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方超:讨论教育的“卷”毫无意义

又到了开学季,教育“卷”的话题再次热闹起来。就这个话题,我简单谈一点看法:

1、教育的目的

在谈论“卷”的话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白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育为什么会存在。

其实,不管古代还是现代,也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官方主导的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工具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人”。

我们理想的教育,是培养“人”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但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必然与“工具人”的要求格格不入,不管东西方都是这样。

也因此,欧美才不断地出现教育新理念和新尝试。我们国内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在不间断地做教育实验。

这种尝试和实验,只限于小范围,不会也不可能大规模推广,因为并不适用于更多孩子,而且也并不治本。

虽然现在国家在推行新高考,试图逼迫更多孩子从高中阶段就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但这种高考改革依然是“工具人”的角度。

官方主导的教育,永远也不可能变成培养“真人”,要培养“真人”,只能依靠家长的自觉,依靠我们个人的觉醒。

2、教育的“卷”

说到教育的“卷”,任何“竞争”都会出现卷。只要面对的资源是有限的,“卷”就不可能停止。

东方看重文字成绩,这是由于科举文字成绩决定能否做官导致的,毕竟做官是古代的唯一出路。但是在汉代举孝廉时,老百姓在干嘛?在“内卷”谁更“孝”24孝,汉晋两代13个。那个时代不看成绩,只看谁更能“孝”出新花样。唐代也“内卷”过看谁更能做隐士,“终南捷径”就是在说这一现象。

欧美也卷,中产以上都在卷艺术、体育,这是基于欧洲长久以来的“贵族文化”。贵族不需要考虑生存,而艺术和体育是他们社交所必须的。欧美下层民众中,依然在卷成绩,成绩也是他们唯一的上升路径。印度也在卷成绩,《三傻大闹宝莱坞》就在描述这一现象,毕竟印度的好大学更少。

只要是选拔制的,需要淘汰的,需要竞争有限资源的,必定都要卷,不卷A就卷B

因此,我才说讨论教育的“卷不卷”根本没有意义,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让“卷”变得“不卷”也是徒劳,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也许有一天,国内真的不再“卷”文字成绩了,那么,一定是在“卷”艺术、体育、科技,这是必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幼儿园小朋友都在学编程。

对于教育工作者,对于我们父母朋友们,我们的重点不应该是研究卷不卷,如何不卷,而是研究如何让孩子更积极地追随内心,更乐观地面对人生,更畅快地活出自我。

要实现这种破局,只能靠我们民间的有识之士,一声一声地呼吁,唤醒一个又一个家长。

这才是根本。

3、活出自己的天赋

我们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活出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天命”、实现自己的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种要求将会更加迫切,因为AI将会替代越来越多的职位。

谁又能跟AI竞争呢?

我们能做的,唯有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支持子女、后辈、亲朋好友都能去追随自己的内心。

如此一点一点改变,也许三代人、四代人以后,我们的社会才会真的有所改进。虽然“卷”的现象未必会消失,但一定会活得更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与美,冲突时如何取舍?
“教师父母”岂能如此逼孩子“成功”
新学期必备|3大“苦学”变“巧学”绝招!
同一个班上,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是这5个关键词(转给家长)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筛选而是提升
教育的目的是德性(王伯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