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一些同情和理解
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云游四方的士人靠卖书画生活,在京城里纳了一妾,非常喜欢她,每次碰上宴饮,必定要袖藏糖果饼饵之类的东西带回去给她。不久士人得了重病,在弥留之际他吩咐小妾,在他死后她可以嫁人,但要定时祭扫他的坟墓。后来小妾真的就改嫁了,娶她的那人对她同样很喜欢。但是小妾总是不时想起昔日那一位对她的感情,每天晚上必定会梦见跟前一位同床共枕。再后来她得了重病,临死之前她在枕头上对后夫磕头说:我跟前夫的感情很深,委实无法忘记,希望你在我死后,能够将我与前夫合葬。她的后夫后来果真按照她的遗愿做了。 
这个故事有些感人。感人在哪里?在靠卖书画为生的那位士人,在自己快要离世的时候,还能考虑到小妾此后的生活,建议他改嫁;小妾不忘此前的承诺,死后也要与前夫合葬在一起。而这种相对而言较为坦荡与旷达的心胸,言而有信的做人,是不是值得我们欣赏?
不过,也有人对小妾的做法提出了严重的质疑:她再嫁,是对不起前夫的;改嫁了,却又心里想着前夫,是心存二心,对不起后夫的。因此,这女人可谓“进退失据”。提出这一质疑的是谁?是纪昀。而一个叫何子山的先生则表示,忆而死,何如殉而死乎?——大意是说老是惦念前夫,不如为他殉情。而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属于苛求: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寡妇来说,在娘家已经没有一人的情况下,不改嫁,那她又如何才能生存?改嫁了,想要将从前的人和事完全忘记,容易吗?至于说到为前夫“殉情”,那我们不能不说的是,真的具有这样的勇气的人还是少了些,也无论是男人女人、古人今人。既然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一个小女子做到呢?
比较下来,我可以接受的是纪昀故事最后何励庵先生的观点:“《春秋》责备贤者,未可以士大夫之义律儿女子。哀其遇可也,悯其志可也。”——其大意是说,《春秋》一书中,对“贤者”在道德上高标准严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用衡量士大夫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普普通通的人们,我们为其遭遇哀痛,同情他们的想法就可以了。而那位先嫁士人后改嫁的女子,不只并非士大夫,而且也非大家闺秀,乃极为寻常的一介小女子罢了,因此,拿太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她,是不是有些过分?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是不是该多一些同情、多一些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
唐代女性的不幸与唐人的女性观
民间故事:穷汉走夜路遇丑女,她说只要娶了她,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王安石放小妾与仆人成婚的故事是怎样的?
袁灿兴:纳妾与扬州瘦马
名妓柳如是从良嫁人后又为何红杏出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