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的砖雕门楼
门楼砖雕在苏州砖雕中占绝大部分,因而门楼砖雕可以说是苏州砖雕的代表,也是最能体现苏州人文特征的。门楼砖雕又可以分为:住宅门楼、祠堂门楼、会馆门楼、商号门楼等。虽然所处位置各不相同,但结构形制基本相同。
在明末清初时期,基本构件:上枋、下枋、字牌、兜肚、垂莲柱、斗拱、拱眼壁。所要说明的是:上下枋在同一平面,垂莲柱一般为仰覆莲,而且柱身长度一直延伸至下枋,柱式有方柱、圆柱、爪楞柱等儿种,圆柱与爪楞柱较早,方柱较晚,其形式可能受当时建筑门窗或室内家具腿的形式影响。
在乾隆早期,在苏州砖雕门楼中能发现一些结构有些变化的门楼,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体现在比一般门楼多几对垂莲柱,有的多达三对,也是两两分布于门楼两边,这是从短柱过渡到长柱的一种中间形式,引起这种形式的原因之一为乾隆后期的门楼上下枋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呈倒阶梯状排列,上枋的位置最突出,而短的垂莲柱与后来的这种形式比较合适。如果过长的话,肯定结构上不够牢固,而且容易遭外力损坏。所以这种过渡时期的门楼一方面有为了适应新变化的短垂莲柱,但也保留了原来长的垂莲柱。这一时期因为出现了倒阶梯状排列的枋面,上枋与字牌之间有了一定的距离,才出现新的构件—一挂落,形式多样,但以方勾云纹结合花草的形式多见,可能是受当时家具中牙板装饰的影响。
乾隆时期直至消亡,基本构件和结构定型,门楼形式程式化。(如图所示)上下坊的字牌形式不再是在单纯一个平面上, 形式为上枋、下枋、字牌三者呈倒阶梯状排列,从侧面看,上坊最突出,中间字牌位置处于中间,下坊最缩进,门楼形式比较有层次感,下枋下端有挂落装饰,垂莲柱垂于上彷边际,且较短,成为短柱,只略长于上枋。柱身为方形。这一形式一直影响到民国。垂莲柱头形式变化多样,一般柱头装饰已不用明末清初时的仰覆莲,形式多样,早期有净瓶头、莲瓣芙蓉垂头等,后期则一律用花篮头作为装饰.
苏州保存较为完整的几例清朝砖雕门楼
质厚文明(中和堂)
苏州古城区内,东花桥巷中和堂的“质厚文明”门楼应是保存得最为完整、年代最早的砖雕门楼之一。
门楼题款的年份是:康熙乙未年(康熙54年—公元1715年),中间“质厚文明”为篆体,题写者为蔡行元。
毋需多说,这座门楼足可成为康熙年间的典型门楼。它的上枋雕的是“状元游街”,由一队队随从举牌咬喝、鸣锣开道,有手执金瓜锤前边引导、手擎华盖紧紧跟随的。而高中的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衣著华丽高高的骑在白马上庆贺金榜题名时的威风、荣华富贵到来时的得意。这一队二十个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门楼的兜肚分别是“福禄如意”和“平升三级”。
门楼下枋雕刻的是鲤鱼跳龙门,这是一切读书人的愿望,谁不希望十年寒窗书包翻身呢?中了秀才就是“相公”了,中了举人人们就要改口称“老爷”了,并且仕途有望;如果一旦中了进士,就高官有望了。
需要点明这座门楼的特点在于:簷口斗拱中间拱垫板所雕刻的五个“福”字,每块拱垫板下的福字经雕刻者精心设计,别出心裁的造型,把古人对“福”字的理解生动地反映出来。
“福”字一:由书本、棋盘、宝剑组合而成。这三门是古代文人的必修功课:书当然是指圣贤之书,如四书五经之类;熟读书本,经过科举考试得中功名是读书人的奋斗目标;剑乃防身之器,既可行侠仗义又是礼仪必备之物,尚方宝剑更是权力的象征;棋是琴棋书画文人风雅的表示又含有清闲之意,还有引申为运筹帷幄之意。
“福”字二:一个示字旁刻画成一个“千”字形状,一个田字中间一横刻成为两只元宝,意思是千顷良田,有了田地就可以雇人种地,田里有大元宝是收租生财靠的都是田(以农立国的农耕社会)有了很多田地就是福。
“福”字三:示字旁变化成了一根龙头拐杖,“福”字的另一半变化成“寿”字,表示田多、财多还必须长寿了才是真福的愿望。
“福”字四:以人字形代替原来的示字旁,而将另一半雕成为房屋,而田字则变化成孔方兄(钱),而钱上还堆满珍宝直至屋顶,家中珍宝堆积无数,表明其认为有钱财有福。
“福”字五:将书和剑的组合替代了原来的示字,另一半的下边田字刻成一个欲倒的葫芦。葫芦是装酒的,也是仙人装著长生金丹的。书剑相伴、醉里人生,好不逍遥自在!何况葫芦里的灵丹妙药还能保君康健,此乃真福也。
令德贻芳(曹胡徐巷)
苏州古城区内另一座康熙年代的砖雕门楼是在曹胡徐巷的“令德贻芳”门楼,这是又一座保存完好的古门楼。
这座门楼字牌的含意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教育子孙后代:只有自己的道德修养按照圣贤的标淮完备了,而且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以高尚的道德标淮来待人处事,才能使自己(包括后代)都能安享富贵,并传至后辈。
门楼的建造年代很明确:乙亥桂秋榖旦,题写字牌者乃是康熙时状元王世琛。据惠和堂内的宣传材料说王世琛是王鏊的八世孙。而乙亥年则是康熙58年——公元1719年(比“质厚文明”门楼的建造年份仅仅晚了四年)。
该门楼左右兜肚分别是“鱼化龙”和“凤来仪”,不用多说,希望子孙们能勤奋好学,盼得书包翻身得以高中并官居一品。如其家已经有人官居高位了,则希望后世子孙也要像其先辈一般继续荣宗耀祖。
从其上枋众多的喜鹊在树丛中欢叫的热闹场面来看,不是寓意报喜之声不断吗?
再从其下枋精美的花枝雕刻,包括中间包袱锦周围精雕了各种花卉图案,中间还细刻了形似于聚宝盆之类的图形,——乍一看来还真有一点像一顶官帽呢!
王世琛,《中国人民大辞典》载:“铨子,字宝传。康熙进士,殿试第一(状元),授修撰,历侍讲,督山东学政。崇实学,斥浮伪。青齐文体为之一变,累迁少詹事。视学未竣,以劳卒。工诗文,兼善书画,能世其家学。”
克勤克俭(双塔影园)
官太尉桥15-17号袁学澜故居“双塔影园”,袁学澜(1803-约1894)清诗人,有“诗史”、“诗虎”之称,咸丰二年购得卢氏旧屋后建,有乾隆辛亥年(乾隆56年-1791)的砖雕门楼两座“克勤克俭”和“云开春晓”,这两座门楼雕刻精细动人且保存完整——实为不易。
毋需引经据典,俗话说,家庭兴旺、男勤女俭,这是最最起码的要求。当然,作为已经富有的家庭也仍然需要子孙后辈们必须做到的规范。
克勤克俭门楼在两根长长的垂莲柱(超过门梁很多)中间;左右兜肚分别传神的雕刻著神话故事“东方朔偷桃”和“刘海戏金蟾”;下枋则精雕著由姿态各异的十只仙鹤组成的“翠竹松鹤图”。
关于东方朔偷桃的故事是讲:汉武帝时由岁星降生的东方朔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偷吃了好几颗仙桃,被王母发现后,本想给予惩治,但经东方朔巧言舌辩之后放了他。东方朔字曼倩,是汉代著名文学家,生性幽默诙谐,并精于算卦相面,时常有滑稽的语言逗人一笑。
“刘海戏金蟾”,也是一则神话故事。刘海蟾,名哲,字玄英,五代时燕山(今河北一带)人,他当时跟随刘守光(燕王)为丞相。颇信道家学说。某日有道人自称正阳子(纯阳子)者,当众宣讲道学,边讲边将十文钱置桌上,上放鸡蛋层层迭迭放了好几个。刘海蟾一看“危哉!”。道人即道:“居荣辱,履忧患,其危殆甚。”刘海蟾当即抚额自醒(后来刘守光果然没有好下场),当即辞官修道于终南山。在民间他渐渐被演变成了招财纳福的形象,被人视为终日喜笑颜开的散仙。又据《陕西通志》记载:刘海蟾,后梁陕西人,名哲,号海蟾子。因遇正阳子(传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点悟后游于街市,并常用绳子串著铜钱抛玩戏耍,暗示金钱财宝乃身外之物,后被吕洞宾度为仙人,画面反映的是刘海拿著一串金钱正在戏耍三脚的金蟾。
门楼下枋的“翠竹松鹤图”雕刻著或梳修羽毛、或悠闲觅食、或欲展翅飞翔、或正鸣叫著招呼同伴……各种姿态的仙鹤像活的一样。图中仙鹤配以松树、翠竹,表现出主人期盼品德高尚、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云开春晓(双塔影园)
同“克勤克俭”门楼一样,两根长长的垂莲柱充分体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砖雕门楼的特色。这座门楼较之前者,装饰的内容更为丰富,它的拱垫板处分别雕有不同的花卉图案;两个兜肚处,左边为“马上封侯”,右边为“指日高升”;上枋雕刻著“鹿十景”;下枋细镂著“鲤鱼跳龙门”。
先来看一下它的上枋“鹿十景”:“鹿”,“禄”也。民间以为长寿仙兽的形象出现,而“禄”则是象征著福气(高官)高俸禄的意思。图中十头仙鹿以各种神态舒适地在松、竹、梅等多种植物中觅食、休憩,好不自在。
右兜肚:“指日高升”,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官员手捧圣旨,带著一只仙鹤,两名公差一前一后,后者手执幡扇,前者捧著官印上桥,就意味著乔迁荣升、官运亨通之意。这个故事出自宋朝赵抃年届七十而携鹤上桥的故事。图的右上角还有满枝葡萄映衬,点明了高官厚禄、多子多福的吉祥含意。
左边兜肚“马上封侯”,反映的是一位官员手捧朝笏上朝而去。两个差役,一个高擎华盖,一个捧著一只小猴,意思是马上可以封侯了。华盖是高级权贵的待遇,而身边跟著一头小鹿则喻示著封侯添禄(升官发财)。
门楼下枋“鲤鱼跳龙门”,刻划的是,在朵朵祥云下,水中白浪滚滚,鱼、龙、虾、蟹以及神马均神态逼真地在水浪中遨游、奔腾;有的鲤鱼经过努力终于跳过了龙门正在变成呼风唤雨的神龙;水中还有甲壳类水生动物虾、蟹的形象,“甲”,谁不希望子孙赶考取得“三鼎甲”的优异成绩呢?前已提及,“鲤鱼跳龙门”是一切读书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得以改换门庭、升官发财的共同愿望(当然,在苏州文风兴盛,好学不倦的结果是苏州的状元达到全国之最,但即便如此,真能得此殊荣的,也只能是读书人中的极少数幸运儿而已!)
“云开春晓”为钱大昕所题,钱,嘉定人,著名诗人沈德潜得意门生,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颇广,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他注意古声母的研究,有其独创之见,在史学上长于校勘考订……,钱大昕被列入“五百名贤祠”。
麐翔凤游(树德堂)
这两座位于大石头巷的门楼,传为原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作者沈三白的府邸,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府内这两座门楼雕琢精细,且虽历经劫难却保存完整,实属不易。
楼前的那座门楼名为“麐翔凤游”,麐者,麟也。麒麟和凤凰经常光顾的地方,当然是充满著吉祥瑞气了。门楼两端虽不是太长的柱头为花篮头,顶端均雕有狮子滚绣球图案。
左右兜肚左为“柳汁染衣”,演绎了书生李固遇到仙人后考试高中做官的故事;右为“杏花簪帽”,讲的是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插上杏花的得意图案(春风得意)。
上枋则以满雕镂刻了一幅“群仙祝寿”图,中间有福、禄、寿三星,两旁有王母、鬼谷、麻姑、刘海、东方朔等神话人物,还有猴、鹿、羊、金蟾等吉祥动物。
下枋便是有名的《四时读书乐》长卷式的,以元代翁森诗为题,分别雕刻四组人物配以园林式的背景。
春:《绿满窗前草不除》说的是在亭园中的一室,终日勤奋读书的相公孜孜不倦于攻读,无心欣赏春天的美景,就连蓬勃生长的青草也无暇顾及,至于古人说的“春天不是读书天”,看来也是误人子弟的!
夏:《瑶琴一曲求薰风》,烈日暴晒下的夏天,哪怕汗流如注,哪怕蝉鸣之声的烦躁,书生的苦读自会得到美好的收获。实在困倦之时,静下心来,焚香盥手之后,操抚一曲“高山流水”自会怡神醒脑,琴弦拨动,当能引来微微薰风,一丝凉意便能继续攻读 。
秋:《起弄明月霜天高》篱边秋菊盛开,树上丹桂飘香,意志坚定的文士无心欣赏天高云淡,天上的美景、园中的花木,哪怕在霜天晓月的黄昏,也仅仅是一瞥而已。
冬:《数点梅花天地心》北风怒号,天寒地冻,不管瑞雪降临,寒梅绽放,追求高尚目标的读书人仍能坚持钻研学问,实在困倦,还可效法苏秦“悬梁刺股”的精神,始终坚持,十年寒窗,勤奋苦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须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上述四组图景,形象生动,布局合理,宛如一幅山水人物画的长卷。
麐翔凤游门楼簷下设斗拱六座,拱垫板中央雕有寿桃,两旁则刻有圆形的“寿”字各两个。保存完整,精雕细琢的重要文物,确实应当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藻耀高翔(网师园)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网师园不仅以它的精巧结构、美丽风景吸引著国内外参观者,园林所见两座砖雕门楼也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这两座门楼,一座是“藻耀高翔”,另一座叫“竹松承茂”。关于它们的建造年代颇有不同看法。从其园林的历史来看,先是宋朝的史正志开创其园;后历经兴废,至乾隆末期宋宗元购得后,曾大加修葺;嘉庆年间瞿远邨曾是该园主人;同治年间李鸿裔作为网师园主更是大兴土木修饰一新;……
因此,关于上述两座砖雕门楼的建造年代,就很自然的同宋、瞿、李三人有关了。
藻耀高翔:藻者,水草也。要求子孙们从普普通通水中的水草、高高的翱翔于蓝天白云,不经过勤奋苦读,实在是难以达到的,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努力之下,总有出类拔萃者在!
这座砖雕门楼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精美、漂亮。上部,它的拱垫板处均施以透雕。上枋整体雕饰著牡丹花卉。中间字牌框上、下均饰以透雕挂落;字牌框则以卍字结合蝙蝠图案,如玉雕饰件等花朵连接组成长方形框,“藻耀高翔”为行书。
两块兜肚处分别雕刻著“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两则歴史故事;说的是郭子仪不仅武功盖世,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被封为“汾阳王”,而且在家中教育子女有方,所育七子八女均事业有成、尊敬长辈,待到郭子仪近百寿考,均来贺寿,史称“七子八婿大团圆”。
说到周文王访贤,如按“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尚拜师学道之后,回至家中做些小本经营,但时运不济;看看年已古稀,便在渭水之滨以直针钓鱼(等待时机);当时,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威望极高,眼看著商纣王政权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欲兴周灭商,便遍访贤者,至渭水边就迎姜尚回朝,终达此目的。
因此总的来说,其寓意便是希望福寿双全、贤德兼备;雕刻精致、神韵俱至。
门楼下枋三个不同写法的圆形篆体“寿”字,被云层中的蝙蝠及花卉纹饰所包围, 流云百福表示了“福寿双至”的美好愿望。
关于这座门楼的一对垂莲柱,结构也比较独特。它们由顶上一头大狮正在舞弄绣球、绸带;之下又有一头较小的狮子头上顶著一颗绣球,正在玩耍;下方还有似佛手型的装饰组成挂芽(大狮、小狮代代相传)。
藻耀高翔门楼还有一个地方与众不同,就是在它的两块兜肚前各有著一段以回文(透雕)组成的围栏。从层次上看来,可以更加增强其立体感。
这座门楼到底属于何时建造?愚意以为:从其精雕细刻规模来看,似属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妥否?
竹松承茂(网师园)
网师园内撷秀楼前另有一座砖雕门楼——“竹松承茂”。与前一座门楼相比,它显得非常素雅,从其所雕刻的图案内容来看,会使人感到似有一番“禅”意的味道。
为什麽?我们可以从门楼的朝向来观察一下,它的朝向是内堂,不需要精雕细刻人物故事之类的内容。
这座门楼既没有飞簷翘角,也不设斗拱出挑,只是在拱垫板处浮雕图案装饰,上枋处所雕内容也颇简洁;中间字牌框以回文雕饰。
竹松承茂这四个字的含意是明确的:希望子孙们能像青翠的竹子,挺拔的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虚心、有节、坚强而不惧霜雪,一代胜过一代成长。
门楼的两块兜肚是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乍看起来,两边雕刻的图案好象是相同的。实际上,它们的整体构思虽是统一的,但内容却各有分工不同。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兜肚中间各雕人字形磬(石制古打击乐器),下面各有双鱼图案,这是生活富馀、乐在其中又多子多福之意。
更值得人们玩味的是,在两头磬上,分别雕刻有:盘长、法螺、宝伞、法轮、钵盂、白盖、金鱼、莲花。——这不是“佛八宝”吗?
盘长:是回纹图形的器物,佛经中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
法螺:是古印度的一种吹奏之乐器,意思是它能传递妙音,以解除人间的百般烦恼;
宝伞:圆形、较长,能挡烈日、遮风雨;
法轮:形状像车轮,也有一点似方向盘,佛家有“法轮常转、生生不息”之说;
钵盂:按佛经中的说法,这是保持福智圆满、具定无漏之意,大彻大悟之后自会享受天伦之乐;
白盖:佛经中说大白伞盖,表示有张有弛,有庇护众生、超度万物之能;
金鱼:取其富贵、活泼、无忧无虑之态;
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如佛祖、众菩萨都端庄地安坐于莲台之上,如按俗家来理解:莲房多子,也包含有希望多子多孙、代代相传的祝愿。
总之,两边兜肚总的寓意是期盼“法轮常转、生活富足、多子多孙、世代相传、智慧圆满、长享天伦之乐”。
这座门楼下枋除两头有“如意头”雕饰外,中间并未加工雕琢。
两根垂莲柱的雕刻亦有别于其它门楼:上端各雕莲藕一枝,下端则雕刻著花篮,内装万寿菊。整体的寓意是:出淤泥而不染(品德高洁),又盼望著像菊花般不畏风寒、长寿永康。
门楼的含意是与佛教教义相通的,其中也包蕴著:笃信佛教经典,首先自己大彻大悟、多做善事,自能去除各种烦恼、长享天伦之乐!

源流传统的当代景观建筑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城里的几座砖雕门楼
苏州古城东花桥巷汪宅拍摄调查记略
姑苏风光 - 平江路上的风景 - 随拍(11)
苏州砖雕门楼中的兜肚艺术特点分析
HA | 雕饰专辑 | “盛开在建筑上的花”——江浙传统建筑雕饰
李文全随拍:亲情的红兜肚,原来是一个福字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