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的悖论

       时间的“现在”,总是被过去与将来所“充填”着 ,也就是回忆与想象的“家”。我“现在”在写这篇文章吗?否!在这里只有过去经验与将来设想的“交织”。我写完一个字,当下时间就过去了;当我试图写下一个字符时,也不是现在,而是将来了....?

      有没有“现在”?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每个人、世世代代的人都生活在“现在”中,汉语辞书就把“现在”定义为“现时、当前”。但“现在”又与“现今”差不多,词典又解释说:现今是“如今”,指当前一段时间。并注明,现今与现在有所不同,现今不是指说话的当时,如“现在就走”,但却不能说“现今就走”。这至少说明,现今的时间跨度比现在要大一些。

        “现在”----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呈现出人类当下生活场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在”中,并且还力图把过去和将来拉到现在。所以,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将来看问题,要时刻站在将来这个地点上,设计我们的一切活动,而要取得良好的设计,又必须把过去和将来聚焦在“现在”。他进一步认为:为了将来生存的更好,我们必须通过回忆把过去拉到现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又同时把将来也拉到眼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望或设计我们的将来。所以,现在又是对过去和将来时间的聚焦,可见在“现在”这个生活基地非常重要。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无时不刻生活在“现在”之中,道理很简单:运行的线性时间不可能重新返回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超越“现在”走进将来。唯一的存在就是生活在当下的环境之中。但是我们马上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是怎样一个形态?
         这就涉及到我们对“现在”时间的感受与反思---如何感受时间和度量时间?此时我们很容易想起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千古之问:“那么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当然号称“茫然不解”的这个博学深思的奥古斯丁还是不断向灵魂发出追问“时间不论如何悠久,也不过是流光的持续,不能同时伸展延留,永恒却没有过去,整个只有现在,而时间不能整个是现在,他们可以看到一切过去都将被将来所驱逐,一切将来又随过去而过去,而一切过去和将来却出自永远的现在,谁能把定人的思想,使它驻足蒂观无古往无今来的永恒怎样屹立着调遣将来和过去的时间”?现在如果永久是现在,便没有时间,只有永恒现在的所以成为时间,由于走向过去,那么我们怎能说现在存在呢?
          对空间叙事颇有研究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龙迪勇先生对奥古斯丁的空间---时间观进行了以下解释,相当具有思想深度:
        “为此,奥古斯丁决定来研究一下一百年能否全部属于现在。“如果当前是第一年,则第一年属于现在,而九十九年属于将来,尚未存在;如果当前是第二年,则第一年已成过去,第二年属于现在,其余属于将来。一百年中无论把哪一年置于现在,在这一年之前的便属于过去,以后的属于将来。为此一百年不能同时都是现在的。”以同样的方法,奥古斯丁发现一个月、一天甚至一小时“也不是整个是现在的”。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推断:“设想一个小得不能再分割的时间,仅仅这一点能成为现在,但也迅速地从将来飞向过去,没有瞬息伸展。一有伸展,便分出了过去和将来:现在是没有丝毫长度的。”所以,时间事实上是永远的延展,是绵延,是“流光的相续”;而“现在”,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存在,是一种理论的抽象物,因为“现在是没有丝毫长度的”。但自古以来,人类就不甘心成为时间的奴隶,不甘心受时间的任意摆布,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征服时间、控制时间,试图拥有“现在”、通向永恒,而这正是一切艺术创造活动的内在心理基础:无论是雕塑、绘画等历史较为悠久的图像创造活动,还是拍照、摄像等较为现代的日常图像活动,都是人类在时间的长河中试图通过把握瞬间的“现在”而通达永恒的象征性行为”。
         当然,对某些哲学家来说(如康德),时间与空间一起,构成了人类感觉万事万物的先验框架,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先验的“感性形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通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才能感觉和度量时间。是啊,日升日落,春去冬来,用着用着就变旧了的物品,不经意间发现头上悄然爬上的白发……这些都是我们感觉时间的参照物。正如奥古斯丁所指出的:“我知道如果没有过去的事物,则没有过去的时间;没有来到的事物,也没有将来的时间,并且如果什么也不存在,则也没有现在的时间。”当然,奥古斯丁不是物理学家,所以他无法通过外物和光影的变化去度量时间;他也不是艺术家,所以他无法像雕塑家那样把时间塑造成某种印模。他只能通过事物在心中留下的印象去度量时间:“我的心灵啊,这是在你里面度量时间。……事物经过时,在你里面留下印象,事物过去而印象留着,我是度量现在的印象而不是度量促成印象而已经过去的实质;我度量时间的时候,是在度量印象。”“我们讲述往事,并非从记忆中取出已经过去的事实,而是根据事实的印象而构成言语,这些印象仿佛是事实在消逝途中通过感觉而遗留在我们心中的踪迹。譬如我的童年已不存在,属于不存在的过去时间;而童年的影像,在我讲述之时,浮现于我现在的回忆中,因为还存在于我记忆之中。”奥古斯丁说得当然大致不错,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记忆其实都在通向遗忘,印象并不能保证永远清晰如昨。当我们追忆童年往事的时候,印象可能难免有些模糊,但一张童年时的照片,马上可以使昔日重现,一段消逝了的时光顿时历历在目……照片中保存的是“永远的现在”,它永远只在“当下”追溯过去、展现未来:“在已有的各种图像形式中,惟有照片只记录当时被制作的那刻。摄影只在当下的存在中指涉古今,通过残存的遗迹追溯过去,通过可见的预兆展现未来。”苏珊.桑塔格认为:“通过精确地分割并凝固这一刻,照片见证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无情流逝的时间长河中的某一个瞬间却通过照片得以凝固,于是,喜欢怀旧的人们完全可以根据一系列的照片去还原或重构自己的人生故事。
          从奥古斯丁对时间的详细描述里,可以看出“现在”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在时间刻度的停留只是不停顿的,在一秒时间以前是过去,一秒时间以后又是将来,那么所谓“现在”实际上就是过去链接将来的一个假设的“点”,就像地图上的线、钟表上表示时间的符号,它一直均匀的向前挺进,没有片刻的停止,过去是确切的,将来也是确切的,只有“现在”是不存在的,于是“现在”就成为一种逻辑上假定,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总是说现在现在如何呢?
         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设定一个“现在”?现在就是当下、眼前的一个生活场景,人们要规定一个现在,主要是将过去的一段时间与将来的时间划分出一个时间跨度,在这个跨度的时间段内安排生活。
         虽然现在总是向前一个一个点的消失形成一个过程的连续性,但人类的“事情”实际上也是一个前后相继关系。日常生活我们总是处在这种“做事情”的繁忙中,而任何一件事情也是从开始---继续---结束这个流程形成一件事情连接另一件事情的连续,但是,在这两件前后相继的事情之间,有一个假定的停顿或间歇时间,形成一个个现在或过去的时间单元。
         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把过去与现在区别开来:一是按照自然时间;二是做同一事情是否继续;三是按照当下语境;第四渐进过程中断出现异质性事件;五是不同思想文化时代。当然还可能有更多的划分标准,本人不能识别。
         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我们一般把新的一天开始称作“现在”,而昨天已经过去了,有一句流行格言“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
         第二种情况是按照事情是同一过程划分。此处所谓“同一过程”就是行为主体从做一件事情的开始到结束可以视为“现在”。这是一些很具体、当然与其他事情区别。农民在农村建房子,三天前开始,还需要三天结束,这六天的时间跨度为“现在”,那么六天以前就是过去了;
         第三种情况是当下与别人语言或行为互动的背景,如果是在下一盘棋(当下时刻)如果其中的甲对对方说“我刚才被蚊子咬了一口”(当下时刻的过去时),那么这个“刚才”就是语言的过去时态,表示他被蚊子的行为已经结束,可能只有一分钟时间。当然我还可以这样说“3年前我曾患有脂肪肝,去年痊愈了”。据此可以看出,3年前至去年为过去时间,痊愈开始是现在时间。语境时间就是行为人根据当下情景对过去时的定义,而时间段有时很长,有时很短;
         第四种情况是当一种同质化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平稳延续过程,被另外一种不相同的情景所终止而替换为另一种情形,这类事例非常的多。比如,延续一个月没有下雨,忽然在这一天乌云密布,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对此我们就把那段晴好天气称作过去。一个国家一直在和平地、有秩序的发展,但也是在某天里发生政变或国内战争,和平进程中断,代之以战乱,我们就把那段和平年代称作过去,现在的开始就是战乱;
         第五种情况属于思想文化史的分期,属于意识形态各种类,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哲学、道德、伦理、美学、逻辑、社会学、法学等等,其理论形态如果是按照传统方式运行着,其他不同的理论形态虽也有,但始终没有占据中心位置,我们说他是传统的,过去的。忽然有一种新的、又是强势的理论形态把这些传统理论思想排挤到边缘位置而占据中心后,我们就把传统的称作过去,把新生的称为“现在”。像西方哲学史就是按照这种性质不同的思想文化进行分期的。把文艺复兴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称作近代,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始称作“现代”,他属于“现在”范畴,而这个“现代”时间很长,170多年了。
        可以看出,“现在”是一个对“过去”的间接表达,人们总是把过去了的一段时间称作“现在”。有人说现在与过去在边界上是“交叉”的,如果按照以上现在时间的瞬间观点,没有什么交叉,只是以虚构的“现在”对过去时间的“侵占”。而将来都是过去潜在的时间,当时间像流水那样一步步前进,无数长的将来都化作过去,他们能够在“现在”停留吗?不能,就是向中国古代哲学家惠子所言: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前一时秒还是过去,咔嗒一声过去了,现在的停留没有时间。可见,没有现在,只有从过去到将来那种生生不息的流变....
         我国哲学家江天文先生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哲学上最为难以理解的范畴之一,从公元600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开始探讨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说清楚。以后呢?也说不清楚,因为时间与空间是人类生活的基地、生活的形态,它随着人类生存场景不断改变着它的内容和形式,如果一旦说“清楚”,就连说的本身也不是“现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分钟读懂西方哲学的六大“释怀”理念
40堂哲学公开课
论奥古斯丁对学园派的批判
奥古斯丁的启示:教育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救赎
哲学思维的三大特性
谈哲学家奥古斯丁    山林子谈人类系列组诗之九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