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如何写好作文漫谈1

---重新审视如何写好作文的“立意”

 今天我馆藏了“俊哥儿知识库”先生的一篇“好作文是如何写出来的?”一文。该文比较全面的列罗了写好作文的基本原则、要求、结构、修辞等标准,可以被视为“如何写好作文”的“知识大全”。无疑,这些是重要的,如果对此“按图索骥”式一丝不苟的写作,肯定是一篇“美文”。

我没有在中小学教过学,对于当今学生写作情况了解甚少。当然也在网络以及其它公共话语空间阅读过一些学生作文。总的印象是“千篇一律”,只有形式(篇幅、语言风格、运用语言的能力等)上的略有不同。对于这类作文(包括被推崇被赞扬的“范文”)我是持有一些不同意见的,有的甚至是相反的。我过去7年里,曾在“网易博客”写作660多万字,几乎没有一篇是按照那些被规定的“提纲”、结构或“要素”写作的,这样写最大好处就是没有被限制在这类“八股文”的禁锢中,创造的自由空间无限扩展了,并且也没有“挖掘”那些所谓的“中心思想”,因为文章本来是没有“中心”的;也没有固定结构,可以说,每一篇文章的结构都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写?用罗兰巴特的话说就是“零度写作”或“不及物写作”。与这种写作不同的是---刚才我提到的那篇“好作文是如何写出来的?”他对写作基本要求是:

              “立意深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不老套。语言生动有文采.......”。

      对这类作文,罗兰巴特将其归类到“可读文本”,意思是这类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写作必须围绕中心,必须提出问题(立意),进而通过描述,写出“理由”(从论据到论证),通过不同视角的证明,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为了证明作者的“中心思想”无比正确,或者是为了论证或证明某些规律、真理。无论是记叙文、论说文、诗歌、小说、散文等等,都是这种套路。

但果真如此吗?我很诚实的说,这些大部分是假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作者写作前,他们的“立意”就被决定了。那么“写作”的“立意”是什么?

写作开始的所谓“立意”,一般被认为是“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先立意再动笔”。但是,这个“立意”的隐秘心理被我们省略了。我们常说:写作文首先要“立意深刻”,其实,“立意”根本是不是“深刻”的问题,而是为着实现某种利益。而利益才是决定写作文的动机。

进一步说,这类写作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考个高分数。如此,就是对写作真正的、有价值的写作的极大偏离。

我们把写作文的“立意”纳入一种心理学视角,看看这个“立意”是怎么来的?

追求某种利益,是人类从事任何职业、劳动的根本动机。而动机总是被某种欲望所驱使。而欲望又被利益所驱动。这是类似海德格尔意义上的那种“解释学循环”。最后还是落脚于“欲望”。一般认为欲望是自己的欲望。其实并非如此。

一种欲望是主动的,也就是从自己的“自我意识”中所主导的欲望,自己为了某个目的而写作。于是写作就按照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套路“随心所欲”的写作。这类写作是真实的,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

但另一种“立意”则是在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士的“命题作文”,必须按照我以上提到的固定路径一丝不苟的写下去。实际上这种写作动机就不是自己的,而是他人的意志。于是,写作就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写作,而是按照别人规定好的结构、套路、语言这些写作要素去写作,于是写作就不再是自己的写作,而是为了别人而写作,这种情况被法国后现代哲学家歇洛克.福柯认为的“写作的主体不在场”…….。作者消失了,学生写作只是某些权威的“替身”。

这就是当今中小学生作文开始前那个“立意”的秘密,立意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中心思想”,那么有“中心思想”这回事吗?即便是“有”,这个“中心”是复数还是“单数”呢?

当下老师教导学生写作文不但要“紧紧抓住中心思想”,而且这个“中心思想”必须是统一的“单数”。比如,写作“记一次劳动”过程,他的中心思想必须是通过热爱劳动而“树立劳动创造财富或创造美”这个中心思想,这个好像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当然这个也是老师对学生教育过程必须贯彻的。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劳动创造财富或美”则是一个深刻的悖论。

根据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文字学”,他是以解构“在场形而上学”为使命的。凡是一个看上去牢固的“在场”都有一种或几种相反或相异的反面与之对立。任何一种“中心思想”都是不稳定的或者是不断“延异”而走向它的反面。当然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但劳动的本身并不是一种“自觉”的改造自然界或社会的活动,而是一种对劳动财富的“异化”:

恩格斯曾提到:阿尔斯卑山的居民们为了开荒种植粮食,大肆开垦荒地,结果这里却成为“不毛之地”…..;

当今的工业化过程造成了大面积的工业污染,废水,废气,雾霾;大肆砍伐森林则造成曾是肥沃的土地变成荒漠;

繁重的劳动,不但伤筋动骨,且绞尽脑汁。像《摩登时代》的那个“卓别林”成为机器附件—劳动把劳动者变成工具;

还有那些在煤洞、在海洋、在荒漠劳动的人们,他们是怎样极度透支着自己的体力?

……….

以上这些是不是也是写作“记一次劳动”的“中心思想”呢?

至少可以说:没有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单一的,它可能有无数个。如果按照固定的写作套路,只有一个“中心”,那么其它的就应该视而不见吗?

于是,在这里我们的写作的“立意”就不应该是一个,尤其是必须赞扬的哪一种,而是要全面揭示“中心思想”的多元意义。当代哲学一个很重要的范式转换就是:

不要问“劳动”是什么?一旦劳动被逻辑定义,他就否定了其它的可能性。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劳动是什么样的”?立意就是描述“劳动”的多元价值。所以“立意”不存在是否深刻?而是立意首先是对劳动价值的多种疑问?不是纵向的把劳动抽象为一种价值,而是横向铺开,将劳动与经济、政治、伦理、法律和社会多方面关联起来,于是,立意就成为一种提问,一种质疑,一种“深刻的反思”……。

以上只是以“劳动”为例,其他的都可以被置入这种逻辑链条,消解“立意深刻”,把诸如劳动之类的人类活动置换为一种“符号”,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视角全面揭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立意方法
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记叙文作文指导4
试论写作过程思维能力的培育
浅谈对小学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指导
作文总偏题?点进来看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