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宫瑞兽兆丰年

周  乾

(本文载于《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2期,有修改)

   新的一年来临了,故宫里的瑞兽祝愿大家新年吉祥如意!作为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和艺术的代表,故宫古建筑不仅有着优美的造型和精湛的技艺,而且点缀着形态各异、造型丰富的瑞兽造型。它们在明清时期是帝王表达的消灾驱邪、迎祥纳福等美好愿望的体现,在今天成为我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充满喜庆氛围的节日里,我们以狮子、大象、鹿、猫、狗等动物为例,一起学习故宫瑞兽的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

一、太和门前铜狮

太和门前有一对明代铜狮造型。每只铜狮的高度都达到2.4米,是我国体量最大的铜狮。其中,公狮(图1)在东侧, 右足踏绣球,气势雄伟;母狮(图2)在西侧,左足抚幼狮,英姿勃勃。二铜狮头顶螺旋卷毛(疙瘩烫),张嘴露牙,似在咆哮;胸前绶带雕花精美,前挂銮铃肩挂缨穗,肢爪强劲有力;前肢后肘有三个卷毛,后背有锦带盘花结,整体显得异常英勇威猛。

图1  太和门前公狮

图2  太和门前母狮

太和门前的铜狮主要用于“镇殿”。狮子属于外来物种,最早在非洲地区生活。据南朝史学家范晔等人所著《后汉书》卷三记载,狮子于东汉章和元年(87)由西域的月氏国国王派使者由丝绸之路进献给汉章帝,这是我国有狮子的较早记录。狮子威武勇猛的造型,使得古人认为它是一种被赋予神力的灵兽。而佛教的在我国的兴起,狮子又与佛教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据北宋时期释道原所著佛教史书《景德传灯录》卷一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在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狮子吼般的声音,大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被称为“狮子吼”。由于狮子是佛的化身,释迦摩尼说法都是“狮子吼”,可以驱赶邪恶,带来光明,且狮子佩戴的铜铃和璎珞在佛教中均有驱邪护法的作用,因而用来镇殿(宅)。另外,狮子被古人认为是“百兽之王”,有狮子镇宅,各种恶兽不敢靠近。由此可知,狮子是古人心中的镇宅“神兽”。故宫里不仅仅太和门,很多宫门前的神兽造型均为铜狮,其主要目的就是镇殿驱邪。

二、御花园内跪象

在紫禁城御花园的北部、承光门内,有一对铜铸跪象(图3)。这对跪象为明代铸造,通体鎏金。从装束来看,它们头部套有牵引用的革带,胸前挂有佛教中寓意护法的缨络及铜铃,背部则覆盖有金龙彩云纹饰的垫子。从神情来看,它们双目下视,长鼻收卷,四足二前二后跪曲,俯首听命,极显虔诚,似恭迎皇室主人。

 

图3  御花园内的跪象

御花园内跪象的主要功能为礼仪。大象作为礼仪用途早在周朝就有。如西周时期儒家经典《周礼》卷八载有“道仆掌驭象路以朝”,意思就是道仆负责驾驭仪象,服务于帝王上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提到:元代新年之日,皇帝的象队达五千头,每头象的背上,都驮着宫廷用的金属杯盘和其他器具。这说明元代亦有使用大象用于礼仪活动。明代文人沈德符所撰《万历野获编》记载紫禁城内有驯象所,锦衣卫负责对大象进行训练,让它们驮着宝物参加各种重要的朝廷礼仪活动。清朝从顺治元年(1644)开始,设置驯象所。这些驯养的大象,在皇帝登基、亲政、大婚等庆典中,成为重要的礼仪瑞兽(图4)。而御花园内的跪象,其装束主要为礼仪所用。跪象之所以两腿朝前两腿朝后,主要用于谐音“富(负)贵吉祥(象)”。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汉朝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里面就提到了负数。由上可知,御花园内跪象造型呈现出浓厚的皇家礼仪特色。

图4  《康熙南巡图》中的大象

三、储秀宫前的铜鹿

故宫西六宫之储秀宫是明清后妃的寝宫。储秀宫前有一对铜鹿,铸造于清光绪九年(1883)。这对铜鹿犄角美丽,眼神柔顺,嘴唇微张,伫足静立,给人以驯服、祥和之感(图5)。鹿与清朝皇室有着密切的联系。清朝的皇族都以狩猎捕鹿、乘坐鹿角椅作为权力的象征。鹿全身都是极佳的补品。咸丰帝曾命养鹿100余匹,每天都喝鹿血;慈禧每天都用鹿胎膏来进行美容。而储秀宫前的这对铜鹿,更是慈禧对咸丰依恋的象征,这是为什么呢?

图5  储秀宫前的铜鹿

慈禧从咸丰二年(1852)五月初九入宫之初,一直到执掌天下,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储秀宫。在这里,她度过了作为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岁月。咸丰六年(1856)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在储秀宫后殿生下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后,与妹妹慈安移居长春宫。光绪十年(1884),慈禧对储秀宫进行了一番改造,又从长春宫搬回了储秀宫。改造后的储秀宫庭院外立着的这对铜鹿,表达了慈禧与众不同的情怀。鹿在古代是爱情的象征。《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鹿车共挽”的故事,指的是夫妻双双驾着鹿车把家还,寓意夫妻之间美满的爱情。慈禧十七岁入宫,储秀宫为咸丰皇帝对她的雨露之处,她和咸丰帝的爱情结晶在这里诞生,她的青春也都埋葬在这个地方。咸丰帝驾崩后,慈禧一直守寡,而储秀宫处处都留下了她和咸丰帝的美好回忆。由上可知,储秀宫前的铜鹿,是慈禧纪念与咸丰帝爱情的象征。

四、故宫猫

明清时期,故宫猫是帝后的宠儿和玩伴。明朝的皇帝多以猫为宠物。如明世宗嘉靖嘉靖皇帝二十年都不曾上朝,却经常与爱猫玩耍,还为自己的猫专门设立了一个供养机构。清朝时期,皇帝大多喜欢养狗,但是猫依然是后宫的盛宠。如反映清王朝统治的《清代文书档案图鉴》里的《猫册》,记载了紫禁城里养宠物猫的名字和出生死亡日期,并且每个月还有俸银可以拿。

今天的故宫猫身份已迥然不同。它们是夜间“大内咪探”(抓老鼠,图6)、开放区的风景线(吸引游客)、工作人员闲暇的小伙伴,并且还是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用品的形象代言。近年来,与故宫猫相关的文创产品享誉海内外。去故宫参观的游客,还可在故宫生活馆看到不少故宫猫文化创意产品,如抱枕、水杯、手机壳、书包、手表和鞋子等。以故宫猫版书包(图7)为例进行说明。这款文创用品是为小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在功能上不仅可满足小学生的使用需求,而且在色彩、图纹等方面凸显了故宫的皇家建筑特点和故宫猫特有的形象。红黄二色是紫禁城作为明清帝王专用建筑的主要色彩形式。其中,红色代表阳刚、炽热,寓意护卫皇权,常用于宫墙;而黄色是帝王专用的颜色,常用于瓦顶。红黄相配的颜色用于故宫猫版书包,再点缀几个书法大字,不仅充满着浓厚的文化特色,还给小朋友十足的自信感。书包上猫的形象更是直接取自故宫猫的“吉祥物”形象,其“萌”、“霸”而又可爱的形象深受小朋友喜欢。

图6  飞跃宫墙的猫

图7  故宫猫文创之猫形象书包

五、故宫御犬

在明清时期,狗是帝王狩猎的助手,生活的宠物。如明宣德皇帝朱瞻基每次打猎都要带两条猎犬:赛虎和赛狼。在一年秋天狩猎捕虎时,这两天猎犬还救过他的命。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曾命令宫廷画师艾启蒙为自己心爱的十条猎犬作画,并取名《十骏犬》。这些猎犬都是王公贵族和地方官员进贡给乾隆帝的宠物。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故宫“御犬”的作用发生了巨变,成为紫禁城古建筑安全的护卫(图8),俗称“大内密探零零狗”。故宫博物院开放期间,每天下午游客散去后,这些警犬开始出动,在故宫保卫人员的带领下,对院内的各个角落进行搜索,及时发现并揪出藏匿的可疑份子。2004年,施工人员准备对太和殿进行大修,搭设了脚手架和防护围挡。为防止有游客偷摸爬上脚手架,保卫处派出了7条警犬,作为夜间守卫的主力。在警犬队队长常福茂带领下,这7条警犬每天晚上都会在太和殿内外“放哨”,爬上爬下脚手架,警惕任何不速之客。当年夏天的一个傍晚,这些警犬刚爬上脚手架,便突然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汪汪”叫起来,叫声充满了警惕。顺着警犬的叫声方向,常福茂很快注意到有两个人偷偷钻上了脚手架。7条警犬常福茂指挥下,迅速靠拢这两个陌生人,不让他们逃走,并发出警告的叫声,随时等候进攻的指令。这两人被警犬的威严所震慑,不断乞求常福茂不要下令让警犬咬他们,并根据要求脱掉了外裤子(防止逃跑),举起了双手(防止拿出武器)。在7条警犬的押送下,两人被带到了保卫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由上可知,故宫古建筑的安全,离不开御犬的忠诚守护。

图8  故宫警犬近照

由上可知,故宫里的各种瑞兽,是解读故宫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年的幸运,更希望每位同学能够通过对瑞兽文化内涵的了解,激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习动力,取得更大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屋顶样式(三)——养心殿和西六宫
众爱微课 | 故宫是个“动物园”(1-5讲合集)
趣书推荐——《故宫古建筑中的神兽文化》
故宫中的瑞兽大有来头,可别把它们当成普通动物
「故宫」第7集:威猛铜狮——太和门狮子
故宫最大的门-太和门,门前一对明朝铸造的铜狮子格外引人注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