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系统辨病辨证体系(上)

导读:太阳系统,包括了肺和膀胱两个脏器,涉及六个方剂,分别是肺脏脏方-止咳效方、肺脏经方-桂枝汤、肺脏俞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膀胱腑方-五苓散、膀胱经方-麻黄汤、膀胱俞方-抵当汤。本章节,我们探讨肺体系疾病的治疗方法,并传递一种新的中医诊疗理念。


提到太阳系统疾病,大家耳熟能详的方剂是桂枝汤与麻黄汤,并在潜意识中认为太阳病就是外感疾病,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以往学习及研究伤寒的过程中,我们把外感疾病与内伤疾病分离,割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究其原因,是没有理清伤寒六经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甚至错误的认为二者没有关系。

历代研究伤寒的大家中,最让人钦佩的是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其在没有“五脏穿凿论”篇章的条件下,仍然坚持伤寒六经脏腑经络化的研究,这是绝无仅有的一种明悟及伟大格局。《医学入门》中首次明确记录了“五脏穿凿论”的内容,使这一民间流传的重要理论得以见之书籍,也为后世众多医家研究中医,践行中医特色技术,尤其是研究伤寒提供了绝佳的钥匙。

伤寒六经-太阳系统疾病,肺体系被分为肺体、肺经和肺俞,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法,首见于《经方三十六讲》一书,是一种贯穿中医、贯通中西的重要创新。伤寒六经的脏腑三分法,把内科疾病与外感疾病,把中医疾病和西医疾病,有效的进行了融合及对接,非常的切合临床实际,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实践的诊疗效果。带着伤寒六经脏腑经络化的思维模式,我们来认识肺体系疾病。

止咳效方

止咳效方,是伤寒六经系统的第一方,包括“半夏、陈皮、杏仁、茯苓、厚朴、紫苏、紫菀、黄芩、甘草”九味药物,是治疗肺脏功能失常的基础方剂,核心症状是咳痰喘。

止咳效方,并不是一个方剂,而是一个方剂系列,其以“寒、热、寒热错杂”为三条治疗主线,涉及大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苇茎汤、麦门冬汤、大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剂,同时有咽痒效方、止咳变方、止咳平方等方剂,针对肺脏的各种病理性变化,如西医的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气肿等分类,进行针对性治疗。

止咳效方作为基础方剂治疗肺脏疾病,并作为太阳系统的重要方剂出现,纠正了太阳病即外感病、伤寒即外感的错误认识,以此为指导,把伤寒有效方剂与后世经典方剂融为一炉,真正使伤寒中医化、中医一体化

桂枝汤

桂枝汤,作为医圣仲景伤寒系统的核心方剂,被无数医家津津乐道,其功用亦被挖掘的淋漓尽致,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

桂枝汤,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五味药物,是肺经经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经受寒受风后出现的异常病变,如发热、汗出、恶风、脉缓等。桂枝汤五味药物, 由辛、酸、甘三性组成,辛酸组合,除了可以调肺经之外,还可以调理肝脏,其中辛是疏散肝气,酸是养肝阴,而甘味药是缓肝之急,三味药物加减变化,就成为养肝之经典方剂。桂枝汤的性味组合,对于脾脏系统亦有调节和补益作用,因此也被用来调理脾胃。

总结来看,桂枝汤并非治疗外感疾病的专用方剂,亦是治疗内伤疾病的有效方剂,其功能一调肺经,二养肝脏,三能健脾,可以用来治疗太阳病、厥阴病和太阴病,称桂枝汤为方药之祖,实不为过。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中多被用来治疗痹证,尤其是肩背部位的痹证,如酸麻痛胀等。临床中把其作为肺之俞方,原因在于肺之俞部在肩背,同时该方剂是以桂枝汤变化而来。

黄芪桂枝五物汤,包括“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物。当人体肺气不足,肺经经气不利时,身体对于外邪的抵抗能力就会不足,肺之外俞,即肩背部位,就容易为风寒所侵袭,出现麻木酸痛类疾病。该方剂中的黄芪,补肺脾之气,使肺气充足,灌注肺经,这样,通过补足肺经之气、贯通肺经之路,攻击肩背之邪气,使之外出,达到治疗痹症的目的。

桂枝汤应用范围的广泛性,使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痹症的范围也得到扩大,合理加减,可以治疗多系统、多部位的痹症。

太阳系统非外感,伤寒此书蕴脏腑,是本篇文章传递的最大信息,在这个信息冲击之下,肺系统疾病的三分治疗法,更加值得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郝万山讲伤寒论
《伤寒论》临床心悟
重温伤寒
《伤寒论》六经指要
刘渡舟:对《伤寒论》一书几个问题的探讨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24讲:中医的六经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