒸汽机车已经相对轻松,经过慎重考量,济南机务段决定在全段招收女司机,组建三八青年机车组。

这时候,有些写了请战书的女职工却打了退堂鼓。因为当女司机有一个要求,就是28岁才能结婚。“你一上去28岁才能结婚,我要等你多少年?” 张芳琦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姐妹们都是二十出头,有的人已经恋爱了,男方不一定同意。而这样的规定,也很容易理解。“好不容易培养出来,都结婚走了,这活儿就没人干了。”

经过一个月的集训,济南机务段第一批17名女司机上车了。张芳琦清楚地记得,东风四型机车平均运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有时能跑到每小时100公里。那个时代,列车车窗都是没有减速功能的普通钢化玻璃,这样的速度已经非常刺激。

资料图

圆梦当上了火车司机,张芳琦和姐妹们很快发现这个工作并不轻松。“东风四型机车是个庞然大物,机械间的部件就几百件,电器间的电器、插头上千件,你得熟悉它在哪里、起什么作用、路上遇到故障怎么处理。”一有时间,就把电路图摊开,互相提问。女司机们统一了认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咬着牙也要学好干好这一行,要让男同志看看女司机不比他们差。

三八组被分配到济南往返徐州、蚌埠的路线,虽然是条件最好的客运快车,单程也需要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火车头上没有厕所,又跟车厢互不连通,上厕所也成了难题。单位专门为她们车上配了陶瓷桶应急,但大家从来没有人用过。“不方便,也不舒服。所以我们就尽量少喝水、尽量不在车上吃饭”。

生活和理论上的难题都可以克服,但同样的工作,因为女司机力气不够,难度就显得更大。

东风四型机车出勤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机械间用的润滑油,需要车组自己搬上车。油桶重量是70斤,提是能提得动,但举上两人高的车门就很难。三八组不得不采用两人托、一人拽的方法。按照规定,出勤准备时间是一个半小时,但三八机车组需要提前两三个小时到岗,基本上车到人就到,用更多的时间确保准点发车。

资料图

和“大块头”们相处久了,女司机们摸索出一套“使巧劲儿”的方法。比如,车轮的闸瓦重达40斤,位置也很别扭,需要钻进车底的角落里去更换。对男同志来说,使点劲儿一只手就装上去了。但女司机一只手拿不动,两只手又塞不进去,后来有人发现可以用腿作为助力顶住闸瓦,一只手就可以安装。“换完闸瓦,腿上全都是青的”。

女司机也有自己的优势。三八组的两台机车,每次都能在机务段卫生文明评比中名列前茅。但为了把车擦干净,女司机们不是像男司机一样用油擦车,而是自己买来洗衣粉擦。车擦干净了,人却黑了。领导来找司机长,愣是没认出站在身旁的张芳琦。

资料图

“队长说我们全身油乎乎,也就牙是白的。20多岁的小姑娘是挺爱美,但我们那时候觉得工作也是美丽的,我们全身油污为铁路运输做了贡献,我们觉得我们就是最美的”。

三八组的遗憾与希望

回忆起开火车的日子,张芳琦既自豪又遗憾。三八青年机车组,先后获得了“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新长征突击队”、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但1981年,却突然被解散了。

资料图

“当时是铁路总工会下的文,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角度,觉得女同志不适合做机车司机,伤害比较大,而且有很多不方便。”张芳琦告诉记者,单位拿出了很好的岗位给女司机转岗,大家也服从了安排,但谁都舍不得朝夕相处了6年的机车。她觉得,大家是因为热爱这个工作才来当司机,有人之前就有提干的机会,为了开火车也放弃了。但工会的安排,确实是出于工作的实际。

女司机们引以为豪的擦车,就让她们吃过不少苦头。为了爬天窗上车顶,张芳琦曾经掉下来,腿上现在还留着疤痕。冬天济南的气温可以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不小心碰到冰冷的把手,手掌上一下子就能揭掉一层皮。

有的部件,清洗时需要从地沟钻到车底,躺在电机和顶板之间操作。“地方太窄,冬天你也不能穿棉袄,顶多穿两件工作服。电机冰凉冰凉的,你躺在顶上,所以我们腰没有一个好的。”

张芳琦觉得,最大原因还是年龄。离开火车司机岗位时,张芳琦已经27岁,大家都到了成家的年龄。车组里的大姐已经结了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盯班跑车短时期内就不可能了。

如今,列车工作环境早已天壤之别,但女火车司机却始终没有回到人们的视线。2017年6月26日,张芳琦代表中国第一代内燃机车女司机参加复兴号首乘仪式。看到这样的新车,她觉得女司机的回归不远了。

“机车操作全是电子化,咱们不次于飞机的驾驶舱”,在复兴号的驾驶室里,张芳琦面对记者的提问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那就是期待新一代女司机的出现。

这个愿望,不到一年就实现了。今年6月,济南机务段8名女动车司机学员上岗,张芳琦很快就和她们成了忘年交。

张芳琦和女动车司机学员

“跟我们那时候状态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那时候开车也不能穿干净的衣服”,张芳琦和女学员们站在一台退休的东风四型机车前,讲起当年的故事,感慨万千。

在张芳琦看来,新一代女火车司机也是随着列车的升级换代应运而生,女性的力量短板不复存在了,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看看机械间你就知道了,多少个仪表、手柄、需要她们确定的东西,上车几分钟就得开车,我觉得这一点是比我们那时候要难多了”。

张芳琦把女学员们的视频发到三八青年机车组的微信群里,大家仿佛都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要是回到40年前,我们还要报名去开车,你们敢吗?”张芳琦问。“敢”,学员们回答。

高铁女司机还有多远

8位女学员,向开火车的梦想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但距离亲自驾驶动车组,她们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等你考上动车的时候,我早就开上复兴号了,咱们走着瞧”。在李俊杰面试那天,同样梦想开高铁的魏梦琪跟她较上了劲儿。

现在看来,这场赛跑的赢家很可能是李俊杰,因为女学员赶上了直通动车司机的“快速通道”。

吕向阳告诉记者,原来学员不能直接学动车,而是要先从电力机车开始,通过学习副司机、司机这几个阶段,再经过动车司机的选拔培训,至少要五年的时间,而且通过率不高。今年开始有了动车副司机岗位,学员可以先考动车副司机再考动车司机,最快将近两年半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半。

按照新的培养模式,女学员们实习半年或5万公里后就可以考副司机,再过2年或20万公里,就可以考动车司机。李俊杰的实习里程已经接近4万公里,两个星期后就能考副司机了。

副司机的职责,就是在驾驶室协助司机确认所有操作,除了不亲自上手开车,工作内容跟司机完全一样。女学员们跟车实习的内容和标准,其实就是副司机的工作。这样的训练,可以保证她们在两年后平稳过渡到独立驾驶。

“我师父说,等我对象来动车以后,我就是他的老师了”,李俊杰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女儿长大一点,告诉她爸爸妈妈都是开动车的。

8名女学员,开始向动车副司机展开最后的冲刺。她们来自班员、检修人员等不同工种,全部都是“90后”女大学生,年龄最小的只有21岁。

每天要在驾驶室站5个多小时,中间没有午睡,在南京站吃盒饭、上厕所的时间只有30多分钟,一有时间还要给自己开小灶、补理论。

这些都像极了当年的三八青年机车组。张芳琦觉得,两代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她对孩子们有信心,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她们把这个工作踏踏实实干下去。

资料图

学员陈美静以前是一名外勤信号员,已经是家中第三代铁路人。爷爷做整备、爸爸是列检员,干了一辈子铁路没开过火车,

“三八青年机车组这个名字已经成历史,但是她们的故事和精神会始终激励着我们,她们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榜样。我们要继承她们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早日驾驶复兴号驰骋在广袤的大地上。”在济南机务段的演讲比赛上,陈美静讲述的三八组故事拿到了第一名。

这个故事,正在由她们去续写。

【编后】

相隔40年,两代女火车司机见证的是列车的升级,更是时代的飞跃。她们对梦想的坚持、对事业的热爱,尤其是那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一定会让中国高铁更快、更稳、更靓丽。(津云新闻记者 王晓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环行列车首迎春运 来看首批90后动车组“七仙女”上线
中国首位火车女司机,父母曾反对认为嫁不出去,却受主席亲自接见
一家三代火车司机,实力诠释“牛”字怎么写!
刘象海原创小说丨从铁匠到火车司机
铁路第一代女火车司机 认识一下
沙特首批32名高铁女司机毕业,向我国看齐!选拔过程“残酷到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