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死者,给与必要的宽容
       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我们生活的周遭环境,处在一个个“物的体系”的包围中,这些“体系”是按照类似数学“合并同类项”的原则,被有机“聚合”在一起,有相对清晰的边界,但也呈现出一些交叉、互渗或某些程度的融合现象。如果以这种视野透视尸体,那么,尸体不但是一种“物的体系”,也隐藏着多种价值意义。这个问题属于“文化人类学”,解析了它,很有助于对其他文化价值的理解,而理解是我们生活意义的前提。
​      尸体,不只是人类的,生物学家认为,人类以外生物的尸体比起人类多得多。人类以外的“尸体”,一部分被人类弃之;一部分被利用,人类养殖的家畜以及很多动物躯体被人类分食,有大量动物的尸体也是人类的美食。从广义而言,植物死亡后的有机物,也是“尸体”类,被作为其他动物的饲料或者作为肥料被利用。而人类这方面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对此问题的分析还是有些困难,因为,人类毕竟为“文化”或文明所定义,那么,对其的价值利用就“多元化”了。远远超出经济学或社会学、法学的范围,深深嵌入到道德或政治的范畴内,如此,言说就变得困难。对此,只能借助“后结构主义语言学”。
​​     后现代哲学家雅克.
德里达“文字学”的“延异”,它适应于对“尸体”价值变动不居状态的解释。如果把“尸体”作为能指符号,就是我们说“尸体”发出的声响或写出的笔画字形;而作为“尸体”所指符号,就是“死后的躯体”。这就是索绪尔意义上的“尸体”语言符号结构。但这种能指---所指“一对一”的关系被德里达解构了。他认为“文字”是一个能指不断脱离所指、并且能够在“意指群”自由滑动的状态。意思就是对同一具尸体,不同的意指者、不同阶层和不同视角它的价值意义绝不相同,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一般把“受人尊敬的尸体称作“遗体”。但这个说法在主体“平等原则”下,即便不是有重大影响人物的尸体,也称作“遗体”,但是这种广泛意义上的“遗体”还可以分出不同的层级。为人的遗体与大众的遗体在价值上还是有着较大差异。并且随着岁月变迁,道德的或政治的评价转换,尤其是随着不同文化因素转换、变迁,即使对同一具尸体也会做出不同评价,并处在生生不息的流变中........
​​       这是说,作为人类尸体,虽大部分埋入地下或装入盒子后无声无息,是否可以说从此就“盖棺论定”?大量的芸芸众生确实如此。但是,如果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的遗体,由于其生前承载着大量的荣誉事功,或是非善恶,就一直议论不休。盖棺后就携带着这些无法定论或进入坟墓,这也就决定了即便“盖棺”也无法“论定”。
      以下有关遗体的“旧题翻新”如稍加思索,这个遗体具有易变性的这个特征,总是一个评价连接着另一个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评价,还有不同位置的重新安放。而永久不变的定性是没有的,而是在持续的变异中不断“刷新”,而且,就像德里达的“延异”---是一种无尽头的“能指游戏”。以下,很简要描述和归纳几种值得深思的现像:​    1、
     第一,有限度的否定。
​        在价值顶峰开始,虽其价值
不断减损但却保持必要的限度。
这是一种对有影响的历史人物采取的“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态度,这是我们亲眼目睹的。像这类情况,一般是在其死后对其事功进行了一些不适当的“拔高”评价。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对其功绩的科学准确衡量定位,于是原先那些被赋予的价值不断减损。此时,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对于其价值方面理应维护。所以,减损必须在一个被限制的框架内,这就是常说的“一分为二”。比如,前苏对斯xx的态度:其生前被推上一个不适当的高度,死后,被赫氏颠倒翻转,并将“焚尸扬灰”。后来,我们对其采取“三七开”的态度,这是很正确的;
     第二,原价值的反转。当一种对遗体的否定力量占据中心后,原先那个被肯定遗体的正面价值,就被颠覆。这个当然很好理解,因为如果不否定这具遗体,就无法否定这具遗体生前一些“价值原则”。比如,战国时代伍子胥对“楚怀王”遗体的“鞭尸”;也有的其生前被隆重安葬,但因价值观的改变,被“撤销其悼词”,其骨灰盒被移位,这些都可以看做“价值反转”的事例,这类价值反转,其价值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第三,曲折的还原归正这就像黑格尔哲学那个“正--反--合”也即那条肯定---否定--再肯定的“之字形道路”。最初这具遗体是被崇敬的,接着被异质力量所否定。但当“最初”那种肯定力量归位后,就再次被肯定。这类事例太多了,无需赘言。
​   ​     第四,对尸体“危害”生灵的防护。故乡的乡民不但对其他对象采取实用态度,对已亡故长辈亦是如此。大多是,1,祈求亡灵保佑后代,在阴间为子女消灾去病或发财致富;2、祈求亡灵像生前守护后人,并防止尸体为害家人。过去故乡,有一些家庭成员患精神系统类疾病者,久治不愈,误认坟墓中“阴魂未散”,遂请“道人”施法:在坟墓四周插桃树树枝数十枝,就以为阴气散去.....。
​       如果根据以上那个“延异”原理,这是一种无限止的运行游戏,无论是“减损的限度”或“反转”或“归正”,都是一种无限延异的过程,就像远古的夏禹、商汤、周公等等,随着对其不同价值需要,其遗体命运也不断被翻新。不过,当遗体成为“文物”后,无论价值差异程度,均受到不同程度保护。
​    据以上而言:对于尸体能够“盖棺论定”的有两类情形:
​      一是,对肉身生理死亡的医学确认;
​     二是,对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勤劳守拙劳动者,自“盖棺”后,被后人一次次在焚香祈祷中,就是对其生前事功的肯定.......。
​     华夏民族是善良的、宽容的,除了像伍子胥那类极端情况外,他们对死者、尸体都是是敬畏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老人土葬后遭挖坟焚尸 当地开始调查
浅谈日俄战争的结局与后期走向
为什么眼泪不能滴在亲人的遗体上
为什么眼泪不能滴在亲人的遗体上?
缅北腊戌一天内发现两具尸体,警方已介入调查
​为何人类如此害怕同类尸体?原来不仅仅是迷信而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