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避诛戮?
隋朝之时,曾经发生过一起千人冤案:某地发生了一起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追捕嫌犯。结果,被发现并予以逮捕,通过严刑拷打,被迫承认自己是盗贼的超过了两千人。隋炀帝下令将这两千人在同一天全部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感到奇怪,经过调查发现,这其中有六七人案发时原本就关押在别的地方,盗窃案发生后才放出来,是因为屈打成招的。进一步的推究显示,这两千人中,只有九个人当时的行踪不甚清楚;官吏中有认识这些人的,证明其中四个不是盗贼。然而,因为隋炀帝斩立决的命令已经下达,所以,有关部门最终没有把真相上报,而把这两千人统统杀掉了。
这个发生在隋朝的重大冤案,是隋朝被唐朝取而代之以后的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与一班臣子谈论隋朝统治的得失的时候,由魏征提及的(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魏征为什么要重提这一经年往事?大概与他对隋朝的滥刑深恶痛绝,希望唐太宗的治下能够少一些这样的冤假错案,政治清明、百姓幸福有关。而从这件发生在隋朝的重大冤案中,唐太宗得出了另外的感悟:“非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唐太宗与隋炀帝就历史评价而言,显然不是在一个等次上——前者是公认的明君,而后者则是公认的昏君、暴君。而有统计表明,唐贞观四年,全国判决死罪的只有29人也是很好的证明。但是,他们其实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如说,他们都是帝王。既然同是帝王,那么,至少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存在相通的地方,比如说,都希望自己屁股下的龙椅能够坐得更稳、更长远一些。又比如说,如果国家治理出了问题乃至大问题,他们有可能更多地从臣子们的身上去寻找原因——把责任推到他们身上。而就隋朝发生的这桩千人冤案来说,隋炀帝无疑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他十分昏聩闭目塞听与自以为是,一桩盗窃案怎么会株连这许多人?如果不是他平时独断专横,听不得人的不同意见,那么,负责刑狱的大理丞张元济等,又怎么可能已经基本弄明了真相,却没有将真相如实上报?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有一定的甚至十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或者说,能够冒死向皇上进谏的人可能也有,但绝对不会很多,更多人的一定是在对于自身安全来说,并不会有太多的危险的情况下,方才可能进谏。因此,对于居于高位的人来说,如果你真希望你的属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至敢于向你提出批评意见,最为重要的是,你该具有宽广的胸怀、非比寻常的气度,亦即俗话所说的“容人之量”。当然,就唐太宗李世民来说,他这方面做得是相当不错的,所以,他的身边才会拥有如魏征、杜如晦、王珪等一众“谏臣”。然而,想要更多的臣子都能进尽忠言,开明与民主乃是前提条件。
换句话说,对于“谏臣”们来说,假如他们遇上的是“明君”,那么,是根本无需“不避诛戮”冒死进谏的;向皇上进谏之前,先给自己准备好棺材,乃是多余的。而假如他们碰上的是昏君,那么,即便是你让他们敞开心扉知无不言,他们也很有可能如张元济们一样,明明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未必会向你吐露。为什么?因为他们早已摸透了你的脾气,早就知道了假如“谏言”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敢呀。所以,创造一个无需臣子们“不避诛戮”,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表达的环境,比起简单地要求臣子们“不避诛戮”显然更加重要。而就这一点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做得是很不错的,堪称为政者的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听魏征讲依法治国
中国古代的谏诤传统
【仁学(八)】作者:谭嗣同
17晏子故事
史上第一状元郎
隋炀帝嫉贤妒能:剔人下巴然后处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