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敬乡村教师

我昔日的一位同事——30多年前,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在一所乡村中学任教时的同事张老师,前几天过世了,这让我无比感叹:我在那所乡村中学任教的6年时间里,先后共过事的校长、老师、校工大约有20多位。在已经辞世的昔日同事里,张老师应该算是高寿的了——他今年应该是80岁。而据我所知,我这些已经辞世的、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学校的同事,辞世之时最年轻的只有四十八九岁;更多的人则是在六十到七十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寿命显然远低于眼下全社会的平均寿命。

我是在1980年底来到那所乡村中学先是实习后来则是任教的。张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是这个学校的第一高度——他的身高近一米八,在同龄人中相当突出。可他又是精瘦精瘦的,看上去一阵风都有可能把他刮倒。为什么?身体的本钱不够雄厚、身体有病是一个方面,而乡村教师相对艰苦的生活也是原因之一。

我任教的那所乡村中学,距离县城不能算是很远,但是,即便是骑自行车也要近一个小时。所以,尽管张老师跟其他一些老师家在城里,平时也是不回去的。在学校,像他这样年龄稍长一些的老师——当时他四十出头,在学校里一般也就是三点一线:宿舍——厨房——教室。这里是不是少了什么?比如说办公室?没有!为什么?因为在我刚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学校是没有办公室的,老师们备课、批改作业都是在自己的宿舍里。那么,学校教师开会、学习怎么办?多数时候就在学校的食堂里。在这里,两张八仙桌拼成一张,大家吃饭、开会学习之类,都在这里。

条件艰苦,并不仅仅反映在办公条件差,而宿舍、伙食这些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就记得,那时候学校有部分教师住的还是草房。至于吃的,如果炊事员会到城里买菜捎回烧饼,就有干有稀了;而假如炊事员不去城里买菜,那就只能一样——稀饭。中午多数情况下,伙食还行,多是一荤一素。晚上呢,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手擀的糊糊面。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经常断电,所以,每个老师的宿舍里都备了一盏煤油灯。那昏暗迷蒙的煤油灯,我们就着它备课、改作业,也有时则是就着它小饮——一些年轻教师为了消除寂寞,晚上会到附近农家找些鸡蛋,买上一斤半斤的猪头肉小聚。不过,在我记忆里,张老师很少参加这类聚会。这应该与他更多家庭责任有关。

转眼近四十年过去了。我在这所农村中学任教六年之后,回到了城里,还有其他一些年轻人也都陆续进城了。但是,张老师一直坚守在这里,并且把自己的一辈子献给了乡村教育。尤为让人感叹的是,相对于我们这些晚辈,张老师们的牺牲真的很多很多,获得的却很少很少。具体说来,他们牺牲的的不仅有自己的青春,还有个人发展等等。举例说,据我所知,张老师以及另几位与他一样一辈子呆在乡村中学的老师,到退休了,职称还仅仅是中级。为什么?农村学校的工作相对艰苦,专业进修更加不易,同时,职称晋级的机会也少——至少从前是这样。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活条件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远胜往昔了;但是,总体而言,与我们的城市里的学校诸多方面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们真的应该由衷地向无数与张老师一样的乡村教师致敬。因为正是他们用知识点亮了我们的乡村,也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乃至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思中学是一所创造神奇的乡村中学
闪亮登场|陆德官:龙须河畔的阿凤大鼓
「新关注」心痛!中宁一乡村教师倒在放假前一周!去世前还在维修教室暖气……
那一间小屋
苦乐年华
湖北麻城:追忆下放乡村的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