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窝拖布玛”民间叙事中的村落历史

“窝拖布玛”民间叙事中的村落历史

一以滇南哈尼村落“窝拖布玛”为例云南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

白永芳

祖国的西南边陲是山岳连绵、江河纵横的云贵高原,曾经难以计数的族群穿越藏彝走廊投入云南山河的庇护生息繁衍至今,哈尼族就是其中之一。一条发源于大理巍山的江河一路东向,流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地,流入越南境内。这条滔滔江河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越南境内被称为红河,在玉溪境内称为元江。红河南岸哈尼人口分布密集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习惯上被称为“江外四县”。红河一度被“文化人”视为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河的北岸称为江内,是接受文明教化的地方;河的南岸称为“江外十八土司地”(十八土司一般指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勐丁、纳更、稿牾卡、瓦遮、勐弄、者米、勐拉、茨通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亏容 ) ,是山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传说,哈尼人和汉人曾经在红河边活埋白骡立下咒誓互不侵犯,“那欧保是哈尼和汉人的分界线,称嘎保和哈尼的分水岭。哈尼的能人龙咀,哈尼的莫批约斗,龙咀出了主意,约斗念出了咒语:'从此哈尼不过那欧保,从此汉人不到称嘎保,在那欧保埋下一匹白骡子,在称嘎保埋下一匹白骡子。两匹白骡作证明,从此哈尼和汉人地盘清,从此汉人和哈尼界限明,汉人不准侵犯哈尼的土地,哈尼不犯汉人的地盘!’”

窝拖布玛是红河南岸的一个哈尼寨子,行政隶属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绿春县地处北纬23°06¢,东经102°24¢,面积3167平方公里。东依金平、元阳两县,北靠红河县,西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 153公里。县境为中山峡谷地貌,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640米。境内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个世居民族。据2008年统计,全县总人口21.6万,哈尼族人口占88.2%,分属哈尼、哈欧、腊咪、期第、果作、哦努、碧约、卡多、豪尼、白宏等支系。当地人以哈尼语为主要交际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三种方言。建国前哈尼人没有传统文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制定《哈尼族文字方案》,以哈雅方言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窝拖布玛哈尼语为标准语音。

窝拖布玛位于绿春县城西,全村共有人口329户,1725人。其中哈尼族占97%,其余3%为嫁入本村的彝族、傣族。村中白姓120户、李姓56户、杨姓53户、罗姓37户、石姓30户、陈姓20户、高姓7户、朱家5户。其中,白姓又分为六个家族:最玛(Zyuqma) 白家5户、最巴(Zyulbal) 白家14户、腊里(Laqli)白家32户、阿牛(Aqnyu)白家7户、宏甲(Hoqja) 白家42户、咪谷(Milguq)白家20户;李家又分为两个家族:阿波哈腊(Aqbohallal)李家40户、鸟苏(Niasu)李家16户。

  



一、村寨叙事——最马白家的家谱

寨中老人说,最先在此建寨的是作为头人的“实农(Siivqnaoq)”家族,即现在最巴白、咪谷白、最玛白、腊里白、阿牛白、宏甲白的共同先祖。后来又有莫批阿波哈腊李家、匠人石家、铁匠陈家、杨家、罗家、朱家、高家先后加入。村中现任祭司“咪谷”介绍:“最巴”家族始终居于村寨中心,是负责调解村民日常纠纷的核心力量;“咪谷”家族始终居于寨子脚,是负责村落神圣祭祀的核心力量;“莫批”家族始终居于村寨边上,是负责村落各种驱邪安魂活动的核心力量。

一位最巴白家老人追叙村落历史:我们寨子最初在折洞一带。在了三代到碑多时,寨子从原来的地方搬到碑多河边,寨名叫“碑多昂玛”(Beidol Hhanqma),河水因此叫“碑多罗巴”(Beidol Lobaq)。后来,碑多的儿子多娘将寨子往上搬到现在西哈腊依(村名)旁,寨名叫武扎(Wuqzao)。不久,多娘又把寨子搬到这里。因为当初伙拖树(Holtol)遍生,所以取名伙拖布玛(Holtol Buma),意思是“伙拖遍生的大寨子”,后来音转为“窝拖布玛”。因为窝拖布玛相对武扎(Wuqzao)处于上方,所以又叫达扎(Tavqzaoq),意思是“上方的寨子”,现在音变为“大寨”。因为人丁兴旺,后来由最巴白姓分支先后迁往西哈腊依、广吗等地建寨。

老人所说“碑多”、“多娘”等历史人物,在窝拖布玛和绿春县城周围每一个“实农白家”后人的家谱中都可以找到。以窝拖布玛最巴白家的家谱为例:奥玛Aqmavq—玛奥Mavqhhaol—奥黑Hhaolheeq—黑拖Heeqtaol—拖玛Taomavq—玛药Mavqyaol—药内Yaolneivq—内卑neivqbei—苏米迂Sulmilyul—迂退里Yutyuqli—退里早Tyuqlizaol—早米耶Zailmiqyeil—米耶洽Miqyeilqia—洽其息Qia’qisiq—其息里Qisiqli—里包倍Libaoqbei—包倍乌Baoqbeiwu—乌浩然Wuhaoqssaq—浩然撮Haoqssaqcol—撮末吁Colmoqyul—末吁最Moqyulzyuq—最唐盘Zyuqtaoqpaoq—唐盘沙Taoqpaoqsa—沙鲁卑Sa’luvbeq—卑哈比Beqhaqbyul—哈比扭Haqbyulngyul—扭莫作Ngyulmoqzovq—莫作鲁Moqzovqlu—鲁卑波Lubieilbol—卑波埃Bieibolngeeq—埃里它Ngeeqlitaol—它里吁Taolliyul—里吁扁Liyulbievq—扁纳Bievqnaoq—纳维Naoqhhel—维卑Hhelbei—碑多Beidol—多娘Dolnia—娘刀Niadao—刀彻Daoceil—彻最Ceilzyuq—最区Zyuqquq—区它Quqtaol—波则Boqzeq—奥则Hhaolzeiq—则直Zeivqzil—直窝Zilhhov—窝惹Hhovsseil—惹瑟Sseilseiv—瑟劳Seivlao—查美Caqmeel—惠律Hyullyul—瑟索Seilsol—克崔Keelcyul—崔标Cyulbiao—标最Biaozyuq—最黑Zyuqheeq—黑乌Heeqwul—黑饶Heeqssaol—绕瓦Ssaolhha—瓦日Hhassivq—日维Ssiqhhel—维波Hhelbo—波皂Bolzaol—皂劳Zaollaoq—劳基Laoqzivl—基祖Zivlzyu-祖额Zyuhheq-额沙Hheqsa……

老人叙述,寨子最初由碑多的三世祖建于折东,建寨之人即“扁纳”。参照村中最巴白家家谱,从建寨始祖扁纳至今平均有38代人,由此可推知寨子约有九百五十年的历史。如今,寨中几乎每户人家都口耳相传以父子连名为特征的哈尼家谱。通常,每个生活在村落中的成年男子对自己家族的家谱耳熟能详,而村落莫批则需要熟知村中各家各户的家谱,因为丧葬仪式中为亡灵指路助其回归祖地须颂其家谱,而此项仪式只能由莫批完成。哈尼人的家谱既有助于当下哈尼村落及附近村落各家族分支厘清脉络,又可以为散布在云南各地和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各国的哈尼同胞提供追根溯源的重要依据。

二、村落叙事——扁玛阿波的传说

扁纳为窝拖布玛建寨始祖。其胞弟“扁玛”就是广泛流传于红河南岸哈尼族中“扁玛阿波腊堵尤赫(Bievqma aqbol laqdu yolheel)”传说的主人公。绿春一带哈尼、哈欧支系中至今流传有“扁玛阿波让地哈欧麻然”的传说:

哈欧支系原称“哈欧麻然”,自称祖先是侬族,为侬智高部下后裔。

当时,迷克舟东大寨头人“嘴比依爹”把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几个老婆生的都是女儿。他把一个女儿许给“依果拔腮”为妻,生了个非凡的儿子——满口牙齿、背宽腰圆。“嘴比依爹”担心自家福分转移到女儿、女婿家,伺机以铁针插入孙子心脏夺其性命。悲愤的“依果拔腮”外出寻来昆仑关败下的游兵散勇,即“哈欧麻然”。在他们帮助下除掉了自恃强大的“嘴比依爹”。

那时,阿迪头领“莫董莫千”与折洞上寨头领“扁玛阿波”两家是世仇。“扁玛阿波”身材高大、力大无比,加之重义诚信,颇得人心,因而产业丰硕。岔弄河两岸都是他的领地。“莫董莫千”听说绿春来了“哈欧麻然”,于是以九撮箕金银为酬,雇请他们去杀“扁玛阿波”。结果,被“扁玛阿波”识破后,以玛宗方向的山林和岔弄河两岸田地为酬,反请他们除掉“莫董莫千”。权衡利弊后,“哈欧麻然”替“扁玛阿波”除掉了对手。而“扁玛阿波”依约让出领地,带着百姓迁到了今元阳、金平一带。

窝拖布玛哈尼学者曾在金平大老坛村朱氏家族搜集到扁玛后裔家谱:……Zyuqtaoqpaoq—Taoqpaoqsa—Sa’luvbeq—Beqhaqbyul—Haqbyulngyul—Ngyulmoqzovq—Moqzovqlu—Lubieilbol—Bieibolngeeq—Ngeeqlitaol—Taolliyul—Liyulbievq—Bievqma—Mahhyul—Hhyulnyu……

可见,哈尼民间广泛流传的口碑中蕴含着大量可考的信息。而且,同样的叙述也见于壮族学者的考证,“侬智高的部队到蒙自一带后,正碰着江外(红河西南岸)元阳地方的哈尼族几家头人打仗,有个头人叫阿培嘴比依爹,本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但他却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外孙,他的女婿依贵巴腮家不得,但又怕打不赢阿培家,就来请侬智高带兵助战,侬智高答应了,带兵去把嘴比依爹的人马消灭得一个不剩。后来侬智高的军队又答应扁马阿波腊独约赫的请求,把他的对手也打败了,扁马阿波腊独约赫讲信义,在江外划片地方给了侬智高。”

除地名不确,人物、事件与绿春本地叙述完全一致。因为绿春至1958年方才设县,之前分属元阳、元江、红河等县,地名不确在情理之中。查史籍可知,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广西爆发侬智高反宋斗争。1053年,侬智高被狄青率部击败后逃往云南,所率士兵落籍滇东南、滇南。天启《滇志》卷三十:“侬人,其种在广南,其首为侬智高,部夷也自号侬。”康熙《元江府志》卷二:“侬人,……其种在元江,与广南同俗,是侬智高党窜于此。”嘉庆《阿迷州志》载:“侬人,亦作龙人,昔因纳更司龙氏兄弟相争,连约侬人为助,后遂育种于阿、蒙诸处,其俗与沙人相似”。可见,绿春一带的传说确有历史依据。

依据史籍、参照哈尼民间传说,哈欧进入绿春当在起义失败后不久,约955年前。窝拖布玛最巴白家三十八世祖扁纳作为扁玛的胞兄,其生活时间应与哈欧进入绿春同期。若以每代25年算,扁纳家族传世950年,与上述时间基本吻合。

窝拖布玛为多娘梁子最先建立的寨子,之后的数百年里,因为子嗣繁衍、人丁兴旺不断分出子寨,逐步形成如今绿春县城一带的格局。因为“窝拖布玛”由多娘迁至现在的位置后就未再搬迁,而附近的寨子或是窝拖布玛子寨,或从窝拖布玛子寨分出,所以“多娘”成了这一片地域的指称。“多娘,地名。今绿春县城所在地山梁,系哈尼族石农家族的祖先本多的儿子多娘最先到此定居,故后人将这条山梁称为多娘。至今外地哈尼族仍将今绿春县称为多娘”。

著名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中,完整地叙述了哈尼人从祖地“诺玛阿美”到红河南岸的迁徙历史。演唱人朱小和在结尾部分按规矩叙述了分寨详情:“那索玛去世后,卢威卢策派出两路人去占领各地。一路到了河口县的麻迷、玛拉、俄八、俄扎及越南境内的窝比和戚策蒲玛等地;一路到了绿春县的多尼阿、窝拖蒲玛及红河县的大黑弓、元阳县的哈卡、皮夹等地。”

此中“多尼阿”即“多娘”,“窝拖蒲玛”即“窝拖布玛”。由此可知,窝拖布玛哈尼先民迁自元阳。将窝拖布玛最巴白家家谱与朱小和家谱对照,发现两份家谱从苏米迂(Sulmiyul)开始到埃里它(Ngeeqlitaol)共24代都完全一致,自埃里它之后则分为它里吁(Taolliyul)和它里惹(Taollisseil)。以最巴白家家谱算,已分家38代。建寨始祖扁纳与赫赫有名的扁玛为它里吁(Taolliyul)之孙,即与元阳朱小和家族分支后第三代人。那么,最巴白家先祖从元阳进入今绿春境内时间即在扁玛、扁纳祖辈或父辈之时。

三、村落叙事——分支与融入

通常,哈尼人认为要有“最”、“批”、“爵”三种角色和百姓才能构成一个基本的村落社会。“最、最玛”,即官人,村落首领;“批、莫批”,即祭司;“爵,腊爵”,即工匠。哈尼人口碑中习惯称之为三种能人,视为村落稳定安乐的保证力量。

窝拖布玛“最巴”家族原来应为本寨“最玛”,“最玛,哈尼语,意为大官。过去自然村中的一种行政职务。”明清土司制度实行以后,因担任“总办”一职,随其音转而称“招把”或“最巴”。“招把,土司建制中设置的村寨头目。其职责在里长之下。户口超过百户的村寨均设有一个招把和一个伙头。不足百户的小村寨合并两个或三个村寨设一个招把和一个伙头。招把的职责是管理村政事务,调解民事纠纷,指挥伙头催征各种赋税、杂派、接待官府差役等。”大的村落里,最玛家族就是土司封赐的“总办”即“最巴”家族;小的村落里,最玛不一定是“总办”。解放前,西双版纳一带哈尼人村社组织中也有“着巴”,即最巴。“区域型行政机构常设一首领,叫'着巴’。其主要职责是处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事物。……'着巴’这级行政组织是与地方政权或国家政权间的联系环节,所有的国家政令或地方政权政令都要通过这级组织贯彻到哈尼族社会生活中”。

“咪谷”家族最初也属“最玛”家族。作为统治势力的“最玛”家族,最初是“政教合一”,即见诸史籍的“鬼主”。 “有的地方把宗教和行政事务集于一身,最玛既是宗教祭祀的主持者,同时也是村寨行政事务的负责人,拥有寨主地位。” 社会分工细化之后才分化出专门负责祭祀的“咪谷”家族。现在村里的“最玛”白家本已迁往窝拖布玛东约 五公里外的阿倮坡头村,前几代又迁回窝拖布玛,人数不多,集中于最巴白家下方。腊里白家从最巴白家分出之后,曾是窝拖布玛一带的统治力量,由于不善管理而丧失民心,不得不从广吗请回最巴白家重整河山。“腊里”意为“边角、旮旯”,他们家族分布区域相对最巴白家处于边角地带。阿牛白家从最巴白家分出较早,家族也处于村落中心区,人口较少。“阿牛”意为“牛、耕牛”。宏甲白家从最巴白家分出较晚,但发展最快。“宏甲”意为“能说会道”,据说宏甲白家祖先以行走四方、能言善辩而闻名。宏甲白家人丁兴旺,集中分布于寨脚。

杨家、李家、石家、陈家、罗家、朱家、高家等家族都是先后从其它地方迁入的汉族、傣族或哈尼族。天长日久,无论语言、服饰、建筑还是其它习俗基本与当地哈尼人趋同。

目前,杨姓人口在窝拖布玛仅次于白姓,若以分支后的家族论则为最多。杨家祖源为红河北岸石屏汉族。据说,三四百年前,一位杨姓男子带着两个幼儿从石屏逃荒到多娘一带,迫于生计将儿子卖给当地哈尼头人作干儿子,一个卖到窝拖布玛最巴白家,另一个卖到了大水沟。最巴白家的干儿子长大成家后自立门户,恢复杨姓。其家谱续于最巴白家之后,至今大约十七八代。因为和最巴白家的特殊关系,其家族也处于寨子中心,与最巴白家相邻。

“莫批”家族专事驱邪退鬼。莫批(Moqpi)也即毕摩(Bilmoq),俗称贝玛。莫批阿波哈腊李家现任传人讲,其先祖于十一代前迁自红河瓦渣。阿波哈腊为其家族到窝拖布玛后诞生的第一代祖,而且作为法术高强的莫批在多娘一带享有盛名。其父原本是红河一带莫批,因男女问题受众人围攻,最后跳水塘而死。其母身怀有孕避至窝拖布玛。阿波哈腊十二三岁便力大善武,骑虎擒豹。因年轻好斗一度被驱逐出寨,后因村中民风不纯、野兽出没,于是将其请回。阿波哈腊家族是窝拖布玛世袭莫批,每代只能有1-2人从事莫批之业。现任莫批声称,其莫批之道无师承、生而知之。他现年六十岁,曾上小学一年,后辍学。据其回忆:十三岁那年,经常整天昏睡,不吃不喝。有时,在野外放牛也会沉睡不醒,且淋雨不湿。梦中一直有“人”向其传授莫批之道。此外,寨中还有鸟苏李姓“莫批”家族,是后来从附近规东若龙迁到窝拖布玛的。莫批家族因为要主持各种驱邪活动,按照习俗基本分布于村落外围。 

石家为迁自红河宝华一带的哈尼人,到窝拖布玛有十一代,两百多年。据石家老人讲述,他们的先祖最先是在元江,后来从元江迁到了羊街,之后又迁到宝华一带,到先祖咀则时从宝华迁到了绿春。咀则原本为居于红河宝华的匠人,由于老婆红杏出墙并欲伙同奸夫置夫家于死地,引发两个家族恶斗。争斗之后石家先祖父子三人迁离红河来到多娘一带。恰逢窝拖布玛在开沟引水,善于破石开沟的石家先祖被邀请到窝拖布玛,允诺开沟成功后将沟头的田地悉数划归石家。石家按要求挖成“德扁洛甘(Diebiaqluogal)”和“蒲尼洛甘”(pulnyuluogal)两条大沟。传说,当时以簸箕能否漂过检验水口宽度,以香蕉团能否浮起检验水力大小。石家初入窝拖布玛时尚居于村落中心区,唯恐子孙发展后身处中央之地容易招惹是非,所以迁至寨首寨神树附近,即“昂玛波合(Hhanqmabolhoq)。

陈家也是迁自红河的哈尼人。陈家老人讲述,他们祖上约于一百五十年前迁自红河瓦渣(Hhaqjaq)期刀(Ciiqdaol)。瓦渣,即今日甲寅,瓦渣土司辖地。陈家祖先兄弟五六人自恃曾经习武,勇猛好斗、连偷带抢,在瓦渣一带名声极坏,被强行逐出。只好来到人稀地广的多娘,初来便凭借武力抢得大片土地。最初在牛洪定居。由于土地尚未开垦成稻田,陈家祖先以种山地小米为生。一次,在挖小米地时,连续三天在不同地方挖到火钳、铁锤和铁砧。起初不敢要,放回原地,以土掩埋。接连三次后,先祖认为是天赐的劳动工具,于是带回,从此成为多娘一带享有盛名的铁匠。陈家因而形成不同与其他家族的一些习俗。其一,无论面积大小,陈家每户都必须种植一片小米地,禁忌丢弃小米;铁匠陈家在家庭祭祀中,全家老小除了跪拜祖灵栖息的“博勾”,还要跪拜铁匠工具。此外,十月年头一天,要以红公鸡为牺牲祭献风箱。因为村寨需要工匠,铁匠陈家被邀请到窝拖大寨定居,以划给好田好地为条件。至今有五代人,大约一百多年的历史。

罗家也属于人丁兴旺的家族,原为元阳县牛角寨牢美村傣族。当时,窝拖布玛阿牛白家人少地多,而杨家人丁兴旺、发展势头迅猛。为对付垂涎其土地的杨家,阿牛白家到元阳与罗家先祖结为拜把兄弟,并以“阿牛得巴(Aqnyuqdeebal)” 地为酬谢请其母子俩到窝拖布玛定居。罗家先祖的母亲为法术高强的“贝玛”。进入窝拖布玛后,罗家耕作的田地至今还被称作“牢美布渠(Laolmeebuqqu)”,意为“牢美人的田地”。罗家集中居于寨子东南。因为此地生长的伙拖树太多,而且位于水井上方两山连接处,哈尼人认为不吉因而不予选择,罗家先祖身为傣族对此毫无顾忌。罗家到窝拖布玛定居至今已有十代人,两百多年历史。罗家进入之后,不仅帮助阿牛白家壮大声势,还一度帮助朱家调解家族内部纠纷。

高家迁自戈奎,是最后定居窝拖布玛的家族。至今有五代人,历史不超过一百年。据说,“高家”为“管家”的音转。高家人口不多,但是高家人在村落祭祀中负责协助咪谷及咪谷腊扎筹备和组织工作。

   十四个家族的人们在窝拖布玛和谐共处,祖源汉族的杨家以及祖源傣族的罗家历经上百年的哈尼文化浸润之后,已经基本不分彼此,大家都认同为哈尼族。杨家的全部习俗完全趋同其他哈尼人家,语言、服饰、饮食、建筑、节日、丧葬等习俗均无不同。罗家尚保留个别差异。罗家自称“哈欧”,同早于他们七百多年进入绿春自称“侬人”的侬智高余部后裔;罗家语言中尚保留个别傣族称谓;他们婴儿诞生礼中尚保留象征性围筒裙以追思傣族先祖的习俗;他们堂屋中的祭祖的“博勾” 与当地哈尼人相比少了摆放祭品的竹片台;他们春节有三十晚上不食肉、大年初一挑新水的习俗;他们在丧葬、叫魂等仪式中不请哈尼“莫批”,而不惜远途请岔弄“哈欧”的“贝玛”前来施行。可见,罗家从文化心理上认同的是“哈欧”而不是“哈尼”,因为傣族和壮族先民同为古代百越民族,具有共同的核心文化。

(一)村落的诺玛阿美记忆

窝拖布玛最巴白姓老人叙述:古时候,我们哈尼族的 祖先生活在一个叫做“诺玛阿美”(Naoqmaaqmeil)的地方,因为和其他民族打战不得不搬迁。搬了很多次,后来到了“拉洒米查”(Lalsamilcaq)定居。之后,一部分继续南迁,我们的祖先到了绿春,在这里定居下来。

窝拖布玛老咪谷白阿发在习俗礼仪歌“祖先故地”里这样唱:“古时祖先这样传下话,古时祖先要我们记住:哈尼祖先生在努玛阿美,哈尼祖先住在中央之地,那里是我们祖先开创的家园,那里是我们祖先生息的地方,那里是哈尼开始繁衍后代的地方,那里是哈尼最早掩埋胞衣的地方。哈尼在那里建寨安居,哈尼人在努玛阿美称王。”

在村落重大的仪式活动中,哈尼老人的“哈巴”都会吟诵先民颠沛流离的迁徙,历史的回忆一直指向遥远的古地“诺玛阿美”。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唱上几句关于“诺玛阿美”的古歌。

(二)哈尼地区的诺玛阿美记忆

“据哈尼族最集中的哀牢山区墨江、红河、元阳、绿春一带的普遍传说,其先民原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条江边的'努玛阿美’平原”。“努玛阿美”也即“诺玛阿美”,意为大河边的平原,“诺玛阿美”出现在不同地区的哈尼口碑中。红河县张牛朗等人演唱的《十二奴局》“杜达纳嘎”开篇便唱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条宽阔的大江,淌着金子一样的水,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江畔有块宽宽的平地,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块土地,是哈尼阿培(祖先)最先生活的家乡。……美丽富饶的诺玛阿美,哈尼人好吃好在的地方,每一寸土地,浸透着哈尼人的血和汗,每一棵草木是哈尼先祖的命根,这里是哈尼先祖安居乐业的天堂。”

哈尼人在丧葬祭词“斯批黑遮”里“追寻先祖的足迹”,都要追至“诺玛阿美”, “哈尼人最先建寨的地方在那里?哈尼人最初载寨神树在何方?哈尼人诞生在努玛阿美,努玛阿美是最先建寨处”。“努玛阿美”是哈尼亡灵最终回归的祖地。

西双版纳、澜沧以及东南亚一带自称“阿卡”的哈尼人则流传他们的先祖来自遥远北方的“罗玛罗美”(Lolmaqluomeil。“罗玛”即大江,“罗美”即源头。“罗玛罗美”与“诺玛阿美”同音异记,当属同一所指。越南境内哈尼族大多迁自我国云南省红河、李仙江流域哈尼族聚居区,迁入时间有早有晚。部分哈尼人宣称,在公元八世纪前其先民就已经居于今越南北部山区;莱州地区哈尼人则称他们先祖约三百年前迁入;黄连山省哈尼人称他们先祖约150年前迁入。越南哈尼人哈巴中,他们的祖先均来自北方“诺玛阿美”。

元阳县攀枝花洞铺寨著名歌手朱小和演唱的《哈尼阿培聪坡坡》中专用一章来讲述“好地诺玛阿美”,叙述了哈尼人在“诺玛阿美”完善了建寨习俗、祭祀礼仪,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官人、祭司、工匠三种能人,建立起自己的邦国,并与周边民族进行频繁的贸易交流。然而,由于轻信垂涎诺玛好地的腊伯,哈尼人最终不得不挥泪离别战事不断的家园诺玛阿美。毫无疑问,“诺玛阿美”不仅是哈尼族形成之地,而且是哈尼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对“诺玛阿美”的地理位置,不同学者观点不一。主要观点认为其地在今四川省大渡河南岸、雅砻江以东连三海一带及安宁河(阿泥河)流域。另一种观点认为在今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一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成都平原。第二种观点比之第一种观点,区域相对南移,而第三种观点所指地域则相对靠北。总而言之,对于哈尼祖地“诺玛阿美”位于今四川境内在学界基本已经达成共识。

(一)村落的拉洒记忆

在窝拖布玛一带流传有这样一首儿歌对唱:

问:Aqmee! aqmee!阿婶!阿婶!

答:Haqe? haqe?什么?什么?

问:Noqe ssaqmi halgeiyi?你的女儿哪里去了?

答:Ngaqe ssaqmi niaolbiaq wuyil.我的女儿采果叶去了。

问:Niaolbiaq wuyil haqe zaol?采果叶做什么?

答:Hhoqqieqie.腌酸菜。

问:Hhoqqieqie haqe zaol?腌成酸菜做什么?

答:Ngaqe ssaqmi sulmilyile qiqnao bivzaq .女儿出嫁时做佳肴。

问:Noqe ssaqmi halgei biqpyul?你的女儿要嫁到哪里?

答:Lalsa aqbol zyuqma bivq.嫁给拉洒地方当官人。

……

“拉洒”在窝拖布玛是妇孺皆知的地方,虽然远在山川阻隔的数百里之外。窝拖布玛最巴白姓老人叙述:拉洒是哈尼官人在的地方。我们祖先担任“最巴”从开始就是由拉洒官府封给的,我们祖上还到拉洒当过官。我小时候,有一群元江人路过我们寨子,还来看我家老房子,说他们以前给我们家牵过马、扛过枪。绿春一带哈尼人广为传唱的古歌中也叙述道:“拉洒是哈尼人生息的地方,哈尼人分支的源头在拉洒,好的官人出在这里,这里是好官的源头。”

《元江县志》载:“民国2年(1913年)废元江直隶州,改设元江县。……建治初期,县辖七个行政乡,绿春县一部分属于南乡;民国17年(1928年)改乡为区,县设八个区,上下六村(今绿春县)为六区。民国27年(1938年),县辖16个乡镇”。历史上,大兴一带长期隶属于元江府、元江州或元江县。

窝拖布玛白氏在大兴一带的权威地位有据可查。绿春县文史资料记载:“到明清及民国初期,今绿春县境分割成下列几块:三猛、平和两乡的大部分为建水纳楼普氏(彝)土司领地;今大兴镇的大部分由窝拖白氏(哈尼)土官把持……”《哈尼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有载:“今绿春县原系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五掌寨’中'宗哈瓦遮’分出的白氏'瓦遮’领主的领地”。“宗哈瓦遮掌寨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分化为宗哈瓦遮、宗哈、瓦遮三个掌寨领主,前者为彝族普氏所取代,后二者为白氏所取代,仍为哈尼族。”窝拖布玛最巴白家统治势力的失去与红河南岸汉族势力的渗入直接相关。“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石屏汉人孙逢寅和上六村窝拖哈尼土官家几经较量强夺,终于取代窝拖哈尼领主地位。”

(二)哈尼地区的拉洒记忆

在红河南岸哈尼人口碑中,哈尼先民是从洱海周围几经周折迁至拉洒一带的。一路顺山顺水进入巍巍哀牢山,沿礼社江而下,先集中于礼社江流域金景东、镇远一带,后又南迁至今墨江、元江一带;一路先到了位于滇池畔的谷哈密查,即今日昆明一带,后又辗转今日开远、建水,最后进入元江一带。

在红河县哈尼歌手张牛朗演唱的哈巴里,他们的祖先仰者带领族人来到“拉洒”,“这个坝子叫拉洒,夹在两条河中间,我们的祖先安了寨子,开出了一丘丘良田。栽出的谷子老实好,栽出的甘蔗老实甜。”

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一带哈尼族中广为流传的迁徙史诗《雅尼雅嘎赞嘎》中用了很长的篇幅叙述哈尼人开辟“加滇”、治理“加滇”以及失去“加滇”的历史。搜集整理者注释说:“加滇,地名,指今昆明和元江流域,是雅尼雅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依据史诗所述内容,对照昆明以及元江流域的地理。可以进一步明确,所谓“加滇”也即“拉洒”,“滇”同前文所述“甸”,意为“平地、平坝”。

史诗中叙述前往加滇的道路“加滇的道路很艰难,左边有无穷的水浪,右边有入云的山岗”,显而易见,哈尼人顺着江河来到位于河畔的好地“加滇”。这条河就是“拉洒罗巴”,“加滇”就是“拉洒”,即今元江。史诗中还有指向更确切的叙述。马童阿沙沙余耽于玩乐看丢了天神的花马 :“阿培咪耶来到加滇,和雅尼雅过耶苦扎,和雅尼雅过嘎汤帕,阿培咪耶骑来一匹花马,拴在花园桃树下,耶苦扎过完了,嘎汤帕过完了,阿培咪耶的花马不见了。”阿沙沙余出了城门往西走问蚂蚁、蜂鸟、野猫、蜜蜂,他们都不知;问到喜鹊阿妈,喜鹊阿妈告诉他:“马童阿沙沙余呀,阿培咪耶的花马,早就过了拉洒罗巴,一直朝北边走了”。可见加滇位于“拉洒罗巴”的南岸。元江的地理位置与史诗所述完全一致。西双版纳学者也认为“哈尼族口碑资料中提到的'加滇’朗,很可能就在元江坝附近。”

(三)元江的史籍记载

《元江县志》载,早在蜀汉、西晋时期,元江即被称为“萝槃甸”。这与此后见诸各种地方史志记载的“罗槃甸”、“罗必甸”是一脉相承的。哈尼语中,“萝槃”、“罗槃”或“罗必”即“拉洒罗巴”之简称,“罗槃甸”在哈尼语中意为江边平坝。

万历《滇史》卷八载:“和泥即今元江,古西南极边境与交、广接壤;其先开罗槃甸居之,属唐银生节度。”哈尼先民“和泥”是开拓元江的古老族群。正因此,其地以哈尼语命名为“罗槃甸”。

《元史·地理志》追述唐南诏银生府境之开南、威远曾为哈尼“和泥蛮”以及“朴蛮”聚居之地:“(开南)州在路西南,其川分十二甸;昔,朴、和泥二蛮所居也。……至蒙氏兴。立银生府,后为金齿白蛮(夷)所陷;移府治于威楚,开南遂为生蛮所据。自南诏至段氏,皆为檄外荒僻之地……”约于南诏晚期(唐咸通时,860—874年),由于受到来自西南方向的金齿白夷攻击,居于元江上游的哈尼人只好往东顺江移至今元江一带。

元赵子元撰“赛平章德政碑”说:“至元十二年(1275年)冬,罗槃甸蛮,……据险恃愚,屡逆使命,公乃徂征。传于城下,我师四周,数日城果下,……以西余城和泥诸部,望风曲滕。” “罗槃甸蛮”即居于元江边平坝里的和泥人。因为元江为当时哈尼人的政治军事中心,元军攻下其城,“西余城和泥诸部”也就随即放弃抵抗。史载“罗槃主阿禾必,自降附后,下落也不明。”至此,元江结束了辉煌历史。

此后元江先后被中央朝廷设为元江路(元代,公元1273—1367年)、元江府(明代,公元1368—1644年)、元江州(清代,公元1644—1911),民国起设为元江县。窝拖布玛地界自大理国时期至民国时候均隶属元江所辖,新中国成立之初划归红河县所辖。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划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分辖之地新设绿春县。窝拖布玛行政隶属绿春县大兴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才多艺哈尼人
哈尼村落:万千明镜映炊烟
《云上的红河哈尼村落与梯田》
大地如画——元江那诺哈尼村落与梯田
哈尼小妹用细腻的笔触和诱人的的图片展现家乡之美
元江哈尼云海梯田换装了,美得叹为观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