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顺面谏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梁记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太后颇事妆饰,数出游幸,元顺面谏曰:“《礼》,妇人夫没自称未亡人,首去珠玉,衣不文采。陛下母临天下,年垂不惑,修饰过甚,何以仪型后世!”太后惭而还宫,召顺,责之曰:“千里相征,岂欲众中见辱邪!”顺曰:“陛下不畏天下之笑,而耻臣之一言乎!”

这里的太后,指的是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胡氏,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因为丈夫去世很早,而她那时大约20多岁,加之感情又很丰富,所以,她后来有过好几段风流故事。而《资治通鉴》里记载的她喜欢扮靓自己时常出游,是在她被权臣刘腾、元义幽禁于北宫,再度复出之后发生的事儿——我们能够想象的是,这时的她重新获得了自由,一定非常珍惜它并希望再次绽放自己。

但是,让胡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时在朝中担任侍中(事实上的宰相)的元顺居然在这时候,拿《诗经》中对于寡妇的要求,提醒她意自身的仪表——不宜戴头饰,不宜穿华服,要用“母仪天下”的标准要求自己,否则,像她这样年近不惑,过分修饰,是无法为后世之人做出榜样的。而胡太后被他这番话说得满脸通红是必然的,但心中有些不舒服同样也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回到宫中之后,她对元顺责备道:我把你从千里之外征召回来,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当着众人之面羞辱我吗?

胡太后这话说得有些重,但是,不是这样重,又如何能够表达她心中的愤怒?就元顺的仕途来说,不是那么顺坦,而之所以如此,又是因为他的个性相当耿直不为人所容。所以,他此前长时间被外放,在地方上担任刺史一类的官职。这样的现实显然是自以为有才,也很有抱负的元顺无法满意的。是胡太后把他从地方上征召到朝廷担任侍中,方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在这样的背景下,鉴于胡太后曾经长期临朝听政,以及她对朝政的巨大的影响力等,作为朝廷侍中的元顺,在这样的时刻,对他而言最为有利的选择是什么?是对胡太后的尽力逢迎讨好,而不是处处跟胡太后过不去。并且胡太后既然能够把他从千里之外召回,自然也能够把他依旧外放到千里之外。所以,元顺常态之下应该是对胡太后唯唯诺诺。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是元顺予以强有力的回击:陛下为什么不害怕天下人讥笑,而只为我的一句话感到羞耻呢?

对于胡太后不能遵守封建时代的“妇道”,到底是错还是对,以及元顺是不是该对此提出批评意见,今天的我们可以商榷——就我个人而言,我以为基于人性与人情,胡太后的做法至少是今天的我们应该理解的。然而,对于有恩于自己,并且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胡太后,元顺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坦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以为反映出的是元顺内心的至公,并且值得我们称颂——一个国家如果做臣子的都能像他这样,亦即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安危得失置之度外,那么,恐怕想不兴旺发达大概都不可能。

可惜的是在北魏末年,像元顺这样敢于面谏的臣子太少了。或者说那年代太多的为臣之人心里掂记的都是自己的小九九:个人的地位能不能更高,住的房能不能更大,拥有的财富能不能更多等等。因此,在这个故事发生10多年后北魏就覆亡了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后妃列传:北魏胡太后
768、裴楷 王份 王景文 崔光
每与人异,亦何可久(资治通鉴卷一二九之十)
官场的义与势
一代良臣.. 魏徵
想切割关系,又不想承担骂名,不如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