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方超:寒门出贵子,还是豪门出贵子?
好爸妈家长学苑以积极心理学和传统文化为基础,促进自我关系、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助力家庭幸福。1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有朋友写文章说,自己从小相信“寒门出贵子”,如今却发现自己只是“牛马”。文章举例范仲淹、包拯、岳飞、海瑞,说他们给人的印象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但实际上要么是官宦世家,要么是豪绅大户。文章感叹,别再用寒门出贵子压榨自己了

这篇文章是否有道理,我不做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都有站在自己角度的一些思考。不过,“寒门出贵子”这个话题是很有讨论价值的,涉及到“人才”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样的教育有效

人才——也就是“贵子”——的产生,与“寒门”“豪门”并无关系。

寒门出贵子的,有之。不然这句话就不会产生了,虽然绝大多数只是普通人。

纨绔少伟男的,更多。自古“富不过三代”屡见不鲜,因此古人才重视家训。

人才的产生,与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教育,密切相关。

教育不等同于读书,不是说读了书就是受了教育。读了书,不成器的比比皆是;没有读书,成大器的也史不绝书。

由此,问题也就转化为了,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我的观点是:有效的教育,是能让孩子养成积极品质的教育。

哪些积极品质呢?比如: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真诚、勇敢、坚持;友善、仁爱;领导力、团队精神;谦虚、谨慎、自律;乐观、感恩;等等。

孩子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家族的“贵子”,在于是否具备这些积极品质,而不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碌碌无为的比比皆是,初中高中辍学的成功人士也屡见不鲜。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积极品质:

  • 有好奇心,才会乐于探索;

  • 热爱学习,才能精进不辍;

  • 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顶峰;

  • 有领导力,才能团结众人;

  • 谦虚谨慎,才会不坠深崖;

  • 乐观感恩,才能积极奋进;

……

自古成就伟业的人,或者往小里说,能成“贵子”的人,无不是具备这些积极品质的人。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具备所有品质,但只要能具备其中的几个,就足够完美、足以成才了。

原因很简单,只有养成这些积极品质的人,才有可能“自我觉醒”,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靠着强大的内驱力在前进、靠着强烈的使命感去探索。

一个靠着外力驱动的人(被逼着读书),一个随波逐流毫无主见的人(被逼着择业),断然是不可能成为“贵子”的。

顶尖人才的共同特征

我们来看一些证据。

Who Was系列是英语世界广受好评的儿童版人物传记,共有35本,包括科学家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艺术家达芬奇、莫扎特、弗兰克·赖特、毕加索、迈克尔·杰克逊;发明家爱迪生、贝尔、亨利·福特、迪士尼、乔布斯;社会活动家甘地、特蕾莎修女、曼德拉、马丁·路德·金等35位杰出人物。

有研究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这35人的童年:家庭出身、父母影响、教育经历、个性特征。结论如下:

  1. 绝大部分来自中产及以上家庭。出身贫穷家庭的有2位,18人来自中产家庭。

  2. 接近一半遭遇过家庭变故。15人在童年遭遇家庭变故,大多数是父母有一方去世。

  3. 大多数的父母积极参与了成长教育。26人的父母高度参与了他们的幼年教育。

  4. 大多数和父母的亲子关系良好。22个人和母亲、父亲或父母双方关系比较亲密。

  5. 大多数经历过正规教育,成绩有好有坏,辍学比例不低。24人受过比较完整的教育,越到近代受教育比例越高。学业成绩有好有坏,比如达尔文、毕加索、肯尼迪成绩较差。辍学的有11人,比如乔布斯、爱因斯坦、迪士尼、曼德拉等都没有把学全部上完。

  6. 10人表现出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更喜欢和自己相处。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形单影只,甘地害羞到没朋友。

  7. 下面这些特征,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可以说是杰出人物的“共性”:

——对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有坚定的意愿,不为外部所动;

——从小显示出强烈的好奇心,对探索世界万物的原理乐此不疲;

——热爱阅读,大多数人通过读书实现自我教育;

——即使是天才,勤奋程度也远超常人;

——全部的学习,基本都是由兴趣驱动。

35位样本数据可能偏少,但他们的成就在人类世界中足够亮眼,足够证明我在上文所说的观点。

如何养成积极品质

养成积极品质有两条路径:要么读万卷书,从书本中吸取知识;要么行万里路,从实践中获取智慧。

在古代,为什么普通人家很难出“贵子”?

1)没钱读书。文献学家李致忠推算,北宋大青白纸每张7.33文,换算过来一张A45毛钱。再看书的价格。唐太宗鼓励民间献书,规定一卷书的价格是1000,合1白银。北宋书价降下来了,100文一卷,相当于普通人5天的生活费。《孟子》14卷相当于两个多月的生活费用。再说赶考。曾国藩家族几代积累,终于成了小地主,但他为了进京赶考还是借了32两银子。《曾文正公年谱》里说:“道光十七年,公二十七岁……时公车寒苦者,无以逾公也。”就是说,进京赶考的举子里,曾国藩是最穷的了。可见读书多费钱,不是地主家庭很难支撑。

但不是说穷人就不能读书了。元末明初的宋濂书香世家,但因战乱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借书来读。《送东阳马生序》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穷人读书要付出非凡的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家庭熏陶,没有自我觉醒,很难想象他会主动忍饥受冻。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方面,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2)缺少引导。普通人的父母忙于生计,种地劳作,应付差役,可能一辈子都困在乡村,信息面极其狭隘,社会关系极度匮乏。信息面狭隘,就没办法从思想、思维层面引导孩子;社会关系匮乏,就没能力从人际关系层面给孩子铺路。豪门子弟不一样。他们从小耳熏目染,见多识广;父辈积累了足够深厚的人脉关系网络。这些为豪门子弟的“贵子”之路做好了铺垫,但是能不能成器,依然要看孩子自己。

在当代社会,这两项条件依然十分重要,尤其是第二条“缺少引导”。

我们家长要在两个方面对孩子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普通人家来说:

第一个方面,引导孩子养成积极品质。很多家长不懂教育,自己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表面上非常关心,实际上只关注成绩,似乎教育等同于成绩。这是一种教育价值观的扭曲。家长们对积极品质的培养,也就更不关注了——尽管这恰恰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读万卷书,甭想了,看啥闲书,赶紧去读课文。

——行万里路,更别想,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

闲下来的时间干嘛呢?刷手机,玩游戏……

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怎么可能养成积极的品质呢?

其实,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最大的竞争优势并不是成绩,而是卓越的品质。为什么这样讲?

即便你成绩非常优秀,考上了清华北大,读了博,依然要面临工作。从小没有家长的引导,不谙世事,怎么去面对职场竞争?职场拼的是视野和人脉。这些恰恰是豪门子弟所具备的。你自己视野和人脉本来就差,再不具备卓越的品质,凭什么在职场中胜出?

因此,家长自己不懂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名人传记、读世界名著……要让孩子从小与人类的智慧相伴。

第二个方面,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很多孩子,要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要么在家长和社会影响下,选择所谓的“稳定”。这是很大的误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是金字塔状,能成功登上塔顶的,永远只有少数人。而那些登上塔顶的人,一定是极度热爱这个行业的。

我们在择业的时候,有几种情况:

  1. 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雷军。

  2. 反复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比如马云、查理·芒格、李彦宏。

  3. 迫不得已从事这个行业,结果却暗合自己性格的,比如马化腾、俞敏洪。

  4. 随波逐流,丧失了奋进的勇气,终身不能发挥所长,这是大多数人。

我们做教育、做家庭教育,除了帮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积极品质的重要性,再就是反复呼吁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

一定要让孩子多“折腾”,多经历事,多磨炼,要让他们在“行万里路”中去汲取智慧。

认清自我很难。真正的认清自我,一定是找到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和运用自己的优秀品质,终身学习,精进不辍,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家族“贵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改变命运
家庭条件虽占优势,但正确的教育方式一样重要
“贵子”贵在哪里
“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苦读”,你怎么看?
成功与否,跟你的家庭无关,只跟教育挂钩
家长请告诉孩子:出身寒门,有一条路直接通往高贵!大家都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