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又到农历四月八——井店成汤庙会拾遗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井店村庙会。随着岁月的更替,庙会上一些传统文化的载体已被时光抹去或正在消失。但一些朴实有趣的场景,已然刻在了儿时的记忆里,闭目静思,会像鲜活的画面一样,在眼前跃动起来。

先前,庙会主场地是以成汤庙为中心,向两侧河道延展,东可达一街河南巷口,西可至清河岸边,长达两里多地。

1940年10月,日本鬼子扫荡,烧毁了成汤庙正殿;原磁涉铁路,穿成汤庙院落而过,将庙院劈分为两处。虽殿毁院残,但庙会期间,女人们给成汤老爷烧香上供却从未中断。只是因没有了固定场所,她们只好在庙院两处随意找个地方,燃香化纸,图个心诚则灵;虽有香火,但毕竟淡薄,也缺少了仪式感。

唱戏,原本是在河北岸的古戏楼上。戏楼与成汤庙山门正对,应是专为成汤老爷唱戏而建(一九九六年六月戏楼被洪水冲塌,后拆除)。夜晚没有电,在台口上方吊起两盏气灯(将灯里装满煤油,然后充气,利用空气的压力使煤油雾化,雾化后的油气喷到特制的纱罩上,点燃即可照明),看起来也很明亮。灯内压力大了会将纱罩吹爆,压力小则亮度不够,须专人负责,适时充气。没有麦克风、扩音器,演员全凭着一腔热血激情,一幅洪亮嗓音,也能让观众听得戏词真切,绝不会有什么假唱之奇葩。台下的河滩便是看戏的场地。当年的县剧团江家庄小落子、台村大落子、马佈高调(豫剧)都曾登台演出,最多的是本村的小落子剧团。大落子《下高平》、《骂殿》、《辕门斩子》,小落子《大上吊》、《跑沙滩》、《小罗头上坟》、《吕蒙正赶斋》、《大井台》、《端花》等剧目村民们耳熟能详。因老戏楼台面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四个街合力在九曲圐圙旁边建起了新戏院,新戏台的门楣上写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大字,透着颜柳笔力,是四街付桂宾所书。戏院四周用土坯垒起围墙,看戏须购票,票价虽只有五分或一角,却并非人人都舍得或看得起。上世纪80年代初,受涨河威胁,又将戏院建在了浑河南岸,大庙东侧,戏台门楣上方 “井店剧场”四个大字,是涉县书法名人更乐村人赵翔凤所书。剧场虽围墙坚固,唱戏却全是公演,从未卖过票。

初八是庙会高潮。数十里开外的小商小贩都赶到会上兜售生意,许多民间传统手艺,也在会上充分展示。庙会的主体市场是农家日用物品、土产品、农具、牲畜,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九曲圐圙、浑河北面的供销社前,是“锦货棚”的主要地盘。四根竹竿顶起块土布,三面用土布或荻箔子围起来,将布匹、绸缎、送老衣等摆放在摊位上,主人脖领内斜插把木尺,便放开嗓子吆喝起来,关注、围观、购买的重点人群自然是家庭主妇们。

大约在老戏院以南靠河的一块场地是骡、马、牛、驴交易场。只见“小鞭子手”穿梭其间,与买卖双方间交头接耳,同时在衣襟下比划着捏七撇八,显得神秘兮兮。有谁看准了一个牲口,便会首先问问几岁口,端巴端巴毛色顺不顺眼,而后牵着牲口走上两圈看看蹄腿溜不溜;围观的人也热心观摩,品优指劣,仿佛比自己买的还要用心。那年,一青年人偷了人家一头黑草驴到会上贱卖,被公安识破,当场被铐走,后来听说判了好几年刑。

会场西头几个打麦场,是销售农具的主要地盘。叉子扫帚,锨鐝镰斧应有尽有,马布犁、胡峪耧、王金庄镢,记宝锄,这些名牌产品都会受到人们青睐。穿梭其中的自然多是成年男子,他们要为春种秋收、特别是眼下的五月麦收,准备好手使农具。

小炉匠(铁匠)现场操作,使用的是自制的专用炉:用黑铁皮打造成炉壳、硬泥团糊成锅形,底部装上炉条,轻便实用。不用多大场地,炉子一摆,生火添碳,风箱对上风嘴,一拉一推,火苗上窜。师傅一手用鉄钳夹起烧得通红炽热的铁料,一手操小锤儿指点,锤头点那儿,徒弟紧握大锤夯那儿,师徒配合默契,落锤轻重有度,连环花点儿像打击乐,伴随着火星迸溅,让人听得爽快,看得眼花。井店村老一辈铁匠杨香廷、翟小三、付补会等都为父老乡亲们打造过铁器,贡献过手艺。

卖缝衣绣花针者,拉着长音,唱着小曲:“嫌少我再添,嫌少我再添,总得叫你看上眼……”像是变魔术,俩手指捏住几枚钢针,略微举起,顺势一甩一收,银光闪闪的缝衣绣花针便直直地扎在了小木板上,让人眼花缭乱;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看着多了,满意了,用纸一包,生意成交。女人回到家一看,直感叹没有看到的多。

货郎平时走街串巷,逢过会,便到会上兜售生意,拨浪鼓摇得“咚咚”直响,肩上的扁担颤颤悠悠,似无重量一般,两头筐篓里大多是日用小百货。会上人稠,他们只能在人群的缝隙中来往穿梭,但拨浪鼓的响声清脆连环,引得不少人驻足,比平时生意还是强得多。

剃头的挑着“一头热”,在人群中来往,有了生意,担子一放,杌子一摆,亮出木柄剃头刀,现场操作。刀刃不快了,在一条黝黑的钢(gàng)刀布条上,钢(gàng)几个来回,响声“嚓嚓”。我小时候特别害怕剃头,越害怕,越是缩头缩脑,剃头刀越不留情,剃完了,头上留下好几个“刀伤”。头皮破了,用剃下来的头发一按了事。但我看到一些老人刮脸时,特别惬意,还说,“刮刮脸,真舒展,剃头不刮脸,等于白花钱”。

卖糖人的吹着一根顶着糖稀的麦秸秆,双手将那糖稀左捏右拽,不一会儿就能捏出猴子、老鼠、鸟儿等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灵巧可爱,引得孩子们舍不得离开;糖稀可食用,忍不住了,只好狠狠心将“小动物”吞进嘴里——它不像洋花糖,不实惠,入口即化完,常后悔不该将“小动物”吃掉。

儿童们显得格外欢快,2分钱买个小玩具,心花怒放:有的将瓷鸟装上水,直吹得咕噜咕噜脆响;有的吹着竹哨子或“洋茄子”,兴奋得手舞足蹈;还有的屏住气息小心翼翼地吹着琉璃嘎嘣,“空哐、空哐”声中“唰啦”一下,薄薄的玻璃片撒了一地,剩下的只有一脸失意。

那年,有一个玩杂耍的,场地周围用布围起来,须购票方可入内,票价不菲,自己无缘亲见。听人们说,最刺激且看起来极度残忍的节目,名字叫“大卸八块”:耍把戏者会楞将一个美艳如花的豆蔻女孩儿的膀、肘、膝等关节用力脱臼,最终使整个人变成一堆仅靠皮肉联在一起的肢体散乱无序的人体——女孩声嘶力竭的惨叫声,实施者无动于衷的冷酷,让人心惊肉跳,不忍直视,或同情女孩、或憎恨实施者,唏嘘不已……

卖麻糖油糕菜夹子水煎包的,卖洋花糖芝麻糖山楂串糖精水的,卖擦床、抿街床的,还有锔盆箍锅掌箩拴簸箩簸箕的,玩把戏耍猴的,抽签算卦的,剜疔拔刺的,难以尽数——有的已然不见,有的还将延续下去……

庙会一过,渐入盛夏。不得不说,庙会不仅是给人们提供了购物的便捷,同时也营造了欢快的气氛,使得村民们得以舒展体格,放飞心情,将一冬的寒酸在繁重的夏忙前抖落殆尽……

时过境迁,现时的庙会已今非昔比:成汤庙山门已被确立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邯长铁路早已改道,两处庙院合二为一;大殿落成,画栋雕梁,重放异彩;商汤老爷,金身重塑,威仪凛然,神灵不再游荡;庙会期间,香客络绎,香火空前,青烟缭绕,盛景再现;浑河两岸或混凝土浇灌或用石砌,洪水泛滥成灾已成历史;两岸高楼林立,遍布超市商铺,庙会场地也移至成汤街上。最根本的变化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科技的进步,受现代商业化的冲击,庙会上农耕文化的元素显然已成点缀,人们的娱乐方式、饮食习惯、时尚穿戴,乃至种地观念都发生了质变——那些承载着传统文化的许多民间手工工艺、交易场景已在岁月的变迁中几乎消磨殆尽。但当我回味起那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场景时,仍会感到无比的淳朴美好,亲切感人,心底依然会荡起温馨的涟漪……

写于2023年农历四月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涉县井店镇禅房村青阳山(图)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民俗文化之新中国建立前正宁县主要戏楼
(3)赤峰街的老爷庙鲁班庙
泰山老母?妈祖?到蚕沙口破解她是谁?
钟永新·巴蜀会馆系列:自贡王爷庙会馆(2012)
易晓然:北张村古会——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