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式主义:数学课堂不容忽视的误区_教学反思_教育教学_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形式主义:数学课堂不容忽视的误区

 

 

作为一名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者,我们追求活泼开放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任何理念的实践,都有一定的阈值限制,超越这个阈值,就会走入一个课堂教学的误区。比如:

 

 

一、过分强调对概念的描述,忽视概念所蕴涵的数学实质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非常注重概念的严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积极的。但若强调过分,就容易产生吹毛求疵的现象,进而形成形式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如:

 

 

1、咬文嚼字

 

 

小学数学的概念较少用字母符号表示,绝大多数采用语言描述。因此,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追求“咬文嚼字”的境界。应当明确:其一、“咬文嚼字”一般处在概念形成过程的后阶段,并且常常需要和观察、析例(包括正例和反例)等教学活动相结合;其二、并非所有概念都需要咬住个别字词不放。

 

 

例如,关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材的描述是:“平行四边形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教学时,再三启发,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是“四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四条线段搭起来的图形”,就是没有学生想到用“围成”这个词。于是,有教师制作了一个课件,用动画表现一只小虫被困在平行四边形内,左冲突出不去,另一只小虫在开口的图形内进出自如。实践下来,还是没有学生自发地使用“围成”这个词。只有一个学生说到了“平行四边形是四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教师仍不满意,又想到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即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自己先有意识地使用“围成”这个词来描小虫被困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然后模仿使用。

 

 

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煞费苦心,为的是从学生嘴里说出某个词,是否必要?事实上,用“四条线段组成”或“四条线段围成”来描述平行四边形,都有漏洞,都能找到反例。因此,认为用“围成”比用“组成”更准确,有如“五十步笑百步”。其实,对于平行四边形之类不作严格刻画也无妨的概念,教师说明一下“……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过分在文字描述上花力气雕琢,实在意思不大。正如桌子、椅子这样的概念,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能正确识别,但要给出定义却比较困难,即使有了定义,作用也不大。所以,对这类概念的条文,淡化为好。

 

 

咬文嚼字发展至极端的另一种表现是扣标点符号。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除了给出“一句之别”、“一字之差”的题组练习之外,还设计了“一号之异”的对比题供学生辨析:

 

 

300页的书,前5天平均每天看10页,剩下的10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00页的书,前5天平均每天看10页,剩下的10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该练习的设计意图是,由于逗号改成了句号,使得看似一样的两个问题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前一题求后10天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后一题求前后15天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明明可以说清楚也应该说清楚的地方,故意含糊其词,这种训练,即便有效果,也实在是难为了学生。

 

 

话又要说回来,反对死扣字眼,并不是不要关注叙述,而是“适可而止”,既注意考虑严格叙述的必要性和实际效果,同时以宽容的心态去评价、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概念实质的领悟。

 

 

2.思维定格

 

 

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曾一度追求“讲深讲透”。现在,仍有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学生思维被格式化的不正常现象。

 

 

例如,曾见过这样一道选择题:

 

 

梨树的棵数-(   )=梨树比桃树多的棵数

 

 

A. 梨树的棵数  B. 桃树的棵数    C.和桃树同样多的梨树棵数

 

 

标准答案是C。为什么不能选B,理由是“怎么可从梨树里去掉桃树呢?”

 

 

又如,在一节教学分解质因数的新授课上,教师安排的练习几乎都是围绕着分解质因数的形式做文章。如,判断题:

 

 

15分解质因数,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学生读题时教师提醒,这里的“正确”含书写规范)

 

 

1)15=1×15          )(2)15=1×3×5 (   

 

 

3)3×5=15           )(4)15=3×5       

 

 

5)15=5×3           )。其中(3)、(4)、(5)式并无实质区别,但学生只有判断(4)式正确,教师才认可。理由是必须从左往右看,从小到大列。

 

 

还有不少无关宏旨的细节问题,如:“几份”、“几个”中的“几”是否包括1?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一条线段还是一个长度?“x÷4=3……1”是不是方程?等等,往往令教师陷入无谓的争论,徒费精力。以“x÷4=3……1”是不是方程为例,是与非,双方都摆了一些论据,谁也说服不了谁。要是换个角度思考,这样的方程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有出现的必要吗?如果把它改写成x÷4=3.25或(x-1)4=3,问题就不复存在。为什么偏要在学生学习小数、分数之前,采用小学特有的表示方法写出这样的方程去为难学生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培英:警惕数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教材视窗】“图形的认识”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特级教师曹培英//曾有一节数学课让我深感震撼!
安阳小升初历年数学真题 长度分别为、、、的线段各两条,下面(   )的四条线段一定可以围成一个高是的平行四边形。A.和各两条B.和各两条C.和各两条D.和各两条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4.1 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关系)导学案
十大核心概念之推理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