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帝之左右
“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句,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对后主刘禅的谆谆嘱咐。至于为什么他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这个?那是因为所谓贤臣,一定是能够在皇帝面前,不管皇帝是不是开心、是不是高兴,能够实话实说的人。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福祉。但是,贤臣的实话肯定没小人的那些花言巧语好听与受用,所以,做皇帝的远离贤臣、亲近小人或许才是常态。故此,诸葛亮不能不对刘禅再三强调、耳提面命。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中,也有一则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待在皇帝左右的故事: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鉴赏的音乐家)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庾稚恭名庾翼,稚恭是他的字也可以说他的别名。这故事讲的是他在荆州做刺史的时候,曾经向晋武帝司马炎进献过一把羽毛扇。谁料到晋武帝对这把扇子是不是新的产生了怀疑。而假如这把扇子真是使用过的旧扇,那么,事态有可能十分严重:这是有可能被认定犯了“欺君之罪”的,一旦真是这样,那么,恐怕庾翼不只是他的刺史能不能继续做的问题,而是有可能获罪、甚至死罪的。幸好侍从皇帝左右的刘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晋武帝:柏梁台那样高大的楼台,是工匠先处在里面;管弦齐奏,也是知音和乐工们先审察它的音。因此,庾翼进献扇子,显然是因为它好,不是因为它新。
刘昭这番话应该是实话实说:就跟高大的楼台与各种乐器一样,工匠必然是最先接触它们的人。对庾翼来说,之所以把羽毛扇进献给你皇帝,不是因为它有多新,而是因为它真的好——刘昭的言外之意是,庾翼委实很有可能首先使用过它,是在感觉到它的好之后才进献你晋武帝的。刘昭这样的说法,最后显然得到了晋武帝的认可,所以,一场可能的灾祸被轻松化解了。但是,是不是刘昭这样的解释也有可能不为晋武帝接受,进而让晋武帝龙颜大怒,不只拿庾翼问罪,而且可能殃及池鱼——让刘昭也吃不了兜着走呢?至少这是一种可能吧?所以,挺身而出为庾翼解围,不只需要表达的机巧,首先需要的是胆量——说真话的胆量。
一般而言,伴随在皇帝身边的人,察言观色,顺着皇帝的心思说话,是最为安全的。所以,在晋武帝怀疑庾翼进献的羽毛扇是“故物”的情况下,最保险的做法是同样表示怀疑,甚至一口咬定庾翼此举有“欺君”之嫌。如此这般,通常说来,可以讨得皇帝的欢心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让庾翼送命,也让朝廷少了一个干才。
在我看来,只要是人,几乎没有不贪生怕死的。在势头明显不对的情况下,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人喜欢扯顺风旗——居于上位的人可能怎么想,那么,他身边的人就顺着他的心意怎么说。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不是可能贻害国家与社稷呢?一个国家和政府,更需要什么样的人呢?因此,庾翼后来在听闻刘昭向晋武帝直言之事后,才会由衷地感慨“此人宜在帝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手上的羽毛扇,到底什么来历?其中真的暗藏玄机吗?
挥舞羽毛扇的是诸葛亮还是周瑜?打开扇子的历史让你大吃一惊
你从未看过的古董扇子
王景润行書《前后出师表》
对扇子的回想
世说作业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