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江碧溪古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古镇,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9公里,是一座群山环绕之中的纯朴宁静的小古镇。据《云南通志》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设恭顺州时,碧溪古镇为恭顺州驻地,建有城垣,隶属元江路万户府、元江军民府。历来儒风浓厚,商贾云集,文化较为发达。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到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恭顺州设州于碧溪古镇共历时127年之久,后移恭顺州于他朗寨,即今天的墨江县城。在清朝他郎厅设置三里零半甲时,碧溪属儒林里,民国初年属德化乡,民国二十三年设为碧溪镇,1949年解放后称碧溪区,1988年改为碧溪乡,2005年撤并为联珠镇所辖,是墨江县古朴风貌保留最完整的一个古镇。

 
碧溪村委会设在古色古香的院落 让人羡慕
 

墨江碧溪古镇可以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历史上碧溪古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商客云集,南来北往;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的民国初年“光复英雄,护国将军”庾恩旸就出生于碧溪古镇,被称为“墨江井冈山”的人民反蒋自卫军诞生地就在碧溪明子山,墨江早期地下共产党革命活动的旧址碧溪小学校,如今依然书声朗朗。

古镇不少居民是哈尼族 李汉勇/摄

碧溪古镇在解放前就有300多户人家,雕檐花格窗,厢耳房隼扣,成传统庭院式建筑。解放后,新增农户往两边发展,古镇内依旧保存以往旧貌古韵,现多为哈尼族各支系与汉族杂居,形成哈尼族懂汉语,汉族通哈尼语的良好交融局面。汉文化与哈尼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最融洽的接合。

碧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具有传统革命历史和浓郁民族文化的古朴古镇。现在,一步步踩踏着光烁的青石板,思古幽情中仍能捕捉到历史深处的古镇遗韵。

古镇特色民居和标志建筑


    碧溪古镇东城门,城门高8米多,宽6米多,二楼设有瞭望台,楼的正前方有篆体字书有“碧朔”二字,这就是碧溪古镇的前称。

碧溪古镇四周曾筑有城墙,分东、西、南、北四门,有东西穿城、南北纵贯的两条青石板铺就主街道呈十字形结构,在十字街口八角楼阁上曾挂有铸造的“扁钟”一口,上有“元江军民府”,字样,现由县文物管理所收藏。十字街道两旁,井然的民居一律大门朝街,以土木结构的四合庭院为主,建筑整体严谨,屋脊对屋脊,横成排,竖成列,花大门斗拱叠叠层层,门窗梁柱雕镂画刻,极具厚重的历史古韵。

除民居建筑外,古镇还建有极具特色的标志建筑。

古镇中心的八角楼

1、八角楼,建于十字路口处,三层土木建筑,底层四向畅道,人畜均能自由通行。平时二三层楼大门紧锁,三楼房檐飞翘,中间亭直的尖顶上置大铜葫芦。外观雄伟、壮观、气派。每月初一、十五有人登临三楼烧香作拜祈求保佑。

2、义仓楼、南门城楼三层土木构造,专为公田收粮储存之用。义仓楼底楼平日聚集年轻人闭玩,偶尔士绅召集会议亦在此举行。遇有丧事,义仓楼内灯火彻夜不灭,守灵的,玩牛角牌的,唱洞经的等等,好不热闹。

3、财神庙(现为联珠镇第三小学校址),庙内供财神。村民会在财神庙内召开参议会,商议古镇需要修缮建设的大事,如修桥、发动群众集资公益事业等。遇出殡时不准出财神庙所在北门经过。

4、大庙(现为联珠镇第三中学校址),四合院式扣隼式庙宇建筑,四周树木掩映,古树参天,庙堂两边有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平时有善男信女烧香祈祷。古镇上遇有小孩生病亦到大庙内求佛保佑。庙内每年有一次大的斋会。

5、观音阁(现为联珠镇第三中学体育活动场地),旧时有四方叫花子聚集观音阁落脚安身。据传说观音阁旁边有一眼水井能赠人碗筷使用,人们为方便起见都到此处煮狗肉汤锅,后因被无赖之人用六口大铁锅盖住井口,从此就再也求不得碗筷使用。

        6、地母庙(现为本地人胡永昌家宅),是旧时信仰妇女吃斋祈祷的地方,有过失妇女常到此忏悔,表示洗孽积德。
       

古镇历史名人

碧溪这个古老而又充满了历史文化特色的古镇里,曾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叱咤风云,给后人留下了追忆的佳话。以下简介庾氏三兄弟传略。

庾恩荣(1878—1953),字臣尧,墨江碧溪人。年20父母双亡,克承父业,立意经商,并抚育诸弟成长。清未在昆明登仕街开设荣庆和商号,经常往来京、沪、奥、汉等处经商,并赴日本考察过商务,庾恩荣重义轻财,在省城曾任墨江旅省同乡会会长,常资助在省城的墨江学生和同乡。他除终生经商外,还投身政界和社会活动。1929年任富滇银行总办和云南省整理金融委员会委员,1930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会长,1949年当选为省参议员。

庾恩旸(1883—1918),字泽普,号孰右,别名墨江枫渔,墨江碧溪人。1912年10月任民国总统府军事咨议官,补授陆军少将;1913年“二次革命”因参与平定大理之乱有功,加陆军中将衔,奖三等文虎勋章;1915年1月为普防巡阅使,巡阅普防各属,事竣回省,中央奖二等文虎勋章;1916年5月,唐继尧任巡按使,任庾为警备总司令部参议,负责全省警备队改编。7月,改任开武将军行署参谋长。12月,因改编警备队之功奖四等嘉禾章;1917年7月,张勋复辟,云南组成靖国军,庾恩旸兼任联军总司令部参赞。1918年2月18日,庾恩旸在联军总司令部贵州毕节行营被刺殒命,年仅35岁。死后被民国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庾恩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作家,有《庾枫漁诗集》、《中华护国三杰传》、《护国军神蔡公传》等著作传世。

庾恩锡(1886—1950),字晋候,号空谷散人,幼年父母俱丧,由长兄庾恩荣抚养成人,随长兄经商,为驻沪分号经理,常来往于京、汉、奥、港之间经商。1922年,独资创办云南第一家机制卷烟工厂“亚细亚烟草公司”,所生产的名牌“重九“烟,即是为纪念其兄庾恩旸曾领导云南辛亥重九起义而起名。1939年独资开办凤仪金丹矿。此外,也还致力于政界和其它社会活动。1916年8月任云南水利局副司务长,同年11月任局长。1929年任昆明市市长,在一年多的任期中,重城市建设,拓宽街道、整修道路、整顿市容、修建金碧古幢,圆通公园,翠湖公园,大观公园,龙泉公园和太华公园等。庾恩锡在大观楼附近的原宅“庾园”成为现在的旅游风景点,称为“庾家花园”。

茶马古驿栈

古镇的一条小街

碧溪古镇在历史上是云南“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驿栈”。 “茶马古道”是经济的命脉,是文化的纽带。碧溪茶马古道的路线为:北走新平经楚雄到大理、丽江和拉萨;东走元江经玉溪到昆明、蒙自和河内;南到普洱、思茅和西双版纳。是古道上商人、马帮的必经之路和歇息之所。今天,我们走在碧溪古镇被岁月剥蚀的青石板街道上,内心深处仍然能聆听到“得得”马蹄声

普洱的茶叶、磨黑的盐巴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昆明、省外乃至国外,每天,至少有1000多匹马从碧溪经过。一到傍晚,挂着各大商家名号马旗的大批马帮在镖局的护送下,踏着叮叮当当悦耳的马铃声进驻碧溪古镇,场面甚为壮观。马帮的进驻,古道的兴旺,极大地推动了碧溪的经济发展。解放前,碧溪古镇基本上家家都有口饮马井,家家都有栓马柱,形成规模的马店就有八、九家,其中最大规模的马店可容纳拥有上百匹马的马帮,为其提供优良的服务。

朝廷贡茶“须立茶”

据《墨江县志》载:“墨江是著名的‘普洱茶’出产地之一,而域内碧溪须立所产的‘须立茶’是清代的贡品茶。民间故事《他郎茶》对“须立茶”作了详细的故事记录:“据传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年间,云南普洱府管辖的他郎抚彝厅有个碧朔城,碧朔城南面有座须立山。须立山上有几百棵大叶子茶树。云雾缭绕着这小小的茶园,阳光雨露滋润着这小小的茶山,每日里茶香飘逸山野,芳香醉人。须立山中有个须立寨,寨里有个哈尼人,人们都喊他王老哥,他是这茶山的主人。”须立茶喝了能使人长精神、添力气、除疾病。它的名声在他郎抚彝厅传开了,于是他郎抚彝厅通判献茶给府伊,府伊又献茶给巡抚,巡抚又将这他郎须立茶送进京城,正赶上皇亲国戚举行盛宴。“文武百官闻见这扑鼻喷香的好茶,都围拢来仔细过目,只见外形直如细针,毫尖显色如银,油滑光泽秀丽。”开水冲泡,治好了老大臣的高血压,治好了老将帅的眼病,皇帝亲自品尝后称赞“朕尝了一盅你(巡抚)从云南普洱府弄来的茶,真乃世间稀罕也。你(巡抚)想得周全,办得很好,以后每年送些这样的好茶来。”他郎抚彝厅的碧溪须立茶,这样成了朝廷的贡品茶。

古镇特色食品

 


古镇中有一家豆腐作坊,不少游客闻香而至,尝尝新鲜的豆浆和豆花。

碧溪古镇自古商贾云集,市集热闹非凡,解放前就有较发达的商贸和作坊加工,有许多传统的特色食品被人们所称道。如碧溪豆腐、米线、饵块、火炒粑粑等。现碧溪古镇仍以做豆腐为业的有近二十家,做米线加工的七、八家,做饵块、火炒粑粑的五、六家。据做豆腐世家张诚宾讲,他家祖上几代都是以做豆腐为业,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多姿多彩的哈尼文化

碧溪古镇居住着哈尼、汉、彝、拉祜、傣等多民族,其中哈尼族、汉族最多。

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勤劳勇敢、能唱会跳,有着多姿多彩的特色鲜明的哈尼族文化。如哈尼族支系中的碧约人性格开朗,爱唱爱跳,“碧约牛皮大鼓舞”是哈尼族碧约人的一种传统舞蹈,居住在碧溪古镇旁边克路普的哈尼族碧约人,在祭祀和节庆活动期间,都表演世代相传的牛皮大鼓舞。有“牛皮鼓一响,哈尼山寨多吉祥;牛皮鼓一响,五谷丰登六畜旺”的美称。祭祀和节庆期间,男女老少穿着盛装,聚集在寨中的场坝上,支起大鼓,请一老者首先掌鼓敲击,边敲边唱。不等老者唱完,男女舞者便双手各拿一根鼓棍纷纷上场舞蹈。雄浑的鼓声不断把人吸引进场,争相起舞。场上鼓声咚咚,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尽欢娱乐。据说,牛皮大鼓舞有十二种打法和跳法,即:正月祭竜鼓、二月绣花鼓、三月栽种鼓、四月薅产鼓、五月太阳鼓、六月英雄鼓、七月丰收鼓、八月伐木鼓、九月谈情鼓、十月建房鼓、冬月结婚鼓、腊月驱邪鼓;其中以农历六月二十四 “苦扎扎节”所敲打的鼓最为隆重。

此外,哈尼族支系豪尼人也有许多特色鲜明的传统民族文化。如豪尼民歌对唱;豪尼“苦努早”,即 农历六月二十四 “苦扎扎节”;栽秧舞、打谷舞等

(赵德文 墨江县哈尼文化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碧溪古镇|百年历史的沉淀
错峰出游|11、12月,最好玩的旅游目的地在这里
我国的名贵大米(廿二)云南紫米
彩云之南之
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下)——云南行(十六)
庾澄庆祖籍云南,看一看他的老家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