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理挖色《大理国释氏戒净建绘高兴兰若篆烛碑并序》
(2015-02-17 23:51:04)
转载▼
标签:

白文

大理国

白族

简称《大理国高兴兰若篆烛碑》或《大理国高兴兰若碑》。“高兴兰若”意即“高兴寺”,“篆烛碑”意即常住碑。该碑是年代较早的一块白文碑,立于大理国段智兴安定四年(公元1198年)。碑原置大理市挖色乡高兴村高兴寺旧址,今保存于大理市博物馆碑林。碑通高122厘米,宽55厘米,厚10厘米。碑额为半月形,正面中心为一方框,内阴刻篆书“高兴兰若”四个大字。框四角刻有梵字四个,其余都刻流云纹饰。碑面刻文22行,每行约50~60余字。碑文直书右行,字体行楷夹草。碑右侧有两行常住田亩的施主名和四至、地积,草书。字体大小不一,小字皆作右边缩靠。由于碑为碱性粗面岩青石质,加之年代久远,且长期未得到妥善保护,碑文多处剥蚀,字迹漫漶不清。



此碑在大理国时期的碑刻文献中有重要地位,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碑文中所称的“天王骠信”即大理国国王段智兴(公元1172-1200年在位),“冢宰圀公”即高妙音护。碑右侧的两行文字,记述段智兴施与佛寺田地事及其四至等。碑文前一部分为汉语,阐述宇宙万物和人世的变化规律和哲理,记述建盖、施赠寺庙的缘由,最后“勒铭贞珉”,颂扬段智兴的丰功伟绩,并为其祈福禳灾。

该碑最有价值的是碑文的中间部分,内容是记述捐赠人施舍田地,房舍、牲畜、物件甚至佛奴等事,该段碑文大量使用假借汉字书写白语词汇,同时也夹杂使用了一些自造字,如“堋”等,这种书写形式与其他白文历史文献一致。该碑是否是白文碑?自该碑发现以来,学术界就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笔者尝试提出界定白文文献的两项标准,即:第一,书写符号为假借汉字和自造字的混合形式;第二,书写的是白语的完整语句或篇章,而非个别字词。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一些文献,多有在汉文中夹杂白语词汇的现象。如《太平广记》卷483南诏条引《玉谿编事》南诏星回节游避风台诗、《大理国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等。但这些文献,全文都用汉文书写,只是夹杂了少量古白语词汇,而不是用假借汉字或自造字形式书写独立成文的白语语句或篇章,不宜将其列为严格意义上的白文文献。而《大理国高兴兰若碑》的此段文字,不仅白语词汇众多,且很多语句需用白语释读,意义方可明确顺畅,如“在堋負禾地二脚,在堋心丘禾地一脚等。其语法也带有鲜明的白语特点,如数量词组后置于名词中心语等,都与汉语不同。综合上述分析以及白文文献的界定标准,可以确认该段文字即是当时普遍使用的白文。

由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古白语材料十分匮乏,因此,本碑中的一批白语词汇材料尤显珍贵。限于篇幅,本文仅简要列出如下数条:

(1)“堋”及其相关名词“堋负”、“堋心丘”、“细堋头”:大理国时期的碑刻文献中,只有此碑用“堋”,碑中写作“𡊤”。明代文献则通用“𣳔”、“淜”“淜”与白语音义更为贴合,因此,现代大理地区还有很多地名如“普淜”、“杂石淜”、“岩淜”、“大渍淜”、“普连淜”等都带“淜”字。“淜”白语bex意义为“池塘”、“水坝”。与之相关的词都需用白语释读,如“堋负”白语读为bex vux意为“塘堤”;“堋心丘”白语bex xif het,意为“堋心里”。“丘”意为“里面”,与其他白文文献完全一致。“细堋头”白语读为seit bex ded,意为“小堋前”,“细”为“小”意。

(2)“塝头”:塝,指田边的土坡,白语读为baod今挖色小城和大城之间仍保留有地名为“塝头市曲”,白语称baod ded zix kv

(3)“和尾”: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南诏大理时期的古白语中,“和”指“山坡”,大理一带至今尚有带“和”或“萂”字的大量地名,如“太和”、“中和”、“下和”、“萂村”等,都是这一白语词汇的保留。本碑中的“和尾”意为“山坡尾部”,白语读为wod ngv

(4)“己”:既可表示名词“田地”,也可作量词,意义及用法在白语各方言中完全一致。如“己己”读为jit jit,意为“一块田”。

(5)“双”:田地面积量词。“一双”白语读为“阿树”,白文写为at svl。挖色地区把牛犁一天的地称为“阿树”,一般认为相当于四亩。碑文中“□□髙興堺内禾地十六双三脚,在和尾下场一双三脚,當十八双三脚。”类似的面积量词还有“脚”,约合一亩,明代的碑刻中大都用“角”,两者读音分别为gougv,其读音的细微区别也反映了白语语音从大理国到明代的发展。

碑文中类似的白语词还有“高禾地”、“分禾地”、“机地”、“垌曲丘”、“湖曲丘”、“茨秃门”、“泥白登”、“白谷”、“白荡谷”、“白洞鼻”等,都是关于白语农业生产和地名的宝贵历史材料。

   关于该碑的介绍和研究,可参见《大理丛书·金石篇》;汪宁生《云南考古》、《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大理市收集的四方大理国末期的碑刻》(载《考古》1989年第九期);段金录、张锡禄主编《大理历代名碑》(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王锋、张云霞《试论<</FONT>大理国兰若碑>中的白语考释及相关问题》(2010年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献。

                                       本文原载《大理日报》2014年2月19日A3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群 寸云激 | 白文文献的研究与新发现
碑刻
【文化】了解南诏大理国白文字瓦
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西南夷之大理古国
民族团结的象征《三十七部会盟碑》
3rd去大理,阳光灿烂的地方(南诏德化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