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有一朵花为你悄然绽放

                      一

我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每日里,浴着晨光来到学校,伴着夕阳离开校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着平淡如水的语文生活。我想,我的人生可能就会这样度过。

对于语文教学,其实,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觉得,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教好书,育好人,上好课是自己的职责。为了让自己心安,我认真阅读专业书籍,像春蚕咀嚼桑叶一般,啃噬着一本本在我来说可谓是天书的语文教学书籍,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一点点琢磨着,怎样把自己的课上好,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没想到,坚持一段时间后,竟然成为了习惯。

我在网上建立了新浪博客,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教学感悟和思考。没想到,竟然得当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执行主编梁明书老师的赏识,我写作的教学随笔《教学——女教师最好的化妆方式》一文被其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6期上。

                     二

由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上发表了文章,我有幸阅读到了发表在该刊上的语文教研文章,这些文章,是全国各地老师们思考的总结,研究的结晶,在读中,我感到了自己的鄙陋。语文教研需要深厚的专业底蕴,需要深邃的思考能力,而这些,我都不具备。为了弥补自己语文教研上的先天不足,我必须后天加倍努力。于是,我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认真研读刊中文章,读刊的过程,是向优秀教师取经的过程,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好做法,都成了我思考的对象。而思考是启悟的过程,慢慢地,我对语文的理解加深了,我的语文教研开始步入了快车道。而语文教研也促进了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我的语文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记得一次学完古诗词后,我以古体诗的形式写作了一首藏头诗,为了提高兴趣,我在示范展示中,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说:“我写一首诗,写一位老师,同学们猜一猜是谁?”随后,展示了一首七言律诗:

王师富有教育心,

双手能育读书人。

老辣教法幽默至,

师生共享课生本。

美言点化顽劣意,

师语沁入失意心。

达通稚子生永益,

人师美名传万民。

学生们在我展示完后,开始仔细猜想起来,很快,他们发现这首诗的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王双老师美师达人”,王双老师是谁?此班班主任是也。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地,在下面开始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了。我要求学生也写藏头诗,写出人物的特点来。看到学生们认真写作的样子,我快乐极了,而他们的写的诗歌,也令我愉悦。有一位叫作吕斌雅的女学生,写作了这样的一首诗:

兰心蕙质一淑女,

欣笑嫣然惊四宇。

不甘平庸学海游,

错行罕见一美玉。

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兰欣不错”,夸赞的是班级里热爱学习的兰欣同学。

一位叫作刘东鑫的男学生,不甘示弱,也写作了一首藏头诗:

安于一隅椅上坐,

冰心一片不离桌。

很有君子真风度,

好似古时小甘罗。

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安冰很好”,夸赞的是班级内学不优但品德先的安冰同学。

在这种诗歌写作的训练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也领略了语文的魅力。

语文教学为语文教研提供了生命场,语文教研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而我在这种教与研的双边活动中愈发感受到语文的美。而语文也不负我,近年来,我相继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知识》《教学研究与评论》《语文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教学研究文章,为我的人生打来了另一扇窗。

                      三

但我知道我的寡陋,在语文的世界里,我只是一个荷戟独行的士卒。一个人的行走,终究走不远,也走不好。我渴求同道者指点迷津,为我拨开前行的雾。我理想中的语文教研,是像孔子所说的:暮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谈谈语文,论论教学,不亦乐乎!

如果你有机会见到我的QQ,你会发现,在我的QQ里,最多的就是语文教研群,天南海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的语文教研群有三十多个。这些教研群,每个群都有自己的研究重点,而我就像一只在语文百花园中采蜜的蜜蜂,汲取着语文的营养。语文世界的浩如烟海,使我的汲取总是杯水车薪。我多想像《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一样,拥有语文江湖的吸星大法,把所欠缺的语文知识都收归己有啊!可是,我不能,我只能以自己的勤劳,在语文的花朵上尽力吮吸。

后来,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过一种有意义的教育人生,为生命寻找一片心灵的桃花源,我不畏自己的粗鄙,建立了“吉林语文教师交流群”,希望通过交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建群的初衷,我希望这是一个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语文交流群。可以清谈和语文有关的内容,可以百家争鸣,可以有不同见解。而就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中,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让大脑开出美丽的花朵。

就像前一段时间,在“吉林语文教师交流群”中,四十八中学的石立波老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中,“东西”的词类活用是名词用作动词,还是名词做状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针对这个问题,群内老师们纷纷参与讨论。

孟祥印老师说:“从所处位置看,'东西’应该是名词用作动词。状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弄清楚状语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

刘芮老师说:“'东西’用作'飘荡’的状语,是状语后置的现象,未尝不可。前有'飘荡’为何后面还有'飘荡’,两个动词不觉得麻烦吗?

其他老师也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一条河,在讨论中,交融在一起,汇聚成海,丰盈了每一个人。讨论不一定有结果,也无需有结果,因为,每一个人在讨论中都收获了许多。

“吉林语文教师交流群”成为了我的语文桃花源,在这个桃花源里,我快乐着我的快乐,幸福着我的幸福。

                       四

在我的心中,有一片文学的天空,这个天空很蓝,很高,很纯,很静,曾经的我,对她高山仰止,不敢用我粗鄙的文字亵渎她的圣洁。年岁见长,读书愈丰,我有了想抒发的欲望,于是,惴惴然间,我把对生活的所思所感所想所见都倾注在笔端,没想到,写作也会上瘾的,渐渐地,写作成为了习惯,终于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大量地阅读,啃噬语文专业书籍,漫读小说散文等闲适书籍,随意浏览风俗地理等书籍,目的,就是为了拓展我的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我,渐渐地觉得,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也离不开了写作。

因为热爱文学,我加入了“江山文学网”的山水神韵社团;因为热爱文学,我成为了东北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黑土文学社的一员。

我沉潜在文学世界里,为了如实反映生活,我尝试写作散文;为了升华现实生活,我尝试写作小说;为了评论生活现象,我尝试写作杂文;为了提炼生活智慧,我尝试写作诗歌;为了感悟现实生活,尝试写作随笔。我像京剧的票友一样,寻找着文学创作的乐趣。

因了这种乐趣,我勤于写作,懒于投稿,所以,见诸报端的文字甚少,只是在副省级文学期刊《唐山文学》和教师写作的领地《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上偶有墨痕留存。

现在,文学创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喜欢写作,喜欢这种与语文有关的休闲方式。

粗略算来,现在,各种文体的创作,已有近百万字的积累了。看着一篇篇曾经写过的文章,我的心中总是会蒸腾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我知道,我不会停止我的写作,这样的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

文字是一个奇怪的精灵,它能够让我安静下来,使我的思想变得深邃。很幸运,语文教研和文学创作这朵双生花能与我相伴,并为我悄然绽放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第46篇:【教研有味】之论文发表(2012—201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茄子溪中学“一二三”优效课堂有成效(转)
【教研微课】滕王阁序
聚焦三口课堂,引领八校研究
分享思想盛宴,碰撞智慧花火 —— 全国第二届“作文高端论坛暨新作文实验联盟活动”会议综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