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建筑之明园林

相对于大汉的宏大、大唐的繁华,明代总是被后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中,这无疑才是最令人惋惜的,要知道,明代的诸多色彩更是经历了一番精雕细琢才得以成就的。即便明代出现在历史舞台之时已经站在了古老中国封建时期的至高点,只要你去细细品味,还是会被明代人在诸多文化领域的开拓进取而感动。

遗憾的是,正是处于封建时期的巅峰时代,文化发展来到鼎盛之时,整个朝代头上挥之不去的乌云更是封建思想对于各个阶层的极端控制。所以,一些人在认真维系着明代的表面鼎盛,还有很多人已然开始萌生了市隐之心,对于明朝政治发展来讲,这无非是最大的悲剧,可在其他方面,这又成了成就明代的核心。

今天,身为现代人的我们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俯瞰大明,不许过多关注其他,走进一座座彰显林泉之心的园林,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很是难得的清雅。借由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的描述,我们的确能在太多的明代园林或是园林画作中感受到难得的“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风骨,这才是最宝贵的。

也许,让诸多文人放下出仕梦想与野心,潜心于园林更多是出于无奈,可在如今看来,这又何尝不是大明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呢?感受林泉之心,自然可以走进不一样的明代园林。

《长物志》

一、夹缝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明代园林

明代园林的主要建筑群体是士人,可生不逢时的明代士人同样处处受到政权打压,除此之外,整个明代的社会氛围给众多士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也给明代园林之后的风格埋下伏笔。

1、 封建专制极致发展下士人的艰难

其实,明代在一些方面也是很是暴政的朝代,尤其在明太祖时期,对于士人的杀戮更是空前绝后的,所以,在明代初期之时,士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空间的极度被压缩以及面临的生存极端严峻性是特别敏感的。

要知道,明代的“厂卫”、“廷杖”、“诏狱”都是相当令人发指的暴政表现,而当时的士人更是出于对自身命运的不甘对于这些暴政很是抵触,只可惜,朝堂之上的政治力量比士人的力量要雄厚很多,由此,更多的士人在无奈之下也只好选择忍辱偷生,他们很多选择回归园林,其实,本质上更是对于当时的朝廷政治一种深深的失望。

明代厂卫剧照

2、经济在合理治理下稳步发展

本身明代之前的宋代就已经在经济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所以,明代在初期就为农业、手工业的复兴做出了很多鼓励措施,生产力更是达到了整个封建时期的最高峰,难怪中国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当时产生的。

相对来讲,和之前的很多朝代相比,明代似乎并不需要期盼国家涌现出对于复兴经济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需要借鉴前朝的各类政治措施足以让明代稳步前行。其实,这种情况对于明代统治者与国民都是不错的局面,可对于那些有着满心的抱负想要通过自己不同的见解出人头地的士人来说,这却意味着他们的很多见地很有可能会将自己变成异类,而且,经济如此发达,他们的很多想法也注定无法施展。

所以,经济稳步进行,朝堂维持现状胜过治理国家,因此,士人们的出人头地之路也会越发地变得渺茫起来。

3、各类文化的蓬勃发展

盛世之下催生的一定是各类文化的高速发展,在儒家思想主导前朝多年后,明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当然,三教合一中还是以儒学为主、释道为辅。而针对于儒学思想,更多的是鼓励士人出仕入世的,释道思想则让士人学会随遇而安,这一点更是促使在外生存艰难的士人有了想要回归园林的想法。

除此之外,明代诗文、小说、戏文的兴起让更多士人有了娱乐身心的出路与其在官场上自寻死路,还不如选择寄情于这些能够让人忘记烦恼的娱乐节目上。而最能彰显士人内心世界的还要属明代兴起的书画与文人雅趣,要知道,如今的人们在探寻明代士人眼中的园林世界很多都是从明代士人留下的园林画作中得来,这一点也是十分有趣的,身处园林之中的士人很多还会用画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理想的内心世界。

二、诸多明代园林画作体现的文人市隐心态

尤其在明代中晚期,城市中的园林层出不穷,这也就进一步推动了明代以士人为代表的文人将园林当做绘画素材这一显著特点,而且,明代园林也绝对是我们看到的所谓“清明朗月”、“小桥流水”那样简单,其实,这里面透露的是文人画家们市隐心态的真实流露。

1、从《南溪草堂图》看明代文人追求毫无负担的恬静生活

这幅图描绘的是当年的江南望族顾氏的庄园“南溪草堂”重修后的景致,在画作中,建筑与自然景观已然融为一体,在画里面,有农田、药圃但却没有体现出农人在其中艰辛劳作的场景,相反,在画作中突出体现的却是文人们泛舟读书的悠闲生活写照。

众所周知,想要拥有一个完美的田园,不是单凭文人的一腔情愿就可以瞬间建成,这其中一定要有懂得打理园子的农人存在,可明代文人总会在自己的园林画作中忽略这些人物,其实,这也是一种逃避状态,面对外面世界的诸多无奈,他们的园林生活就在心中变得更加地理想化,所以,从《南溪草堂图》中我们能领会的更是明代文人们想要追求那种完全可以享受却无需承担压力的恬淡生活。

《南溪草堂图》

2、从《拙政园书画册》看明代文人在归隐与现实间的患得患失

这幅画是当年文征明为拙政园主王献臣所作,整幅画是以画册的形式展开的,在画卷中,人工布景的亭台楼阁与园中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而且,每一处别致的景观更是有着特别雅致的诗词相配。不过,在这样的画作中,难免会给人一种有些“患得患失”的感觉,为何如此说呢,正是因为明代文人对于园林景致的极致追求,哪怕只是一处园林也恨不得将天下所有美景收入囊中,除此之外,在很多明代文人的田园画作中更是有着文人之间高谈阔论的描绘,这一点更突显了当时文人内心的一大追求,他们在看似归隐园林的同时内心对于时政的关心依旧存在。

所以,即便明代的文人们看起来早已无心政治,其实,他们的心智很多还停留在现实社会中,一方面想要追求宁静一方面想要参与政事,如此,很多园林画作也是他们患得患失的写照。

3、从《止园图》看明代文人内心追求的完美市隐世界

明代文人张宏描绘的《止园图》算得上是明代园林画作中难得的全景与分景相结合的画作,以这幅画作为例,绘画角度更是以鸟瞰全景为首景,之后再逐步展开庭园的探索之旅。无论园内的任何景色细节都不肯放过,整幅画作将园中所有的景象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绘,观赏这幅图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一种不肯离去的感觉。

其实,文人们运用这种画作方式去描绘内心想要呈现的园林风光,无非是在展现着他们内心始终追求的完美市隐世界,在那里,不再有暴政的存在,而文人们更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享受无比惬意的时光。

《止园图》

三、“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对于其他明代园林风格的逐步取代

探究明代园林的变迁一定要知道最明初之时,明代的帝王们是十分反对文人大兴土木的,举国上下全力进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苏,所以,一开始的明代园林的确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而在国力日渐强盛直到明代中晚期之时,朝廷对于园林不再如此监管,而更多的商人以及官员也进入了园林的建设大军中来。不过,在明代末期,文人们追求的园林境界更加贴近“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代表的“真、善、美”,就算是大兴土木,也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园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相结合。

1、“林泉之心”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园林中山水的真实性

“林泉之心”从美学角度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则是文人抱着平等亲爱的心态与林泉为友,此时的文人也并不需要隐居在山水之中,在现实社会中依旧可以在园林中获得山水之乐。二则是文人的性情与山水之间的共鸣,眼前的山水进入到文人的内心深处并与他们的情感产生契合与升华。

其实,这样的“林泉之心”并没有对山水美景提出过高的要求,相反,这样的心智要求的是文人对于园林风景的包容以及通过对园林风景的探索去反观自己的内心,无论是怎样的山水都会引发文人别样的情志,如此,才能保证园林山水最大的真实性。

林泉之心

2、“林泉之心”才能完整表达明代文人内心对于恬淡的真实渴求

智慧的明代文人在多年的探索中从“林泉之心”中衍生出了自己的“林泉之志”,其实,“林泉之心”是相当丰富的一个美学命题,那就是人生最高级别的游山玩水一定不是单纯的隐逸以及尽享山水之乐,反而是身在尘世之中才能够“坐穷林泉”,这样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林泉之乐,如若在此问题上一叶障目,再是怎样好的美景都是徒劳无功的。所以,观景重在观心,感受山水的时候就是感受内心深处的时候。

在明代中后期,人们对于儒释道的探索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三种文化在明代的园林中得以结合。明代文人深深地知道历代文人最大的苦楚与无奈,他们想要完全摆脱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自身如果还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又必须在权力中心寻找生机,更需要想尽办法取得权贵或是帝王的信任,可这一点与文人的傲骨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智是完全不相符的。由此,更多的明晚期文人终于鼓起勇气放弃世俗将自己放在田野或是园林山水之间。

虽然,很多文人选择市隐园林是最后给自己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不过,越发看透身为文人不得不面对的命运,与其生活在旋涡中,还真的不如追求更加高洁的“林泉之心”,将身心回归于恬淡才是对于人生最真实的追求。

四、林泉之心对后世园林风格的影响

其实,反观明代文人追求恬淡的园林生活,可能他们的心态并不积极,一度还有很多消极的成分在,不过,这些人所创造的明代园林却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难得的瑰宝,他们用园林彰显的“林泉之心”也给后世园林乃至现代城市布景给出了很好的启发。

很多人都在感慨如机械化的城市,哪怕看到一抹绿色都会觉得很是冰冷与突兀,可想而知,无法走进人们内心的景观再精美也是失败的,别以为“林泉之心”代表的恬淡心态早已离我们远去,其实,唯有能够启发人们观景又观心的景色才能成为现代人的心灵寄托。除此之外,搞清楚布景是为人还是为了生硬的城市也是尤为重要的,就像明代文人不得不寄情园林时,最大限度保持天然样貌的园林是为了安抚文人悲伤的心,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还能快乐起来,所以,无论现代建筑如何高大上,“乐居”才是宜居的最高境界。

明白了这些,也就算明白了明代文人通过园林以及对于“林泉之心”的诠释,当然,这些也的确对明代之后的园林风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 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 也。”

短短几句话的描绘,是明代文人渴望“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更是他们最想要通过园林去表达的情感,“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是对于园林返璞归真的最好写照,不去刻意依附与讨好,不断磨练自己的“林泉之心”,这或许就是明代文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意地栖居
隋唐园林概述
苏州古典园林隐逸文化探析(一)
谈石涛成为职业画家的过程及文人画家石涛山水画中的人物
宋代文人喜画'江南小景',这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中国画家笔下的唐诗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