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最喜欢哪位作家?为什么?

  中西各一位,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年华》的作者;我国作家孙甘露,上海作协主席。以下只就孙甘露的作品说几句。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本都是精品。我只阅读或2本,《访问梦境》和《信使之函》,就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阅读其它作品,其写作套路、语言风格、修辞技术等,大部分都有那种、似曾相识的印象。尤其当下网文小说,高度雷同。但阅读孙甘露的这2部作品,感到了那种“陌生”,几乎通篇是从未阅读过的形象与思辨交融的句式,是一种很另类特殊语词的组合。你无法从正在阅读的句子中判断下一个句子。小说的那些传统惯例被全部祛除,都不是那种从a到b到c~连贯的逻辑链条,而是像跳跃的不相关的句子,但又是语义发散性的繁殖,如同飞飞扬扬的“芦花”,飞向四面八方,连接着历时性和共时性的世界。阅读作品中一个具象符号,叶能够像“播撒”,指向广阔天地。在《信使之函》中,他对“信”好像是下了50多个“定义”,但说是定义似乎不妥,而是相当“现象学”描述,构造出“能指符号”的天地或“符号的海洋”。以下,摘录这部小说中,对“信”的语义符号描述:

“信是纯朴情怀的伤感流亡;是私下里对典籍的公开模仿;是自我扮演的陌生人一次陌生的外化旅行;是一次遥远又飘逸的触动;~一种犹犹豫豫的自我追逐;一种卑微又体面的自慰方式;是个人隐私的谨慎变形和无意的提示;是焦虑时刻的一根指针;耳语城低垂的眼帘;不明孤独的航行;对心灵创伤的一次快意复制;两次节日间的漫长等待;是理智者的一次象征性眩晕”~

以上只摘录了13个,不到1/4。可见,“信”只是一个字符,却对心灵个指涉整个世界试图做出一种全面的揭示,还有比这个在语词、句子消耗中,大量消耗着写作本身?他的写弃置了小说家们那种连贯性熟悉的句段,殚精竭虑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句子,每个句子如此考究,看上去如此惊讶,几乎没有语义交集~独一无二的开发的新句子!

这类句式是延伸,扩散,在分叉中交织,又在交织中散发着指涉着无数场景,而那些场景在被符号指涉过程被“感染”着、撞击着,生成更多符号,进入新的意指~。

有不少作家认为,写作要尽量少用形容词与其它附加成分,让语言“净化”。但孙甘露反其道而行之。从对“信”的描述里,几乎没有让主词赤裸,每个句子都被装饰了定语、状语和补语,3都给它穿上一件件漂亮的华装,以至于这类“华装”不断增生着,反而把主词或名词的面容被华装覆盖了,或改容了,那么,名词被祛除了原义,而被“篡改”为一个个异己的“他者”。

主语或名词前后的那些无数修饰,就从那种千篇一律的庸俗语境中挣扎出来,重新获得表意和生命。语言表达描述就不再指向一个在场或中心,而是不断的偏离,不断的逃逸,不断的发散,从一个新天地漫游另一个新天地。

要说的还很多,尤其欣赏那种语言的“模糊性”,好像是有意躲避语言的透明,就是在这种模糊朦胧中沉迷于幻像,沉浸在美妙,而达到这个醉人之境,恰恰又是语言的这种多层复句,当文学用这种“思辨性”的描述时,这又是一种大多数作家难以攀登的高度。

像这类上乘小说,阅读几本就可略知语言学的一些奥妙,尤其是语言意义是如何增生?如何从“水滴”中见识广阔的生存世界的。相比之下,那些网文小说就不值得过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符号地名学
语言符号的意义
如何背诵word
语言学概论(乱七八糟版本)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2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