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的力量

《教育的哲学基础》读书笔记(4

原文:理论的话语欢迎争论和辩驳,否则它就不再是理论的,而蜕变为教条或公认的事实。理论有助于我们获得一种更加综合的视野,有助于评价或审视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有助于用一种更加总体的或宏大的视野来打量我们自己。此外,理论还欢迎对可能性的追寻,一种持续不断探求新的或更好方式的态度——摘自导论,第9

【美国奥兹们、克莱威尔著,石中英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9

笔记:这段话的要点是理论的价值在于争论辩论、拓展视野和不断追寻。这个说法强调了理论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

似乎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实际工作,中小学教师也只是教学行动的实践者,不需要有理论研究,于是对于中小学教师写作论文,钻研理论抱冷遇的态度。我认为,一个教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踏踏实实,工作到位,确实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较好的理论素养,或者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要再上一个档次就比较困难了。换言之,这样的教师要做得非常出色基本上是不可想象的。

其一、没有理论哺育,他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难做出更加深邃的自省和更加超越的评价。比如,对上个世纪前期流行的“新批评”的看法。如果对“新批评” 只是一知半解,或者仅仅取其“文学研究者应该研究作品本身,其意义与作者的愿意无关”的观点,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当你了解了林毓生先生等人的相应观点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原来理解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因为伟大的作品——“没有一部伟大的作品背后没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于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具体而特殊的震撼的反应,并由此而激发出来的对于人文现象具有内在紧张的、多层面的、特殊而复杂的看法”。

其二、理论是欢迎辩驳的。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等方面。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放在理论平台上,就有可能看得更清楚、更明了。新课程推开后,总体上促进教师对世界教育大势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主体,互动学习等等新的观点,有了接受的机会。但是,学生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放弃教育主体的权利,同样,互动学习也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模式,这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向。不能把那些新的东西当做教条来尊奉。看看王策三教授对这些问题的严密阐述,我们的教育思想会更加深刻。

其三、学习理论,还能培养我们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气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研究综述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会及总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
吴非:阅读量不足,诸事皆废
如何发挥教科研的第一推动力,助推教师自我成长
“基础教育均衡视野下中小学课堂有效教学反思研究”的开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