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力”胜“天资”

“曾子七十乃学《诗》,荀卿五十始学《礼》,公孙弘四十方读书,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授《孝经》,而皆成大儒,早慧者莫敢望焉。岂其不慧于初年而顿悟于晚岁?抑由啬于天资而胜以人力也?夫子谓‘参也鲁’,而曾子竟以‘鲁’得之,人可以资钝而自弃哉?”

这是明人谢肇淛在他的著作《五杂俎》“人部”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探讨的是人的“天资”与后天的努力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在谢肇淛看来,早慧现象确实存在,但一个人仅仅靠“天资”是不行的;也可以说,对任何人来说后天的努力则更加重要。为证明这一点,他列举了春秋末期的孔子的学生曾参,战国时期的荀卿,西汉时期的公孙弘、朱云,西晋时期的皇普谧等属于“大器晚成”的大儒的例子。

对于谢肇淛所说的“曾子七十乃学《诗》”,是否符合史实,我以为可以讨论。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曾子至少其一般性接触《诗》应该更早一些。因为《诗》相传那可是孔子编撰的“古籍”,作为他的门生,自然有可能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听他的老师讲授过;该书编成之后,也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读者。但是“参也鲁”,那可是孔子亲口所言——“鲁”有笨拙、直率的意思,显然有些不太中听,可这应该就是曾子的真实情况。而其他数位大儒也都属于顿悟型或者说刻苦型则是毫无疑问的。——所谓“顿悟”,我以为必然要以刻苦和努力做铺垫、做前提,因此,它与刻苦和努力这两者应该是相通的。

人的“天资”有高有低这是事实。而一个人的智慧假如能够更早地体现,那么,便可以称是“早慧”。“早慧”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小小年纪就能够“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自然更容易得到周围人们的称许乃至喜爱。假如搁在今天,那么,则有可能意味着你在升学竞争中可以轻松胜出,上重点、读名校、更早谋得更好的工作岗位。所以,作为家长,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慧、也可以说是“神童”?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的一点是,“早慧”的孩子毕竟是个别、是特例。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其智力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智力上的差异有,但一般而言不是很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属于先天的智力上的差距对于他们的事业的发展、个人的前途等的影响会越来越小。反过来说,哪些因素对这些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是他们刻苦和努力的程度:纵观既往中国历史,属于“早慧型”的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足迹的并不是很多固然是证明;而谢肇淛在这里所举的那些属于大器晚成的大儒们也是证明。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人力”胜“天资”?

人在天资上的差异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什么?是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工作的态度。亦即并非属于早慧与天才的我们,是可以通过刻苦与努力,来改变现实与命运的——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是这样,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因此,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拒绝自暴自弃;也还要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少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多些踏踏实实的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命题作文“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优秀范文
论命运冯友兰
《围炉夜话》3|贫穷时节俭是自救良策,笨拙者勤奋是成功的捷径
震惊了!!!原来学霸的努力程度这么可怕!!![流泪][流泪]有人
为学-- 清 彭端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