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制造“另一个涉县”的郭太师真的是涉县人吗?

制造“另一个涉县”的郭太师真的就是“涉县人”?

我们没有必要跟古人打别抬杠!难道古代的涉县、临漳百姓和涉、临两县令还不知道武安和涉县不一样?难道还会把武安西马庄的郭太师硬推给涉县,去当“涉县势人(宦)”?有那个必要吗?

山雨的现在的观点:古人是对的;如果你说古人错了,只能说你的认知有问题,知识储备在某一点儿上还有欠缺。

假如你在深圳连续打工三年,有人问你“你是哪里人”,你怎么回答?是深圳?还是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对,问你是哪里人,不是问你现居住地和工作单位所在地,甚至不是户口所在地,而是问你籍贯,祖籍地,你祖父、曾祖父等出生或长时间居住地。理解了这一点,你大概也就理解了,古人说得对:制造“另一个涉县”的郭太师郭资就是“涉县势人(宦)”,说是“武安势人(宦)”,就有点儿不传统,非专业了。

大家还是一头雾水吧?

“国强”先生向山雨推介了他与人合作的专业论文《对《涉县志》(嘉庆)《邺下苦案辩诬》文考》

,其中关于武安西马庄郭太师郭资与涉县赤岸村郭氏的渊源关系的探讨文字,对山雨启发很大,以至于让山雨又要发“一家之言”了:正象唐代少年状元孙逖一样,说是涉县人,一点儿也不错。

首先说武安柏林郭氏与涉县郭姓的关系。

赤岸村有传说,郭姓是村原住户之一,村前清漳河边上有“小园”和“花园外”等地名,传说这就是郭氏花园、菜园。山雨觉得,这是“柳园”遗绪。村后山地现存郭家老坟。老坟?对,是老坟,是根儿,是祖!

郭氏族人皆知上辈传下来的古话,即族中有一支因洪水逃饭到了武安柏林居住。打住,因洪水逃饭到了武安柏林居住?就这么简单吗?山雨查考,也正如“国强”文中所说,柏林郭氏村民都知道自己的先人来自于涉县赤岸村。查《柏林村志》记载,金天会六年(1128年)涉县清漳河上里石岸村郭林迁至武安东柏林村。郭氏在柏林繁衍众多,后有迁往附近武安涉县多地,成为郭氏“次祖籍”地。

金天会六年(1128),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头?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南下攻宋。宗泽和太行义军抗金。这个时候,枢密副使兼泰州知洲,岳飞在干什么?统兵3万守御江防,防止金兵迂回南下。作为太行山中因洪水失地逃饭的赤岸村郭氏先人,为了讨口饭吃,一定会参加义军。郭氏先人郭林应该是在这种兵荒马乱的背景下,流落到武安柏林的。

下边说武安西马庄郭(资)氏与涉县赤岸村郭姓的渊源关系。

据武安西马庄郭(资)氏家谱记载,郭资曾祖父太,原为山西洪洞县人,元代时被官僚贵族掳到武安服劳役,后在武安西马庄定居。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家谱以曾祖父为西马庄始祖,而且是元代被官僚贵族掳到武安服劳役,后在西马庄定居。没有更多的信息。看历史背景:1234年,南宋和蒙古族联合灭金。1235—1379年,蒙元用了44年灭南宋。初期,以掳掠为主。郭资的曾祖父郭太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掳到武安西马庄定居的。二、郭资的曾祖父郭太真的是“原为洪洞县人”吗?洪洞到武安,580多里地,被掳过来,这不是不可能。

据“国强”先生的《文考》,涉县赤岸村郭姓族人皆知上辈传下来的古话,即族中有一支因洪水逃饭到了武安柏林居住。按山雨推测,那是金代,太行义军和宗泽抗金。对于传统思想来说,到柏林的郭氏匙金朝的“反民”。

又说,后来

武安这一支(到底是哪一支?)出了天官,即派人来老家取老案(家谱)并想出资修缮郭家老坟,但因族人怕“居家犯朝,株连九族”,未允此事。后武安派人假作长工,干活几年后,将

老案偷走。

还说,尽管有这些龌鹾事,但涉县赤岸本村老人都说,只要路过柏林,一说赤岸人,那里

村民都要执情款待。

这里,山雨想说,柏林郭氏与西马庄郭氏到底是不是同一支?据家谱和口传资料,不应当是一支,因为西马庄家谱只说郭资曾祖父郭太原是山西洪洞县人,是元代被掳到武安西马庄定居的,没有与柏林郭氏瓜葛的文字信息。但,世情就是这样,后来的,独门小户,往往与在地的大户套近乎。一来二去,就成“五百年前一家子”了,如果同姓,不怕不一支,走得近了,就成了“同一支”。涉县赤岸的老郭家就认为,武安西马庄郭氏与武安柏林郭氏是同一支,人家出了“天官”,想叙谱归宗?得考虑考虑,不可轻乎其事!

作为宋金时期就是老住户的涉县赤岸郭姓,可以推想,一定有老案、老老案。这一点,对武安郭氏很有吸引力。尤其是西马庄郭资,春风得意,成了大明皇帝的“天子门生”,就是“天官”,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认祖归宗”,盖个高门楼,再去修修祖坟。这叫“光宗耀祖”,中国传统文人就这个调调儿,这也是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可是,你们武安的郭氏都是什么人?查一查,“反民”?“贱民”?什么?柏林的,太行山义军之后;西马庄的,被蒙古人掳为“驱口”——奴隶,当然是“贱民”,而且还是从洪洞县到武安的,不认!!!

古时族谱的入谱原则相当严苛。按照历史学家冯尔康的总结,“反叛、贱民、僧道、出嗣、有败宗族伦常、侵占宗族共。产、出卖宗谱者皆不能入谱。”不管你是不是前朝的事,不管你是不是已经被朱洪武给解放了,毕竟,好多辈儿了,带着“反”气,带着“贱”气,咱老郭家不能要!!!涉县赤岸的老族长挺保守的,顽固得很。

武安家有的是办法,肯定是郭资派人干的,干脆把老案给偷走了!

可以想象,郭资在续谱时,大约也会隐去他曾祖以下当“驱口”奴隶的历史,不管民间怎么说,文字上可得讲究,话语权都夺过来了,不当洪洞人了,直接嫁接到涉县赤岸去!根正苗红,有案可查!此后,从履历档案上看,谁敢不说咱老郭是“涉县人”?!!

大家知道,按籍贯为祖籍的文化惯例,郭资的曾祖郭太直接被嫁接到涉县赤岸的老案上,曾祖父甚至祖父、父都可能生在涉县赤岸村;到明朝洪武元年(1368),就连郭资本人(1361——1433)也当了七、八年元朝人了!

至于《柏林村志》上说,其郭家祖籍为“涉县清漳河上里石岸村”,有时间,金天会六年(1128),那一年,涉县行政区划和基层组织方面的资料奇缺。只说有“乘云”、“龙山”、“玉泉”三乡,当时没有“仙里”的说法。所以,说“上里”本应为“仙里”,没有依据。山雨猜想,可能有金的“清漳”乡,辖“河上里石岸村”。“河上里”,就方位而言,确在“上河郊”,是清漳河上游南岸一“里”,一里十甲,一甲十户?至于“石岸村”,叫得好,岩石赤裸于河岸,没土掩埋,当然就是“赤岸”了(下游数里,还有一个“岩(沿)头”村呢)。“赤”与“石”,在涉县方言中,韵母一点儿也没有区别。意思一样,叫着叫着,就“赤”起来了,当时与“红”没有关系!

据查,郭氏郡望,太原。不是平阳洪洞,这不影响太原人外迁时到洪洞老槐树下领路引子去——不是洪洞本地人,后人说自已从洪洞老槐树下来,这是原型式记忆,不能当真!山雨认为,武安西马庄郭氏与涉县赤岸郭姓包括武安柏林郭氏都是太原的“郭”,基于此,郭资根据自己的特殊心理需求,就可以在老案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可以就此宣称:我郭太师的曾祖父就是从涉县到武安的,我祖父也是,父亲也是!有案可查。人家是“天官”,人家说是就是,还不比我临漳人、涉县人,甚至陕西人(王天象)、浙江人(戚学标)更清楚吗???

于是,大家都信了——“涉县势人(宦)郭太师”,不仅(间接?)制造了“另一个涉县”(临漳柳园涉县庄),还事先制造了自已的籍贯——大明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

山雨  壬寅葭月之初  于古沙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资(御史)
明嘉靖太师翊国公郭勋书写的《郭氏联珠集》
武安寄涉县封
元朝涉县成了真定路的一块“飞地”
郭子仪故里的古今往事
华州的名门望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