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愚雅轩祝您全家新春幸福、安康
传世名画 百家佳作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绢本设色 55.9 x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明皇幸蜀图》并非李昭道的原作,是接近二李风格的唐画宋摹本。
《明皇幸蜀图》以“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为题材。画的是崇山峻岭间一队断断续续的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嫔妃则着胡装戴帏帽,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陀略作歇息。山势突兀,白云萦绕,山石有勾勒无皴法。画中对明皇做了“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的细致描绘,体现了画家的非凡功力。
李昭道,李思训之子,玄宗时期曾任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后官至中书舍人,人称“小李将军”。善画青绿山水,继承家学,并能变父之体,“妙又过之”。
李昭道的作品保留很少,有传为他作的《明皇幸蜀图》《春山行旅图》。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皇族成员,武则天迫害李唐宗室时,弃官藏匿若干年,后李氏复位才出仕,成为朝廷重臣,故而其绘画的题材风格被广泛模仿。李思训之弟思诲、思诲之子李林甫、林甫之侄李凑也都是颇有成就的画家。而遵循青绿山水传统的李林甫正是权倾朝野达16 年之久的玄宗宰相。
赏析蜀道难,李白的诗作即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比喻,蜀道路多险峻山势崎岖,从这幅描绘细腻、刻画生动的青绿山水可窥一二。画面安排了峻险的山岭,盘曲的石径,危架的栈道,云绕的天际。崇山峻岭间一队骑旅自右侧山间穿出,向远山栈道行进,前方一骑者着红衣乘三花黑马正待过桥,应为唐明皇,走到桥前,黑马作惊蹶停步之态,作者可能想借此动作表示唐玄宗避难途中的惊慌心理吧。嫔妃们则身着胡装戴着帷帽,中部侍驭者数人解马放驼略作歇息,表示长途跋涉的劳累。
画左边还安排有一队人骑正在栈道上行进。此画构图雄奇,以山水为主,人物鞍马为辅,山水画的比重在构图上明显增强,在构图意识上进行了创新,对于后世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画中山势突兀,白云萦绕,人物动态及其衣帽服饰都刻画得细致入微,马匹、骆驼也描绘得生动有趣。画上奇峰、峻岭、巨石、白云、流水,都用细线勾出,而且作者用线条表现出了岩石的形体和结构,塑造出了山峰的雄伟气派,改变了以往画山石只能表现出山的象征形象的作法,这在唐代山水画中是极少见的。
另外,作者用石青、石绿、朱砂等重彩设色,不加皴斫,保持着李氏父子“金碧山水”的一派遗风,但却做到了色不压线,保持着线的节奏美,并能达到色彩明丽和谐,格调典雅,使得画面场景复杂而又具体,色彩绚丽却沉着和谐。此图时代特征明显,体现了李氏父子的绘画风格。
观察这幅《明皇幸蜀图》,不论从山石配置的左右对称性,或嫔妃、仕女的头饰、鬃马等造型都承袭了中国古代传统样式,这些均可从唐代山水壁画或出土的唐三彩人马俑中发现类似的范例。不过,虽然这幅图的祖本可能出自唐人之手,但经宋人辗转反复临摹,现在看到的这幅《明皇幸蜀图》已渗入了宋人对山水结构的理念。
作者介绍
李昭道,字希俊,盛唐人,李思训之子,亦工着色山水,于其父同享盛名;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亦称小李将军。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为历代所称颂,《唐朝名画绿》则称他画的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他生活于唐玄宗时代,有可能画安史之乱时明皇避难入蜀的题材,《明皇幸蜀图》体现了二李画派的典型风格,时代特征明显,是反映唐代山水画面貌的重要传世作品。
甘肃天水人。,唐代画家。他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绿山水传世作品*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高清
青绿山水鼻祖 唐 李昭道
李昭道 生卒未详。唐代画家。唐朝宗室,李思训之子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
青绿山水画《明皇幸蜀图》,李昭道和仇英跨越八百年的对话
宋摹李思训李昭道青绿山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