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交之事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亦即中国人把人际关系看得很重很重,举凡亲人、朋友、同事等各色人等,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予以必要的关照。这样的社会,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当大家彼此都把人情看得很重的时候,激烈的矛盾与冲突自然会少去很多,社会也会温暖、和谐与稳定许多;但是,假如因为人情而对某些人与事视而不见,让法律形同虚设,那么,久而久之,这样的社会必定会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因此,如何把握分寸处理好具体的人和事,对于我们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规箴》中讲述了一则很有趣的故事,这故事可以让我们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晋元帝时,廷尉张闿住在小市场上,他私自设置街道大门,每天关门很早,开门却很晚。附近的百姓为这事很发愁,就到州衙门去告状,衙门不受理;终于弄到去击登闻鼓的地步,可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大家听说司空贺循外出,到了破冈,就联名到他那里告状。贺循说:“我被调做礼官,和这事无关。”百姓给他磕头说:“如果府君也不管我们,我们就没有地方申诉了。”贺循没有说什么,只叫大家暂时退下去,说以后见到张廷尉一定替大家问一问这件事。张闿听说后,立刻把门拆了,而且亲自到方山去迎接贺循。贺循拿出状辞给他看,说:“这件事本用不着我过问,只是和您是世交,为了您才舍不得扔掉它。”张闿惭愧地谢罪说:“百姓有这样的要求,当初没有立刻了解到,门早已拆了。”
在晋代,廷尉是管理天下刑狱的高官,因此,当张闿私设街道大门的时候,老百姓们即便是有意见,可想要通过正常途径告倒他,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你看,州衙门甚至都拒绝受理,哪还谈得上胜诉的可能?最后老百姓们瞅准贺循外出的当儿,联名告状,也仅仅是无奈之举,把死马当作活马医了。当然,他们之所以瞄准的是贺循而不是别的哪个朝廷官员,一定是有他们的道理的,比如说,或许此前贺循就有“清官”之美誉,也敢为老百姓说话。而贺循在处理这个本来挺棘手的问题的时候,表现出的智慧让人印象尤其深刻:他先是以自己是礼官而非刑官为由拒绝受理,而后又让百姓退下,表示自己日后见到张闿一定会替大家问一问,给大家留下了解决问题的希望。——在我看来,这时的贺循一定已经预见到了老百姓向他告状的事儿,张闿迟早会知道;知道了,一定会有所动作。
贺循无疑是聪明的:既然他们家和张闿家是世交,那么,两家人平时必定多有往来。多有往来,又同在朝廷上做官,因此,彼此的个性和思维必然有所了解。所以,张闿在探听到贺循已经介入此事之后,立刻把门拆了,肯定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换个角度说,张闿对贺循的个性和想法也同样十分了解——跟贺循硬碰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改弦易张,顺应百姓的要求,也给贺循一个人情呢?此外,我们不能不说的另一点是,这张闿显然属于还是有一定的法制观念、其良心尚未泯灭的人;我们可以说,是外部的贺循的巧妙的旁敲侧击与他内在的良心发现,让他最后选择了知错就改。而这样的结局,对大家来说是最圆满的:对贺循来说,避免了两家人的翻脸,伤害了双方的感情;就张闿来说,则避免了可能的在皇帝面前的“对簿公堂”。
法律则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人情是社会的润滑剂,这两者各有各的作用而缺一不可。晋代的贺循在处理世交问题上体现出的智慧,让人称道。

“喜欢”你就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你一下又何妨?
中国百姓传统生存观
吃惊!唯一没有保安的“衙门”竟是这些单位
说说“本官”糊涂
[年终图片] 百姓办个事有多难?看这些奇葩新闻就知道了
使“天下无冤民”的一代执法名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