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泻黄散

明代中医钱乙的泻黄散治顽固口疮怎样?深度解读并附现代临床验证

在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1期文中,深度解读了研读103个中医治疗口疮的103个药方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是中医治疗口疮实证药方以清热泻火解毒的方剂为主,常用的有泻黄汤、导赤散。虚症药方以补肾阴、补脾气为主,以六味地黄丸、玉女煎为主。

并在文末内容预告中,在以后的几期文章里,将一一介绍最为常见的几个药方。

那么,在今天的口腔健康研习社原创美文第82期文章中,我们就来介绍最为常见的火热症之实火症口疮验方——泻黄散治疗口疮的来龙去脉,并附现代临床验证研究医案。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值得所有口疮溃友认真阅读、转发和收藏。

口疮火热实证最为常见

千百年来,中医各派对复发性口疮的病因病机认知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多把口疮分为实证虚症之分,不管实证还是虚症,更多认为“火热”是口疮发生共同病理因素。

在中医临床上治疗时,又主要把口疮的火热分为实火和虚火两大类。

实证火热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厚味,以致心脾积热,复感燥热之邪,热盛化火,循经上攻于口而致肌膜腐烂而成。

虚证主要是因素体阳虚,或病后劳伤过度,真阴亏耗,伤及心肾,阴液不足,虚火妄盛,上炎口腔而发病。

因此,在中医上,无论虚实,均为火毒,壅于脉络,熏灼局部,从而导致粘膜溃烂而形成口疮。

而火热实证口疮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口疮类型之一,采用的治疗古方也很多,像泻黄散、导赤散,都是最著名的经久不衰的经方。

今天我们就花费大力气再次介绍泻黄散。

泻黄散——北宋名中医钱乙名方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为主治脾胃付火证的著名经方。来源于北宋大中医家钱乙的弟子闫孝忠收集老师钱乙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儿科学专著,书中记载该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成为蕾香叶七钱、山桅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坐,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煎服。古今临床以治疗小儿或成人顽固性复发性口疮、舌炎、唇炎等口腔疾病而流传于世。

2008年第4期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上,曾刊发过中国医生应荣花题为《泻黄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疮45例》的文章,介绍观察泻黄散加味治疗顽固性复发性口疮45例,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为84.4%。

再者,2000年的《湖北中医杂志》刊登过中医医生袁莲珍的文章《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例》,文中也介绍了她,应用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62例,取得了总有效率为96.7%的满意疗效。

还有,中国医生胡玲在2009年的《新中医》杂志发文《泻黄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口疮35例》也用泻黄散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口疮35例,总有效率为94.3%。

感觉,这么说泻黄散的良好疗效还是难以令人置信,所以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个现代中医应用写涣散治疗顽固口疮的医学研究。

30名心脾积热型复发口腔溃疡应用泻黄散治疗临床医案

为了获得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和应荣花、袁莲珍、胡玲等几位医生相同的结果,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富国博士在2008年~2010年做了相似的研究,

他选取了这期间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口腔门诊收治的60名西医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为心脾积热型口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名。

所有患者西医诊断按照李秉琦主编《口腔粘膜病》的复发性口腔溃疡西医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

轻型口腔溃疡:溃疡不大,直径一般为2~4mm,圆或椭圆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数目不多,每次1~5个不等。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舌粘膜。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的典型临床特征,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边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一般7~14天愈合,愈后不留疤痕。

重型口腔溃疡:发作时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达10~30mm,深及粘膜下层直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扣之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常单个发生,或在大溃疡周围有数个小溃疡。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发作趋势,如咽旁、软胯、胯垂等。溃疡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痰痕,可致舌尖、鳄垂组织缺损。

疱疹样溃疡: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粘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可达数十个之多,似“满天星”相似溃疡可融合成片,粘膜充血发红,疼痛较轻型口腔溃疡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愈后不留疤痕。

所有患者中医诊断按照郑筱英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口疮心脾积热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症:溃疡大小不等,圆或椭圆形,可由小米粒到绿豆或黄豆大小,溃疡数目较多,可相互融合成片,周围可红肿高起,中央凹陷,局部灼热疼痛,口渴欲饮。次症:面红口鼻灼干而热,烦热,便干,尿黄赤。舌象:舌质舌尖偏红而干,苔黄腻。脉象:脉弦细数。

所有患者排除了其他系统性疾病、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药物过敏者。

治疗方法:

研究组:采用加味泻黄散,药物组成:(详细药方可@中医科院药学博士索取,头条不让公布)。红肿重伴咽喉肿痛者加天冬。每日一剂,在第一次就诊治疗时,连续用药3天,在下一个月按照第一次剂量继续服药三天,巩固疗效,两个月后观察复发。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对照组:口服维生素片10mg/次,3次/天,维生素片0.2g/次,3次/天,在第一次就诊治疗时,连续用药3天,在下一个月按照第一次剂量继续服药三天,巩固疗效,两个月后观察复发。

疗效观察指标:

主要相关症状: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

主要相关体征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大便、小便、舌象、脉象。

证候分级疗效评定。

远期疗效:两组痊愈病例随访分别于病人治疗后二个月、三个月、半年以内以上进行,观察溃疡复发情况。

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病损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用药3天以内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用药3天后第2天症状消失,体征基本消失,溃疡病损全部愈合。

显效:用药3天后第2天症状消失,体征有明显改善,溃疡愈合达2/3或溃疡变浅缩小。

有效:用药3天后第2天症状消失,体征有好转,溃疡愈合达1/3或溃疡变浅缩小。

无效:用药3天后第2天,体征改善不明显,溃疡基本无变化。

远期疗效判定标准:

心脾积热型口疮主要特点为反复发作,有自限性,能自行愈合,因此,,控制复发,对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实属必要,患者发复轻重情况不同,因此,在选择病例进行追踪观察,应注意其可比性。

追踪观察时间为治疗后二个月、三个月、半年以内、半年以上进行,观察溃疡复发情况。追踪观察期间反复发者,下一周期不再进行追踪观察。

研究结果:

中医症状改善效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均较前下降显著,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中医证候分级效果:治疗后中度和重度患者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显著减少,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中医证候疗效效果: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溃疡主要症状、体征效果:治疗前后各指标治疗组和对照组除脉象、小便变化不大外,其他指标包括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变化对显著改善且显著好于对照组;而对照自在治疗前后除溃疡大小、溃疡数目、溃疡充血、溃疡疼痛变化显著改善外,其他改变不大;治疗组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在溃疡数目、溃疡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大便、舌象等改善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其他并无明显差异性。

复发情况对比:分别于病人治疗后二个月、三个月、半年、半年以上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复发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优势。

病损疗效对比:治疗组的病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无论从中医症候分级、症状改善、疗效、复发控制和病损疗效,泻黄散显著好于对西药方法。

泻黄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口疮组方意义解读

泻黄散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载之名方,书中记“泻黄散又名泻脾散,治脾热弄舌。蕾香叶七钱、山桅子仁一钱、石膏五钱、甘草三两、防风四两去芦切焙,上剉,同蜜酒微炒香为末”,水煎服。在临床上,千百年来一直以治疗小儿或成人顽固性复发性口疮、舌炎、唇炎等口腔疾病而流传于世。

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为心脾积热而致,而其病理关键为饮食失节,脾胃熏热炽盛。所以,在这个研究中博士根据其导师临床经验,在治疗以加减泻黄散煎剂,基本药物组成@中医科院药学博士可私信获取。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在这个研究中把石膏火锻外用,可治溃疡不敛,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配青黛用可治水火烫伤,如牡蝠散。药理学研究显示煅石膏主要有解热、提高肌肉和外周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促进吞噬细胞的成熟、缩短血凝时间、利尿、增加胆汁排泄等作用。

桅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桅子可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说栀子“主五内邪气,胃中热震,面赤酒疮髓鼻,白癫赤癫疮疡。”药理研究显示,桅子提取物对结扎总胆管动物的谷草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效主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中用治痈肿疔毒,多与黄答、黄柏、桅子同用,如黄连解毒汤;若配生地黄、升麻、牡丹皮等药用,可治胃火上攻,牙痛难忍,如清胃散。《珍珠囊》中说:“其用有六;泻心火,一也;区分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爆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黄连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提取物有抗溃疡作用。

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为化湿、止呕、解暑。《名医别录》中说:“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现代体医学研究表明藿香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可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智。《本草纲目》记载:“治中恶卒死,客件癫痈,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菖蒲有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肤、肝、脾经。主要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防风可治疗多种皮肤病。《名医别录》记载:“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现代研究表明,防风可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过敏等。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乌梅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裔肉外突、头疮等。《本草求真》说到:“……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痈毒可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主要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在解毒方面应用十分广泛,生品药性微寒,可清解热毒。用治热毒疮疡,可单用煎汤浸渍,或熬膏内服。现代药理显示,甘草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及镇痛作用。另外,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作用。

纵观这儿研究中的加减泻黄散,石膏、桅子、黄连清三焦之火而解毒祛湿。石膏大寒泻热,兼能解肌桅子清心肺之火,使屈曲下行,从小便出石膏、山桅同用,是清降与升散并进,使清降不伤脾胃之阳,升散能解伏积之火。蕾香、首蒲芳香,辛则能散,既可祛奎热、化湿浊,又可辟秽调中芳香醒脾,一以振复脾胃气机,一以助防风升散脾胃伏火重用防风者,取其升阳,能发脾中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此中伏火积热,故方中重用防风,取其升散脾中伏火,且与桅子、生石膏相佐,寓发越于清泄之中,符合《内经》“火郁发之”之义;乌梅生津止渴,改善患者烦渴引饮等症状,使药甘草甘平和中,又能泻火。诸药合用,缓调中土,泻脾而不伤脾,使火热得清,脾胃调和,故口疮自愈。

在实际临床治疗时,泻黄散可辨证应用。如为病程长,反复发作的口疮患者,治法除养阴外,还须兼补肾、清热之法,仍可合泻黄散化裁;如口疮患者胃火盛,口渴厉害的口疮患者,可以泻黄散合白虎汤加知母化裁,其中生石膏的用量宜加大,可至30g或以上;如实火兼失眠者,可以泻黄散合二至丸;如失眠严重者,则以泻黄散合玉女煎加熟枣仁治之。

在中医上,泻黄散这样多的辩证用法,不亏是一个名方。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对泻黄散这个治疗口疮名方,第一次有了如此深入的理解了呢?

本文参考本文参考2010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刘国富博士论文《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泻黄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60例观察(期刊论文)
口腔溃疡是怎么引起,口腔溃疡如何根治,口腔溃疡的中医辨治方法探析 | 道医网
口腔溃疡的原因
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方
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概述
复发性口疮针刺治疗实例及选穴小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