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越没有能力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唐代青原行思禅师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第一境界是见山是山,第二境界是见山不是山,第三境界是见山是山。
大眼一看,第一境界和第三境界不都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吗?
其实不然。
第一境界是见其然,第二境界是知其然,第三境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邓宁-克鲁格效应很好地解释了这一问题。
1995年,中年男人麦克阿瑟·惠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美国匹兹堡的两家银行。他没有戴面具,也没有任何伪装,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故意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警方很快抓捕了他,惠勒一脸难以置信:“我涂了隐形果汁啊。”
原来,他认为把柠檬汁涂在脸上会隐形。他是这样想的:柠檬汁的酸性可以让其做为隐形墨水,用柠檬汁写下的字迹,只有在接触热源时才会氧化并转变成棕色。只要他不靠近热源,他就应该是隐形的。
这个故事引起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的注意,他与学生贾斯廷·克鲁格(Justin Kruger)在1999年做了一个关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实验,并要求受试者评价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结果显示:逻辑推理能力最差的受试者对自己的能力排名估计过高,甚至超过了平均水平;而那些逻辑推理能力最好的受试者则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排名。
也就是说,能力欠缺者往往会因为能力欠缺而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高估自己的能力,并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这一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The Dunning-Kruger Effect),也称达克效应(D-K Effect)。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两种人最谦虚:
一种是刚入行的新人,确实什么都不懂,这种就是见山是山。一种是高手,别人看他什么都懂,他自己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这种也是见山是山。
中间的一知半解的人,往往是最自信的,乃至过度自信,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种就是见山不是山,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一瓶不满半瓶晃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身黑白: 投资为什么很难进步——越不懂 越自信
【好文重读】投资为什么很难进步,越不懂 越自信
思维升级:为何笨蛋大多迷之自信,而智者总是异常谦逊?
愚者更自信,智者更疑虑
4900字!说明白什么是「达克效应」:为什么无知的人比博学更加自信
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