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找正在消逝的城市记忆 ——辽宁文保志愿者沈阳满铁社宅建筑遗迹走访纪实


    在沈阳市和平区南三马路与南十马路,胜利大街与振兴街之间,有这样一片特殊的建筑——满铁附属地“满铁社宅”。这是1906年至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留下的罪恶产物,也是日本侵华的历史见证。1906年至抗日战争结束期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南满洲铁道附属地” 兴建了租给会社职员使用的住宅,史称“满铁社宅”。 这些社宅规划前卫,造型别致,是沈阳近代住宅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们从大大小小宽窄不同的放射性街路中,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里的风格迥异建筑精美的日式老建筑。可是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发展,这些日式建筑正在逐渐消失,甚至面临着全面消失的局面。为了留住这些远去的历史记忆,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符号,4月4日,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培训组队员在陈赫队长的带领下,开始寻访这些老建筑,亲身了解感知我们城市百年的历史兴衰,并希望通过我们的相机和文字为我们的城市留下那一段特殊的历史印记。


(一)划归地方政府的社宅。

解放后,大部分满铁社宅归地方政府管理,铁路职工居住居多。一户社宅一般居住2-4户人家。这样的住宅目前大部分已动迁或废弃不用正在拆迁中。

下午一点半我们从和平广场开始往南行走,在和平南大街68巷,也就是南八马路三亚街以北的区域内,发现了四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满铁日本民宅,四座房子一字排开,看上去已经破烂不堪,有两座已成为废品收购站。我们走到一座人去楼空的小楼前,门前的青石墙垛依然完好。及胸高的院墙已被人为加高。走进小院踏上三层石阶,便来到室内,木制地板前的鞋柜仍在,屋内厕所、厨房、储物间一应俱全。顺着木制楼梯到楼上便是三个卧室,宽敞的大露台。楼梯栏杆绿色油漆虽已剥落,但历经百年,依然完好。四座建筑和谐统一,建筑风格却又不尽相同,由于每个房子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拼接改造,已看不出自然流畅的功能空间,但其深出檐的坡屋顶,高低错落的简洁格局,高耸的日式烟囱与院墙、飘窗的造型结合依然可以看出建筑者的别具匠心。建筑前杂乱无章的院落里松柏挺立,彰显着日本人的风俗文化。

靠近南八马路的日式民宅只剩下连窗子都没有的空架子,墙体上大大的“拆”字很是醒目,我们知道这里也将和其他日本民宅的命运一样,即将在我们的眼前消失了。


(二)学校和娱乐场所。

从八马路走到南十马路,就看到了如今的一二四中学。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座“T”字形红砖二层建筑就是南满时期的“葵寻常小学校”,1937年由满铁地方部工事课建造,解放后才成为我们的八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沈阳市第124中学。因为曾在这所学校读书,对教学楼还有印象,记得当时的内部教室为红色地板,走廊内水磨石楼梯,红色木质楼梯扶手,水房厕所均在楼内,在建筑格局与感官上绝不输给我们现在的任何一所学校。当时日本政府"以满蒙为中心"的教育方针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种缓进怀柔的政治手段。学校内对中国孩子的奴性教育与日本孩子的侵略扩张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当时满铁社宅内除了有各类中小学校,职业学校,还有报社、电影院、剧场等各类娱乐文化场所。在太原街尚留存的老旧建筑中,就有这样一个“满铁附属地”的遗迹——红星剧场,它也是我们的“国耻”记忆。该建筑是1932年由日本人兴建的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当时有坐席1932个,又称为南座映画剧场,是老沈阳最早的影剧院之一。由于剧场正门已完全改造,看不出本来面目,我们只好绕到后面的居民区里,站在废弃的日式住宅楼梯上,拍摄它的上层红砖墙面,斜阳中感受其百年的历史沧桑。

(三)军用满铁社宅

在124中学西边临泉路的巷子里,看到了一片保存完好的日式住宅区,据了解,这里之所以保存完好,是因为归军队使用,没有了地方百姓几家使用一个住宅而私自改建破坏的现象,门前的石垛上刻有名字的长方形凹槽清晰可见,铁门上信件投递口保留完好,甚至外部贴砖都很少脱落。在这些保存相对完整大门紧闭的建筑群里,我们遇到了一位热心市民,让我们得以进入日式住宅室内参观,高出地面一尺多的木制地板,推拉门壁橱,火墙,上下水,电线盒……整个一现代化小别墅,它既保留了日本传统和式房间的基本特色,又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兼顾了住宅的经济性和文化性。看得出日本人当时是把它当成自己永久的家来建设和管理了。这些高档社宅与我们的亡国奴身份真的是天壤之别啊!呜呼!我们城市的风雨历史,哀哉!我们百年前可怜的父老乡亲!

在这片军管日式住宅区里我们还看到了当年的报社,日本高级将领住宅,每一个院落都是不同的风格,一座小楼一个样式,虽然都是标准型独立式住宅,均为莱特风格,同样的深出檐的坡屋顶设计,但细细品味,竟然找不到两座完全相同的住宅。我们感叹日本建筑设计师的良苦用心,在痛恨其罪行的同时,也被其规划思想、建筑风格、建筑技术深深折服。


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培训组半天的行走活动结束了,满满的收获,不平静的心情。“满铁”社宅区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沈阳,乃至中国的过去,是沈阳一个历史时代的反映,我们用脚步丈量的仅仅是其中不为人知的一小部分,这些蕴含着丰富研究价值的满铁社宅见证着日本的侵略罪行,是近代建筑史的一个缩影,如果继续消失下去,对我们的城市是一个重要损失。希望我们的政府正确认识我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作为一个大都市来说,古建筑的开发和利用是不矛盾的,目前,沈阳虽然集中成片的“满铁社宅”所剩无几,但遗存的几处满铁社宅仍然可以维修保护,如果能建立“满铁附属地”保护区,保护其方格网加放射路网的城市空间格局,修缮重点建筑物。引进文化旅游创意,是有望获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我们相信很多沈阳市民和我们这些文保志愿者一样在翘首期待着!!

图片摄影 培训组志愿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奉天往事:日占期间满铁社宅规划与建设
两道围墙的身世与命运
【岁月沟沉-沈阳:满铁印刷室】
文物保护志愿者 平江路上有了“家”
陆家嘴陈桂春住宅
社峰积庆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