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姬氏道德经》“声闻字”“意联字”平议

  《姬氏道德经》“声闻字”“意联字”平议

  ——以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佐证

  在《姬氏道德经》“前言”,姬英明先生提出了该经及周文中独特的存在——“声闻字”和“意联字”现象。英明先生在微博文章《关于<姬氏道德经>“声闻”与“意联”字词的解读》中提到,“不知是什么历史原因,造成没有人知晓周时经文‘声闻、意联’的原委,所以也给我和出版社,造成很大的困惑。”本文就是试图解开这个困惑,因为我在阅读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时,发现了类似的现象。由此我推断,《春秋繁露》所记载的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周朝传经的遗存或痕迹。我也是在《姬氏道德经》中第一次见到“声闻字”和“意联字”,下面就具体谈谈《春秋繁露》是如何佐证“声闻”与“意联”传承的。

  一、《姬氏道德经》的“声闻字”与“意联字”

  据英明先生解释,“声闻字”是表达每一句经文的音调语气,每一句经文的起始、中间及结尾处的“声闻字”承上启下,担当了这一句经文的语气声韵及意境。《姬氏道德经》的“声闻字”有“夫,故,矣,兮,呵,乎,然,也,弗,不,勿,毋”等字。

  “意联字”是在某些经文的语句中,为了语句气韵通顺,一个字却用另一个读音,来表达本字之意及音意之意,简单地说,就是一字表两字意。《姬氏道德经》“意联字”有“夸,重,长、恶、茫、妄”等字。如夸,音通魁,指夸夸其谈的强盗头子;重的意思是重复多次地和厚重地。

  英明先生还肯定地说:“我家族之所以能几千年如一日的传承,那是因为我们有一套极其严格的‘声闻、解意、意联’的传承。”从这可以看出,除了“声闻字”和“意联字”,还有“解意”的重要传承。姬英明先生还强调了这种方法是“重音,不重字,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注意!”这一点给了我重大的线索。

  二、《春秋繁露》中的“深察名号”

  接下来,来看看我在《春秋繁露》的发现的类似现象。董仲舒在《深察名号》篇说,“士者,事也;民者,瞑也”(董仲舒,P368),这里显然是从字的发音来解释字意。董仲舒在解释《春秋》的“元”时,说“是以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其义以随天地终始也。”(董仲舒,P70)元有“始”与“原”两意,元与原的读音相同,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董仲舒重音不重字的解字释意的方法。而且还有一字多意、读音相近的现象,如“君者,元也;君者,原也;君者,权也;君者,温也;君者,群也。”(董仲舒,P372)董仲舒基于“元犹原也”,把君之意用“元、原、权、温、群”来解意,应当是对“一字表两意”用法的发展,即一字表多意。这种现象也运用在对“王”的解释上,“王者,皇也;王者,方也;王者,匡也;王者,黄也;王者,往也”(董仲舒,P372),“王”用“皇、方、匡、黄、往”等字来诠释,而这些字的读音都相似,仍具有“重音,不重字”的特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董仲舒的解意方法与姬英明先生所强调的“意联字”中极强的相关性,我甚至认为他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阴阳家所独有的解意、诠释方法。这种推断得到了英明先生谈论“原因论”的印证,因为英明先生把“原”诠释为很多个yuan字,即与“原”相同或相似的字,而主要分为六大体——“原、元、圆、源、缘、怨”,这显然和董仲舒的诠释方法如出一辙、若合符节。

  董仲舒不仅这样诠释字意,而且他非常推崇这种方法,称之为“深察名号”。我们把董仲舒所推崇的“深察名号”与英明先生所谈到的“声闻”“意联”“解意”相比较,两者显然有紧密的关系。与英明先生一样,董仲舒也很重视这个方法,他在诠释人性论的时候就用此法。

  通过对以上罗列的《春秋繁露》证据分析来看,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春秋繁露》文本中找到了与姬英明先生所强调的“声闻、解意、意联”的类似用法,二是找到了重视“声闻”的充足理由,三是从董仲舒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古之圣人应当就非常重视使用这种方法。这难道不能当做姬英明所强调的姬氏家族所重视的“声闻、解意、意联”传承方法的证据吗?显然是可以的。换言之,姬英明先生这种传承方法,古已有之,是有历史传承的。因此,有理由推断,姬先生的“声闻、解意、意联”与董仲舒讲的“深察名号”是在描述同样的方法。这种方法显然在董仲舒之前便已存在,即西汉之前就有了,那么周朝利用此法传经、解经就顺理成章了。

  三、“声闻字”与“意联字”的现实意义

  既然已经断定“声闻字”与“意联字”确实古已有之,而且在诠释经典时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是周朝时期重要的解经方法。那么“声闻字”“意联字”的重新出现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首先,我认为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诠释现象。比如,《易纬·乾凿度》论述的易有三义。所谓“三义”,就是“简易”、“变易”和“不易”,指《易经》这一本书包含这三项重要内容。《易纬》融道家、大易、数术于一体,是发挥易学哲理的杂著,该书由东汉郑玄作注。从“意联字”的角度就很容易理解这种解“易”思路。

  其次,可以更好地考察出土文献资料。出土文献帛书《周易》首卦为《键》(邓球柏,p77),而九三爻为“君子终日键键”(邓球柏,p79),研究者认为“键”通“健”。这是从通假字的角度来解释,而如果从姬英明先生说强调的“重音,不重字”的角度来审视的话,亦未尝不可,即“键”可以有“健”和“乾”的意涵,这很有可能更接近古代用法。

  再次,这种“一字表两意”的意义可以表现在理解《姬氏道德经》上,比如道有可道之道与恒道之道的区分,“意联字”可以让“道”之意思,经之内涵更加立体、多面。推而言之,《周易》《易传》说“立象以尽意”,一象尽多意,如在《说卦》传中“乾,健也”,“乾为马”,“乾为首”等,一卦表多意,如此看来,这样的方法实际是反映了古代先贤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当做一个文化现象来研究。

  另外,“重音,不重字”在民间亦有深远的影响:比如一般人都喜欢8、9等数字,厌恶4,因为4与“死”是谐音,8与“发”,9与“久”读音相同或相似。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字音”着实有“音意”,“音”与理解其意有关系!

  综上所述,姬英明先生在《姬氏道德经》前言提到的“声闻字”“意联字”以及“声闻、解意、意联”的传承方法能够在《春秋繁露》中找到文本证据,可视为有效佐证,并且董仲舒对“深察名号”的重视与诠释,能够很好地理解这种传承方法为何如此重视声音,即“重音,不重字”的现象。通过这种佐证,可以看出,姬英明先生所传承的方法古已有之,而在传承中,这种方法可能被中断,所以现代人已经不得而出,这也是产生开头困惑的原因。我想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有效地解答该困惑,并且让我们明确了英明先生“声闻、解意、意联”传承方法对我们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子原著,姬英明译注,《姬氏道德经》,北京:朝华出版社,2017.03(2018.4重印)

  2. 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2012.6

  3. 邓球柏著,《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1

  4. 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7(2018.6)重印

  作者简介:张晓周,字清城,号方圆居士,山东单县人,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易学、道家哲学、经学等。

[ 责编:xinxi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时解经法[一种传承经文解经的方法]
《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春秋繁露》漢-董仲舒
春秋繁露(董仲舒)
《春秋繁露》(董仲舒)
春秋繁露(汉)董仲舒
用“吟诵”方式来读《道德经》——欢迎您成为“百万华人倡读《道德经》”活动中的发起人,既自我诵读学习,又倡导推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