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圣迹图《新修版》(001—035)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圣迹图
《新修版“孔子圣迹图"》(001-035)
新修《孔子圣迹图》
2015年03月12日
由国学网组织新修的大型图册《孔子圣迹图》,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编纂,近期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图册以国学网古籍馆馆藏之清同治十三年孔宪兰刻本为底本,共105幅,气象古朴,开本宏阔。每一幅图皆经过细腻的修复处理,隔世重印,宛然若新。所有图中配文及书前序记,均由国学网重新予以点校,并附于原图下方,以资读者参阅。
《孔子圣迹图》主要取材自《史记·孔子世家》,亦兼采《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等,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因事绘图,缘图配文,图文并茂,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可谓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连环画。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朱子语类》有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圣人,是先师,是历代帝王尊奉的偶像,也是历代士子追慕的榜样。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超卓的精神智慧,至今犹照亮和温暖着中华民族的心灵。
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也为了方便后人祭祀,自汉代开始,就不断有人为孔子造像,《后汉书》载,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京师“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而以连环画形式描绘孔子生平的圣迹图,则最早出现于元代,据考证大德年间(1297—1307年),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津编有《孔圣图》三卷,惜今已无存。明清以降,圣迹图日渐丰富,从十几幅到百余幅不等,有石刻本、木刻本、彩绘本,或白描,或套色,不一而足。
本次出版的《孔子圣迹图》系孔子七十二世孙孔宪兰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主持刊刻的版本,从其所撰《新刊圣迹图记》可知,正是由孔庙圣迹殿石刻翻摹而来,所谓“依绘旧图,施诸枣梨”是也。全卷计105幅,每幅宽29.5厘米,长41厘米,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并附有鲁哀公为孔子立庙、汉高祖刘邦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夹谷会齐”“礼堕三都”“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构图精妙,笔法工隽,气韵生动,形貌传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细细观摩,恍闻其声,如见其人,圣哲往迹,历历如昨,令人亲切倍生,而又肃然起敬。
孔子的一生虽然境遇坎坷,历经乱世,但却从未曾放弃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他手无权杖,心系天下,致化当时,推仁后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入了解和永久怀念。太史公赞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诚哉斯言!(张欣怡)
一、圣行颜随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他对孔子很尊敬,孔子的一言一行,
他都铭记于心,无论孔子去哪里他都跟着去,不离左右,
因此留下“圣行颜随” 的故事。
孔门七十七贤人中有颜氏子弟八人,都是鲁国人,而且都是孔子母亲的亲戚。
颜回父子一生都追随孔子,颜回是孔子的子侄辈。
二、尼山致祷
鲁襄公二十年(前553年),叔梁纥与一位颜氏女子(名徵在)在尼山迎神会上相识相爱。
不久颜徵在怀孕。 第二年两人依当时习俗到尼山祈祷,
颜徵在在一个山洞中生下一子,这就是孔子。孔予生下来头顶中央隆起像丘陵,
所以就取名叫“丘”,字仲尼,从姓为孔氏。
三、麟吐玉书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降生的前一天傍晚,有麒麟降临孔府阙里人家,
并吐玉书,上面写有“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意在告知众人:
孔子不是一个凡人,虽未居帝王之位,却有帝王之德,堪称“素王”。
颜徵在十分惊讶,把一彩绣帕系在麒麟的犄角上,表达谢意。麒麟直到天亮才走。
从此“麟吐玉书”作为家中喜得责子的祥瑞之兆,广泛流传。
四、二龙五老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出生的晚上,有两条苍龙自天而降,
绕护看孔家,还有五位神仙在天乐奏鸣中降临孔家院中。
此故事以后成为祥瑞题材“二龙五老”。
五、钧天降圣
后人为孔子编纂的灵异故事,说孔子出生时,母亲顾氏在房中听到天上有仙人奏乐,
还听到空中有人说:“天感生盛子,故降以和乐之音。”又传说孔子生下来就与凡人不同,
身上有四十九种标记:如日角月准、河目海口等,胸间还有“制作定世符”文字等。
六、俎豆礼容
孔子五六岁时,观看过一次郊祭会,印象很深,此后便时常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收集起来,
扮演主祭人的模样行事。母亲颜氏问:“小孩子怎么玩这种游戏。”
“我这是在学习呢?”孔子说。母亲颜氏说: “你这么认真学习,
难道长大了去做管庙的官吗?”“我不做管庙的官,”
孔子仰起脸说, “我要像父亲那样,做个人人敬仰的大夫。”
七、入平仲学
少年孔子进乡学(官办学校)读书,当时能进乡学读书的都是贵族子弟,
一般人家的子弟是没有资格进乡学读书的。孔子母亲颜氏虽然生活清贫,
因为叔梁纥曾任过陬邑大夫,故少年孔子有资格进乡学读书。
八、职司乘田
孔子幼时丧父,母亲家境贫寒,地位低下。少年时丧母,
十几岁时就在季氏手下放牧牛羊,因尽心尽力,所牧养的牲畜茁壮,数量增多。
九、职司委吏
鲁昭公十年(前532年),孔子20岁,担任季孙氏的委吏,
也就是管理仓库进出账目的小官,孔子做事认真,称量、算数、记账都很准确。
十、命名荣贶
鲁昭公十年的一天,孔子的儿子出生了。鲁昭公仰慕孔子,派人送来一条大鲤鱼,
表示祝贺。孔子收到鲤鱼后,认为这是国君对自己的殊荣,感到万分荣幸,
立即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并把鲁昭公送来的鲤鱼供奉起来,
作为一种精神鼓励。后来演变成“孔门不食鲤”的习俗。
十一、学琴师襄
孔子二十九岁时到卫国,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十天反复练习一支乐曲。
师襄子觉得孔子弹得很好,便三次劝他练习其他乐曲,
但孔子说自己还没领会此曲的志趣神韵、还没有体察出此乐曲的作者是谁,
还没有感受到作曲者的精神风貌。
有一天,孔子练习此曲后站起身来,凭窗远望许久,才恍然大悟说:
“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支乐曲子,除周文王外没有人能作得出来!”
此语一出,师襄子立刻站起来,向着孔子连连作揖道:
“您真是圣人呀,此曲正是《文王操》呀!”
十二、太庙问礼
孔子在洛邑考察期间,曾入觐参观周王室太庙,他每事必问,
不厌其烦地向庙执事者请教有关周礼及典章文物的知识。
因此有人讥嘲孔子说: “谁说陬邑来的那个小子懂得古礼?
看他在太庙里对什么都感觉新鲜,无事不问!”事后,有人把此话转告孔子,
孔子说:“欲求知必有所问。我问,正是为了学习制度和礼仪啊!”
十三、大夫师事
鲁昭公七年,鲁国大夫孟僖子陪同鲁昭公去楚国访问,因其不熟悉礼仪而出了洋相,
回国后决心补上这一课,找懂礼仪的人学习。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孟僖子临死前,
要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予为师,学习礼仪。这一年孔子三十四岁。孟僖子死后,
孟懿子成为孟氏家族宗长,他将孔子引荐给鲁昭公。
鲁昭公赐孔子一乘车、两匹马和一个驾车奴。由南宫敬叔陪同孔子前往东周都城雒邑(洛阳),考察周王室的礼仪、文物、典章、制度。南宫敬叔一直追随孔子,
后来成为孔子的女婿,是七十二贤人之一。
十四、问礼老聃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因要阅读周王室藏书,
必须拜会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老子)。孔子第四次拜访,才见到老聃,
允许阅读和抄录了周王室收藏的一批重要文书典籍。
后来,孔子重新编纂这些文献,成为经典,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
加上一本出自鲁宗社的《春秋》(鲁国编年史),成为儒学的五种基本经典。
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奔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以后孔子还多次拜会过老聃(老子),得到许多有益的教诲。
十五、访乐苌弘
孔子在东都洛邑考察期间,拜访了著名的博学者、音乐大师苌弘,向他请教乐理。
苌弘见到孔子后,对周朝贵卿刘文公说,孔子生有异相……仪表非凡,志存高远,
“言称先王,躬礼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前途远大。
刘文公说: “如今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力相争,
孔丘不过一介布衣,出身微贱,将来不可能成为圣人。”苌弘说: “尧舜文武之道,
已被今人抛弃。当今之世礼乐崩丧,应该出现圣者,正其道统!”孔子听说他们的谈论后,
回应说: “我又怎敢期望成为圣人呢?我不过是礼乐的信徒而已。”
十六、在川观水
孔子观赏东流之水。子贡向孔子请教:“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它浩浩荡荡、川流不息,好像道;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
有如君子的道德。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
十七、观器论道
孔子参观周王室太庙时看到欹(qī)器,便说:“欹器装满水就会翻仰,
会自动倾斜倒出多余的水,然后可以自动恢复直立状态。”弟子们一试果然如此。
孔子说:“没有什么东西能满而不覆的!”子路问:“有没有装满水又不倾覆的办法?”
孔子说:“把水舀出来,减少一些就可以啦!
满招损,谦受益,这道理就在此器之上啊!”
十八、猎较从鲁
鲁国有争抢猎物,用于祭祀的风俗,孔子在鲁国做官时也喜欢打猎,也去争抢猎物。
对于此事,孟子对他的弟子万章的质疑作过解释:孔子在鲁国担任祭司(主薄)时,
用文书规定了不同祭祀所用祭器的数量,也不用珍奇的猎物作为祭品。
孔子之所以去争夺猎物,是为了从众随俗。
十九、退修诗书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定公当政,季孙氏僭(jiàn)越公室大臣们,掌握了祭祀、征伐等国家政事,孔子看不惯这种礼崩乐坏的局面,不求做官,专心修诗书,定礼乐。
而此时的弟子门人却越来越多了。
二十、韦编三绝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始终不能得到重用。晚年的孔子喜欢读《易》,
并且撰写了《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
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竹简的皮条多次断开。
读书读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谦虚地说: “假如让我多活几年,
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二十一、拜胙遇涂
公元前501年,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想拉拢孔子,但孔子不肯见他。阳虎便趁孔子不在时,
派人送去一只蒸熟的小猪。因为当时有“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的礼仪,阳虎料定孔子肯定会上门拜谢,便可与孔子深谈了。
殊不知孔子也专找阳虎不在家时才去拜谢。碰巧的是,孔子回家路上偏偏与阳虎相遇,
他想回避,却被阳虎叫住。阳虎问: “怀揣绝技,却让国家迷乱,这是仁吗?”
孔子答:“不是。”阳虎又问:“本来希望有所作为,却屡失良机,这是智吗?”
孔子日:“不是。”阳虎又说:“时光在流逝,机会不会再来。”
孔子答: “说得对,我将出仕了。”
二十二、昼息鼓琴
孔子中午在家中抚琴,闵子在室外细听,这时曾子来访,
闵子告诉他说: “这琴声是先生在抚琴,乐声清澈,意境非常美,
为何会突然出现幽静之音,不知夫子为何有会这种感受?”于是两人拜会老师,
并谈起刚才对琴声的感受。孔子说: “你们所说是对的,刚才我看见猫正在悄悄捉老鼠,
因而弹琴的心境变了,这段曲子让你们听见了。”
二十三、论穆公霸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
齐景公与晏婴在齐国、鲁国边境打猎,顺便来到鲁国。
齐景公问孔子: “秦国地小且偏僻,穆公为何能称霸?”
孔子答道: “秦国虽小,志向却很远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符合正义。
秦穆公亲自拔擢奴隶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囚禁中解放出来,
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国政大权都交给他。用这种任贤的精神来治理国家,
就是称王于天下也是应当的,只当个霸主还算是小呢!”
二十四、观乡人射
孔子观看乡级射箭选拔,有感而发,说: “注重修身的人做事犹如射箭,
每箭必中者是贤人!如果心术不正,怎能射中?”
《诗经》说:射箭击中目标的人,可以请射箭射击不中目标的人喝酒。
二十五、泰山问政
孔子去齐国,路过泰山,听到一个妇女悲痛的哭声,便让子路去问。
子路见一位妇人在一座新坟前哭祭,便问是何人去世。妇人悲切说,是儿子。
她家从远方迁居此山中,不料此山中有猛虎,她公公、丈夫、儿子都相继丧命于虎口。
子路问:“那为何不离开这里?”妇人说: “只为这深山老林中没有苛捐杂税啊!”
子路把妇人的话告知孔子。孔子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然后很严肃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苛政凶猛过于老虎啊!”
二十六、景公尊让
孔子三十六岁那年第二次到齐国,齐景公接见他,请他入上座。
孔子认为给他设的座规格太高了,请求降一等。齐景公再三要孔子入上座,
说: “先生今天来到这里,寡人认为是极大的荣幸。怎么肯让先生坐在下面,
这不是让你远离寡人吗!”孔子说“齐侯如此看重外臣,是君王对臣的恩赐。
然臣不过是一介平民,怎么敢与齐侯一起坐?齐侯虽不以为然,但不合乎礼仪!”
二十七、晏婴沮封
孔子到齐国,齐景公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要他节省财力。齐景公很高兴,
想把尼溪的田地赐封给孔子,大臣晏婴反对,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却不懂法度;
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愿屈居人下;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
这都是不好的习俗。他们四处周游,寄人篱下,不能靠此辈来治理国家。
自从圣君贤相去世,周室衰落后,礼乐残缺已很长时间了。
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
即使学上几代也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成年累月也学不完他的礼仪。
难道国君真打算用他这一套来改变齐国的习俗吗?这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
此后齐景公仍恭敬地接待孔子,但不再向他请教有关礼乐的事了。
有一位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告诉齐景公,
但齐景公却说:“我老了,不能帮你了。”孔子只好上路离开齐国,返回鲁国。
二十八、知鲁庙灾
鲁哀公三年(前494年)五月,孔子到陈国(国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阳)。
这天陈闵公把“鲁国司铎家起火,烧了鲁国宗庙”的消息告诉孔子,
孔子说: “被烧毁大概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陈闽公问: “您怎么知道?”
孔子说: “按照礼仪来讲,祖宗有功德,宗庙就不会被毁坏。今桓公和僖公历时久远,
与后世亲属已超过五代,其自身的功德又不足以保全宗庙,因此上天降火灾于它。”
三天后有鲁国使者来,说被烧的是桓公和僖公的宗庙。
陈闽公对子贡说: “我现在才知道圣人是多么值得敬重。”
子贡说: “您与其称赞夫子可贵,不如委夫子以重任,使他施展大道来治国更好些!”
但陈闵公并没有重用孔子。
二十九、不对田赋
孔子回到鲁国后,执政大夫季康子想按田亩征收田赋,派冉有来问孔子。
孔子没有正式回答,但私下对冉有说: “先王按照土地的肥瘠,
分配土地;按照劳力的强弱,征收田赋;根据土地的远近,对田赋加以调整;
征收商税,按照商人的利润收入,而且估量其财产的多少来对商税加以调整;
分派劳役,则按照各家男丁的数目,而且要照顾那些年老和幼小的男子。
于是就有鳏、寡、孤、疾的名称,有战事时才征召他们,无战事时就免除。
有战事的这年,每一井田要出一稷粮、一秉禾草、一缶米,不超过这个标准。
先王认为这样就足够用了。如果季康子想按法办,那就采用周公的田赋法;
如果要不按法规办事,就随意征税罢了,没有必要来征求我的意见呢?”
但季康子和冉求不顾孔子的反对,仍然坚持实行了田赋的改革。
三十、受饩分惠
孔子五十一岁时名声越来越大,鲁定公有重用之意。
季桓子为笼络孔子,赠粟千钟,孔子收下后,分给无粮的弟子门人。
子贡说: “季桓子认为先生穷才送粟千钟,先生收下后却转送给别人,
这不是在违背季恒子的好意吗?”孔子说: “我之所以收下粟千钟而不推辞,
就是接受季恒对我的好意。但收别人的钱财不足以成富人。
与其让季孙的恩惠让一人受益,还不如让数百人受益更好。
三十一、舞雩从游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问: “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品德修养?
怎样才能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才能辨别迷惑?”
孔子说: “问得好!先努力专心做事,然后才会有所收获,
这不就是提高品德、检讨自己的邪念吗?因一时气愤,就忘记自身的安危,
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三十二、射矍相圃
孔子到矍相的园圃射箭,观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孔子让子路拿着弓箭,暂停射,对众人说:
“打败仗的武官、不为国效忠的文官与为人后代而不孝者不准进,
其他人都可以进。”结果有一半人离开,进园圃的只有一半。
三十三、馈食欣食
鲁国有一位非常节俭的人,一天他用陶炊具做了一些食物,吃后觉得味道很美,
便装到了一个陶罐中送给孔子品尝。孔子接受后很高兴,就像收到三牲那样贵重的礼物一样。
子路不解,便问:“用这么简陋的陶器来盛,食物也很普通,
您为何这样高兴?”孔子说: “善于进谏的人,心中常想到君王;
吃美味的人,心中会想起父母。我不在意他送来的食物是否是美味,
而是因他有好食物就想到我啊!”
三十四、观象知雨
一天孔子出门,让子路准备雨具。出门后果然遭遇大雨。子路问孔子,何以知道今天将会下雨?孔子说:“古书上说, '月离于毕,俾(bǐ)滂沱矣。’我昨夜观星象,
见月亮没有停在毕星附近,故知要下雨了。”
过了几天,子路在晚上看到月亮和毕星又被乌云连在一起了,第二天孔子正好要出门,
于是子路便准备雨具,但孔子却说不需要,而这天果然没有下雨。
子路感到困惑,请教孔子。孔子回答: “那一天,毕星是在月亮的阴(南)侧,
所以第二天会有雨。而昨夜,毕星是在月亮的阳(北)侧,所以虽然也有乌云,却不会下雨。”
孔子是想使子路明白,同样的道理也要看不同的具体情况。
三十五、步游洙泗
孔子在鲁城东北的洙水与泗水之间步游时,边走边教学。孔子走一步,
颜回就踏着他的足迹走一步。孔子快走一步,颜回也就踏着他的足迹快走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圣迹图之二
腔调|孔先生的背影(三)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孔子的理想是为天下立规矩,可自己一点也不迂腐!
尚友千载 | 何汉杰:孔子的理想与命运
36张图看懂孔子鲜为人知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