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建筑术语词解(下)

《中国古建筑术语词解》分上、中、下三个篇章,对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汇进行释义和扩展,共157个词条,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来进行排序,本文将继续进行下篇的阐述。

T

塔刹:梵文音译,佛教的引申意为“佛国”,指塔顶的尖形装饰物,各种式样的塔都有塔刹,所谓“无塔不刹”,具体组成为刹座、刹身及刹顶,中国塔刹一般是由石、铜或铁艺制成。

山西圆觉寺塔刹(顶部为飞鸟造型,实属罕见)

台基:建筑物底部的基座,佛教进入中原后,须弥座出现,造型一般上为仰莲、下为覆莲、中为束腰图案,转角处一般装饰有竹节或力士浮雕。

五塔寺石刻清代八角形铜塔须弥座

正定隆兴寺北宋千手观音莲花须弥座台基

太师椅:一种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常放置于厅堂,古时尊贵者正襟危坐或禅师打坐常用,宋明清太师椅样式皆有差异。

挑尖梁:清式大木结构连接檐柱与金柱的小梁,前端作成尖形;清小式木构中称为抱头梁。此种梁并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着连接作用。

厅堂造:宋式用语,与殿堂造相对,建筑物屋架外柱低而内柱高,外槽横梁直接插入内柱。

偷心造:宋式用语,与计心造相对,意为不出横拱的铺作,或直接自柱身出丁头拱,也可是隔跳偷心(见“上篇”释义),每隔一跳才出横拱。

佛光寺柱头铺作偷心造

推山法:一种庑殿顶曲线修正的措施,即将四条平面投影为直线的垂脊改为曲线,侧坡上端更为陡峭,造型更挺拔。

托脚:宋式用语,屋架放置于梁上的斜拉杆,增加屋架的稳定性,唐宋时期古建筑使用较多,明清时期较少使用,仅晋陕民居尚保留托脚。

托脚(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托脚(山西延庆寺大殿)

驼峰放置于梁脊之上的受力转换构件,用于承受上层梁的重量,一般为三角造形,以此来均摊重量。

W

瓮城:城门之外再筑一道外郭城,形成双重城门,外门比里门宽度要小,且两重门一般不相对,这样即使当敌人攻破第一道门进入瓮城中,大部队也很难顺利攻破内门,而且会遭到来自360度的攻击。外郭造型一般为方形或半月形。

瓮城(北京宛平城)

瓮城(重庆市合川区涞滩古镇)

窝铺:意指在城墙上建造的为士兵驻守的简易居所。

五踩斗拱:清式建筑用语,“踩”即为出跳。五踩斗拱即为出跳五次。

五花山墙:通意指山墙保留阶梯状,与梁架内外呼应。阶梯形墙上端作成斜肩,以利排水,外观形似五岳,所以称为五花山墙。

五花山墙(新滩向先鹏老屋)

庑殿:亦称为“五脊四坡顶”或“四阿顶”,是中国最高级形式的屋顶,最早出现于殷商时期,外观雄伟磅礴,一般用于宫殿或寺庙的主殿。至明清时惯用推山法修正其侧坡曲线,使之更为威严挺拔。

庑殿顶(故宫太和殿)

X

厢拱:宋朝称为令拱,见“中篇”中关于令拱释义。

享殿:古时帝王陵墓的地上建筑,殿内供奉先帝牌位,是举行祭典的主要殿堂。

享殿(大禹陵)

相轮:塔刹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塔刹中间部位,一般用奇数环状物堆叠而成,一座塔上相轮圈数的多少,一般依照塔的形体大小和等级来定,少的为三、五圈,多的可达十三圈,十三圈的相轮便被称为“十三天”。

相轮(北京妙应寺白塔十三天相轮)

歇山:又称九脊顶或者四霤(两注和四阿的结合体),出现时间晚于庑殿顶,约为汉朝时期,是一种两坡顶加周围廊形成的屋顶样式,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共九脊构成,若算上两侧山面的博脊(山花与其下山面屋面交接处的横向脊),则共有十一脊。由于正脊在两端看起来被折断了一下,像似正脊歇了一歇,再往下分拆为垂脊和戗脊,因此得名歇山。其上半部分形似两面坡的悬山或者硬山顶,下半部分为庑殿顶样式,屋顶两侧的三角形山面称为山花,位于博脊之上博风板(遮挡风雨和隐藏檩头之用)以下,常置垂鱼、惹草装饰,或以绶带装饰以彰显楼宇富丽堂皇,是歇山式屋顶重要的装饰区域。

歇山顶(祈年殿)

斜拱:在一朵铺作中四十五度的拱木,具有较高装饰意义,但出现在转角铺作时也兼具结构作用,盛行于辽、金时期。

斜拱(佛光寺文殊殿补间铺作斜拱)

须弥座:印度佛教艺术自汉末传入中国后所出现的一种台座样式,一般用于佛座或建筑台基,清代时期须弥座主要包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与上枋等部分,简易的做法一般是由仰莲、束腰与覆莲组成。

悬山:宋时称为不厦两头造,至清朝时期称为悬山、挑山或者出山,主要用于古时民间建筑,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中称悬山为切妻造。悬山顶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的五脊两面坡的屋顶形式,侧面人字形的封闭面称为“屋山”,构成屋山的墙体称为“山墙”,悬山顶的山墙退于屋面之内,屋面遮蔽住山墙,悬挑伸出山墙之外,故得名“悬山”。

Y

檐柱:建筑物最外一排柱子,位于屋檐下方,柱身多以各式图纹装饰。

檐柱(山西晋祠圣母殿盘龙檐柱)

阳马:宋式用语,也称为角梁觚棱,即弧型木条,一般以放射状阳马构成藻井,实例如宁波保国寺藻井顶部八根弧形阳马。

阳马(宁波保国寺)

一斗三升:在大斗上架横拱,拱上再置三个小斗,小斗称为“升”,最早出现于汉代陶楼,是斗拱的最基本形式,一般用于补间。

一斗三升(山西晋城金代西溪二仙庙东梳妆楼一楼廊柱斗栱)

一明二暗:三开间建筑中,中间装落地格扇门窗,使得光线充足,而左右间只设置小窗,光线较暗,不泄隐私。一般古代民居皆采用此种形态,中为厅,左右为卧房。

一明二暗(云南民居)

一整二破:清式旋子彩画常用图案,从正面看到一个完整的花与两个半月形花,若从下面看,则是半月形花的另一半转到底边。

移柱法:大殿内为了空间宽敞,将原本应对齐的柱子移动,称为移柱法。实例如高碑店开善寺大雄宝殿,殿内减柱、移柱法并用,仅立四柱,空间宽敞。

移柱法(开善寺)

影壁:也称为照壁或照墙,一般建筑门殿前方,具有遮挡视线反射光线的作用,较考究者常饰以雕刻或琉璃。

硬山整体构造与悬山顶非常类似,均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平于或者略高于屋顶,将檩木梁架全部封闭于山墙之内,山墙面裸露向上,给人以刚硬坚毅的形象,另外也有利于房屋的防火,最早出现在宋朝,盛行于明清时期,常见于中国北方民居,硬山顶亦有卷棚样式。

永定柱造古代楼阁结构技术之一,上层的柱子直通地面,与下层柱子并列,形成双柱并联的形制,实例如正定隆兴寺慈氏阁。

永定柱造(正定隆兴寺慈式阁)

宇墙:城墙或皇陵上的矮墙,即为女儿墙。

御路意指古代宫殿或寺庙主殿台基前侧的斜坡,雕以云龙。古时专供帝王轿子出入,故称为御路。

御路(故宫保和殿)

月牙城:明清帝陵在方城明楼与宝城之间留设半月形小院背后高墙即地宫入口。

月牙城(清福陵平面图)

Z

藻井指古建筑天花,亦称为天井、绮井、斗四或斗八,敦煌石窟可见覆斗形,后世一般作成上圆下方,顶心明镜多绘云龙,象征天窗。

藻井(曼陀罗样式)

藻井(彰化县鹿港龙山寺八卦藻井)

藻井

正心桁:清式用语,指位于额枋正上方桁条。

直棂(líng)窗:唐宋时期盛行的窗户样式,在窗框内安装鳞次栉比的竖向木条,造型简洁大方。

直棱窗(佛光寺东大殿)

稚堞zhì dié:即城墙上朝城外矮墙,包括射口与窥孔。

稚堞(寿县古城墙)

中心塔柱窟:也称为支提窟,中国早期石窟寺仿印度作法,在石窟内中央设置巨大的石柱,上面雕成塔状及佛龛,每面皆雕佛像供参拜者进行绕塔仪式。

中心塔柱窟(建于北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57窟)

中心塔柱窟(建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第2窟)

侏儒柱:宋式用语,亦称为“蜀柱”,清式称为瓜柱,指梁上矮柱,起到支撑屋顶檩条的作用

柱础:柱下基盘,可起到隔断地下潮气、延长柱身寿命的作用。北方所用较低,称为古镜;南方所用较高,形如鼓或花篮。宋式一般雕莲花、海石榴花、宝相花、牡丹花或云纹等造型

柱裙:清真寺所用木柱,在下端常雕成一圈花纹,形如柱子穿裙。

柱心包:朝鲜古建筑用语,指在柱上直接伸出丁头拱,即插拱式。

柱心包(朝鲜大明宫)

走马楼:南方合院民居二楼相通回廊,沿着天井可绕一圈,称为走马楼。

坐斗:宋式称为栌斗,指置于柱头上的大斗,也可置于额枋上,坐斗上方作十字幵口,留四耳,伸出横向泥道拱及纵向华拱,为一攒斗拱最下方的基座,承受每攒斗拱总重量,尺寸也最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建筑文化》第四讲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
古建筑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大全: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中国古代建筑构件
中国民间祠堂的建筑特点及风格
古建大木构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