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趣盎然的《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七言绝句。题目《小儿垂钓》也就是这首诗所反映的中心事件——一个扎着蓬头的小孩如何学钓鱼。在诗中,诗人截取了孩子垂钓中的一个特定的镜头来描状:正当一位蓬头小孩侧身坐在莓苔之上,青葱的草儿掩映着他的身体,专心致志地垂钓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路人,想向他问路或者是打听其它一些事情;小孩因为担心水中的鱼儿受惊,因此向他直摇手。这其中,“怕得鱼惊不应人”精妙绝伦——生怕鱼儿受惊不再回应人:咬钩,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垂钓小儿此时的心理。因此,这首诗尽管只有短短四句,28个字,但构思却是相当精巧,生活情趣非常浓郁,可以让人长时间把玩。
胡令能为什么能把小儿垂钓写得如此传神与生动?也许他真的曾经从神仙哪里得到什么——传说有一天一个仙人来到胡令能家,脱光他的衣服,不打麻醉药,先割开他的腹部,把一卷书放在他淋漓的血肉中;缝上后,又轻轻割开胸部,还是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心脏旁,缝上后只见满地鲜血;仙人离开,胡令能从此便会写诗了。但我更相信,也许他对垂钓饶有兴趣甚至就是钓友才是他《小儿垂钓》写得如此生动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作为唐代贞元、元和时期诗人,跟很多同时代的诗人不一样的是,他属于“隐者”,隐居于圃田(今河南中牟县)。而我们知道,隐士之人对于“垂纶”往往情有独钟。比如说姜太公、严子陵。所以,胡令能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应该与他对垂钓的深刻了解甚至喜好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古代,对孩子们来说,垂钓无疑也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从唐代的另一位诗人——当然名气和影响显然要远在胡令能之上的杜甫的《江村》一诗中,“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可以看出——在那个属于农耕时代,家庭经济状况还又相当拮据的情况下,选择自己动手制作钓钩,应该属于比较寻常的现象。就是在时代进入20世纪,工业文明取代了农耕文明,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算很差的我,也曾经在10岁上下,将缝衣针放在炉火上烧红,然后将其敲弯作为钓钩的故事。
不同的时代的孩子,游戏的方式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垂钓无疑是对他们极有吸引力,也历经数千年而不改的传统游戏。为什么?或许这与垂钓作为人类最早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有其存在与传承的价值有关;但毫无疑问,也应该与这一游戏的独特魅力——在垂钓的过程中,人可以走向自然、亲近自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无比的愉悦有关。而在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变得飞快,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压力自然也非比寻常,所以,为了健康,为了更高的生活质量,垂钓依然拥有其独特价值。可惜的是,因为学习太过紧张,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走向河边,挥杆垂钓的,所以,也就失去了本来也是属于他们的这一群体的游戏方式之一的垂钓。
所以,读《小儿垂钓》,让人忍俊不禁,但联想到某些现实,不免又有些黯然神伤。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将孩子们从升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或者说,小儿垂钓的场景何时能够重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萌宝古诗小学堂▕ 《小儿垂钓》
解读胡令能《小儿垂钓》:一个曾经的补锅匠,写了一首入选小学课本的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修补匠替小孩写首诗,不料流传千古,常年入选语文课本
补锅匠梦到有人为其破腹塞书,梦醒后从此能诗,他的一首诗如今的小学生都会背!
一天一首古诗词 |《小儿垂钓》唐 胡玲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