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谋略篇 .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中华文化—谋略篇 . 三十六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反间计,来自《三十六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在战争中,魔高一尺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
【原典】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解析】
按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反间计的成效。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当时齐人还未服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陈平也是用离间之计使项羽疏远了军师范增。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探源】
反间计,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用间篇》,指出有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作间谍,叫因间;收买敌方官吏作间谍,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再回来报告情况,叫生间。唐代社收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群英会蒋干中计
蒋干盗书
【故事】群英会蒋干中计。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 ,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
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田忌
吴起杀妻求将
历史案例一:巧设计吴起夜袭营 枉自大田忌遭火攻
反间计,主要有二方面的含义:一是巧妙地利用敌方的间谍为我方所用,一是当敌方某个将领对本方构成威胁时,故意捏造他为我所用的假证据,以离间对方领导层内部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敌方高层最终舍弃这个将领,为我方拔去“眼中钉”。孙子说,“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唐人杜牧在《十一家注孙子》中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是名不见经传的吴起时,就很不以为然。两军对垒,鲁军黯然不动,田忌暗地里派人去鲁营打探实情,只见吴起正在同军中最低等的士兵们席地而坐、分羹同食,田忌听报,大笑说:“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吴起竟然如此低贱,怎么能威服将士呢,我毫无顾虑了。”。田忌又派亲信张丑以谈和为名,前去鲁营探听情报。吴起很清楚他们的意图,就故意把精锐的部队藏于后营,不给张丑发觉;而让他特意看到鲁营里到处是老弱病残的士兵,士气萎靡不振;吴起也装作奴颜婢膝的样子,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张丑的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从而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性。吴起于深夜里,亲率一队精锐的兵马前去齐营偷袭,乘混乱时放起大火,齐军拼命突围,又被鲁军的伏兵掩杀,齐军大败而归。逃回齐国后,田忌责怪张丑的情报有假,张丑这才知道:是吴起的“反间计”害了他和齐军,田忌万般感叹道:“吴起用兵,有比孙武、穰苴,我不如也。”。
不同时期的吴起-吴起之崛起篇:一将功成妻先枯
吴起其人:
吴起是卫国人,为获取功名,丢下年迈老母来到鲁国投奔孔子弟子曾参门下求学,在曾参府中结识了齐国大夫田居,田居见其好学上进,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吴起在曾参门下学了六年,从未回家探母,一日闻其母已逝,吴起只哭三声便照常读书,曾参见其如此不孝,便将其逐出家门。
吴起被逐出曾门改学兵法,三年后又来到鲁国求官。齐相田和率兵攻打鲁国,公仪休向鲁穆公举荐吴起为将率兵抗齐,鲁穆公觉得吴起之妻是齐国田家之女,担心他不肯真心和田和拚杀,因此不肯拜他为将。吴起求将心切,将其妻杀死。
吴起拜将后,大败齐军,田和用间离计使吴起逃离鲁国。吴起逃到魏国后,受命镇守河西,屡建奇功,便居功自傲而争夺相位,又被罢职。后来吴起又逃到楚国,被楚悼王拜为相国,吴起拜相后,主张断绝王室宗亲奉碌,增加军费,楚悼王不久病逝,王室宗亲趁吊唁之机,终将吴起杀死。
富贵从来莫强求,忘恩弃母令人忧。
为谋将相官场顺,忍杀娇妻天理瘳。
寡耻鲜廉难久远,有才无德少朋俦。
笑看碌碌争权辈,今古何殊貉一丘。
马超
马超与韩遂
马超与韩遂 中奸计反目
历史案例二:曹孟德离间 西凉将反目
曹操率领大军征讨西凉马超,吃了几次败仗,军队损失很大。面对凶悍勇猛的马超,曹操一时无计可施,心中不免忧虑。望着营寨前“往来如飞”的马超,又气愤又不甘心,只能狠狠地撂下一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就在战事迟迟没有进展的时候,曹操想到了离间计。
曹操的计策其实很简单。一共分三步。
第一步:趁马超与韩遂轮流守寨的时候,与韩遂单独见面。曹操故意避开军事话题,而是以聊天的方式谈一些私人事情。并且不穿铠甲,不带武器,“轻服匹马而出”,“二人马头相交,各按辔对语”,表现出一副很友好和谐的姿态。
第二步:写一封信给韩遂。这封信态度含糊,语气模棱两可。关键是在要害处进行涂抹改易,就是要让马超觉得是韩遂心中有鬼,因而进行了涂改,让马超对韩遂起疑心。
第三步:让曹洪出马,用一种“既要表现出不让别人听到又要让别人听到”的姿态叮嘱韩遂:“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马超听到这话,气愤至极,于是“挺枪骤马,便刺韩遂”。
三步下来,马超韩遂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于是韩遂投降曹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即使韩遂不投降,也必会领兵离马超而去。二人分家,曹操各个击破,消灭二人易如反掌。
韩遂与马超乃是叔侄关系,韩遂有谋、马超有勇,二人联合,坚不可摧。曹操几次失利就是韩马联合的结果。韩遂与马超既是亲戚,又有相同的目标,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成功离间呢?
1、韩遂、马超之间原本就有分歧。这是离间的前提条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韩、马之间没有分歧,任凭曹操计策如何高明,也没法离间。曹操只不过利用一些手段把这种分歧扩大,最后达到无法弥合的地步。
曹操几次失利后,为改变被动局面,派徐晃、朱灵领一军暗地偷渡到马超大营后面,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对马超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军中产生了意见分歧。韩遂与一些部下主张言和,而马超则希望一鼓作气消灭曹操。在马超犹豫不决的时候,“韩遂遣杨秋为使,直往操寨下书,言割地请和之事”。就是说,马超还没有同意,韩遂就派人去割地求和。可见韩、马二人之间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已经影响到了军队的决策。
2、双方实力相当,彼此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对方,这是离间能够成功的基础。如果曹操实力小,马超能够轻易击溃。那么曹操再高明也不可能离间成功。曹操部将徐晃、朱灵已经在马超大营后面下寨,马超面临着两面作战的危险。这时候双方战事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马超、韩遂之间的分歧已经显露出来,此时用计离间,方能凑效。
3、曹操抓住了时机,并在细节上做得出色,不易被识破。马超、韩遂二人轮番守阵,为离间创造了条件,曹操不失时机加以利用;在抹书这一细节上做得逼真,不露出破绽;韩遂为证明清白要诱曹操出阵以杀之。但曹操不上当,而让曹洪出马,并且说“夜来丞相拜意将军之言,切莫有误。”这就让韩遂失去了自证清白的机会。正是在这些细节上做到完美无缺,这次离间才会如此成功、才显得如此经典。
面对曹操的计策,韩遂是坦诚的对待马超。他把与曹操的对话都告诉马超,又把曹操写来的书信原封不动交与马超看,在马超怀疑后又主动要求赚取曹操以杀之。他想用自己的坦诚来换取马超的信任。韩遂和马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所以,任凭韩遂如何真诚,到最后马超仍旧不相信他。二人还是翻脸了。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马超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不经分析就认定韩遂暗通曹操。他的失败,是他自己的无谋造成的。而曹操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机会总会降临,就看你会不会抓住。错失良机,只能是“一声叹息”。
沙场上的伉俪韩世忠与梁红玉
韩世忠大败金兀术
历史案例三:使反间韩世忠除奸 信诳语金兀术败北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势。主战的著名将领宗泽、岳飞、韩世忠筹坚持抗击金兵,使金兵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仗,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遭擒,主帅仓皇逃命。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O.11朋友不可信,亲人不可靠?蒋干竟然中了同窗周瑜的反间计! --《听四大名著,学国学经典》
“反奸计”应当是“反间计”
反间计和离间计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十大计谋(下)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待续三十三. 反间计
看透别说透、还是好朋友,跟着蒋干学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