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抚顺龙凤旧事之矿工婚事

 作者:王维俊   来源:抚顺七千年 

  矿工婚事

  70年代,搞对象不容易,但比起对上像更难的,还要说是办婚礼。办婚礼就得扒层皮,操办的时间没有小半年都不好使。要把儿媳妇娶到家,要历经相当一套相当繁琐的过程。这些事儿大部分的爹妈都没经历过,想想脑袋都大了。

  有人说了,这些个爹妈怎么还没经过呢?我给你细一掰扯你就明白了。70年代给孩子操办婚礼的这些人都40多岁,绝大多数都是解放前结婚的,那时候结婚和现在不是一码事儿,有他们的爹妈给张罗,现在轮到自己要当老公公、老婆婆了,面对一大堆的事儿,有些麻爪。

  首先要张罗房子。这是第一要务,没房子,就是儿子对上像了也可能黄了,可房子确实不是那么好弄的。我在《矿工蜗居》一文里说过,家家户户住房已经到了人满为患的程度。再添人进口,实在是没辙。怎么办?除了在原来的住房周围盖些小偏厦外,还要在住房内部进行一些改造。比如床上再架床、打地铺等等。绞尽脑汁也得给孩子腾出一块小两口能安身的隐秘之地。有的住在二楼以上、或没有盖小房条件的住户,只好在屋内横七竖八地挡上一些“幔杆”,吊上一些幔布,隔出已婚和未婚兄弟姐妹的睡觉的空间。


六、七十年代商店。(资料图片)

  脸小的新媳妇真的不敢过门,你想想,全家好几口人,有的甚至都三辈人,同居一室,就用一张薄薄的布帘隔着,放个屁都能在屋里绕三圈,还有什么动静能背人,真是情何以堪?有的就坚持不结婚,等着多昝有房子再结婚。有的在坚持中没守住阵地,撤退了。有的在坚持中也没守住“阵地”,怀孕了,只好奉子结婚,挤进了陌生人群的“公寓”中,憋憋屈屈地过起了婚后的生活,也没耽误生孩子。

  婚前再一个的大问题就是双方要协商一下彩礼的问题。这通常要有个正儿八经的仪式,叫“会亲家”,还有叫“换盅”的。要由介绍人从中给双方过话。先要征求女方家长的意见,当然更要听准新娘的意见。“你们看看,对男方家还有什么要求?都要给点什么?有话尽管说,说破无毒。避免到结婚的时候,失了和气”。女方就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男方做几铺几盖,要炕琴柜、亮格、写字台、立柜、手表、自行车、金镏子、金耳环,等等。得到女方的信息后,再到男方家,把女方的要求学说一遍。男方家主事的,有的一拍即和,有的老娘们跟着磨磨唧唧,说要的太多了这不要咱们命吗,如何如何。介绍人还得从中好言相劝。但老婆婆和儿媳妇这对儿天敌,从此就把扣给系上了。


抚顺市肉票(资料图片)

  看看双方调停的差不多了,就要定个黄道吉日,互相间见个面,就是“会亲家”。男女双方父母、叔、姑、舅、姨都是上得了席面的人物,还得说话占点地方的。亲属多的就得两桌,少的一桌也行,双方人数几乎对等,势均力敌。席面丰俭由男方家来定,一般来说都不错,因为这是一次双方实力的碰撞,互相都有点较劲的意思。也许一言不合,撸胳膊、挽袖子、吹胡子,瞪眼睛、掫桌子的事儿,也不是没有,也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这门亲事就黄了。但绝大部分到了“会亲家”的程度,互相间都有个担待。特别是都在一个地区居住,又都在一个矿上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互相间多多少少都混个脸熟。再有介绍人从中东一把、洗一把地抹抹稀泥,两家亲家喝的面红耳热、大哥长、兄弟短地一喊,再唠唠在矿上的管子道、溜子皮,吹吹自己的能耐、显摆显摆自己的光荣经历,互相拍拍肩膀,“哥们就这么地了,我儿子就是你儿子,你姑娘就是我女儿,啥也别说了,咱们今后就是亲哥们,好好处,谁也不好使”!说完手伸进怀里,掏出100元钱,递给准儿媳妇。“拿着,孩子,钱不多,就这么点意思吧,别嫌少!”100元钱,在70年代就是一个井下8级工一个月的工资啊!一些小工码的一年也攒不到100元钱,100元钱可以办8桌酒席,招待80人吃一顿12个菜的酒席,了不得!女方一看男方家挺敞亮,准老丈人也掏出50元钱给准姑爷,这叫“回礼儿”。

  到了这个份上,两家亲家就基本没什么问题了,下一步就是订婚期了。一般来讲这是男方的权力,女方就是磨道的驴——听喝。按照定好的日子,为闺女准备嫁妆就是了。一般的准备两铺两盖,条件好一点的,准备四铺四盖。两铺两盖的较多,除非缺心眼的或真有条件的才四铺四盖。男方家比女方家忙活,要整房子、要做家具、要筹备婚礼的一应用度,要事先定婚礼主持人、场所、肉、鱼、油、蔬菜、但最主要的还是钱。


婚礼宴席(资料图片)

  70年代家家都没多少钱,忽然间儿子要娶媳妇了,才觉得这么些年怎么就不知道攒点儿钱呢?现在儿子婚也订完了,可到了磨扇子压手的时候了,处处需要钱,有些手够不着脚了。一想起来心都哆嗦,但光哆嗦不行,没钱就玩不转。怎么办,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长吁短叹地也不解决问题呀,还是拉下脸出去东摘西挪吧。

  那时候矿里各区各队都有一个由工会组织的互助金小组。全队每月每人拿出一定的钱数入互助金,如果谁需要,可以借用,但下月开资的时候必须还清,如果数额太大,可以分期还清,这是公家组织的。还有一个是工人们自己组织的叫“打会”。形式和互助金差不多,但是一个私人的组织。由一个或几个在工友中较有名气的、值得信赖的人发起或掌握,称为“会头”。这个“打会”不是固定的,如果谁需要用钱,只要和“会头”打个招呼“请会”,就可以“打会”了。这个月“打会”的钱就可以归你使用了,下个月必须还上,否则要加些利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有的家里就必须“打会”,在孩子结婚的时候用一把,在收到婚仪后立马还钱。

  婚礼筹办的过程最闹心,按照家里的亲属计算婆家客有多少桌,女方娘家客有多少桌,加在一起多少桌,还要多少富裕几桌,以防闻风而来的不速之客,心里要大概有个谱,然后再请厨师给计算各类物品的数量。那时候专业的厨师干家庭婚宴的较少,主要是怕在缺东少西的环境中丢手艺。再一个,也没什么实惠。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呢,私自到外面挣外快,那是不允许的。因此,一批业余厨师应运而生。业余厨师也不好订,那时候结婚的都赶堆,“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厨师老忙了,不提前半年打招呼,都不行。这些业余厨师也不含糊,10桌、20桌、30桌的都不在话下。忙活两天也就闹30元钱一条烟。没太大的辣气。有时候什么也捞不着,都是朋友,就是个帮忙,顶多干完活喝一顿酒,揣几盒烟。


婚宴厨师(资料图片)

  厨师到了家,盘腿大坐,小烟叼着,茶水儿溜着。眼睛一眯缝,开始给算账:“照20桌准备呀?我说你记。肉40斤,肘子23到25个(前肘)、鱼25条、白鲢,每条一斤半左右,鸡12只,其余的木耳、黄花菜,辣椒、花生米、各类青菜,每样照20斤准备。白酒每桌2-3瓶,啤酒平均每人1瓶,按10箱准备、汽水整5箱,这东西无尽无休,有多少也不够。烟每桌一盒,拆开装盘,再预备点散烟。糖每人照一两准备,也是有多少也不够,意思意思就行。呼呼啦啦写了好大一篇子,这些实际上都是按一般规格的席面准备的。

  一般的席面就是12个菜,叫四凉、四热、四大件儿。四凉、四热好对付,比如凉菜:什么香肠、花生米、炸虾片、拍黄瓜、拉皮儿等等,四个热菜,比如木耳炒肉,辣椒炒肉、一些青菜、干菜都可以,好掂兑。关键是四个大件都必须是硬头货。肘子必须有,鱼必须有,鸡必须有,再有就是扣肉、或是红烧肉、四喜丸子等。这几个硬头货都是最难采购的。在70年代,肉还是靠供应,每月每人不到一斤肉。想办喜事,需要百十多斤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钱还好说,前面说了可以借互助金,可以“打会”。肉怎么办?互助金、“打会”也没有啊!还得靠工友们想办法,把下井的伙计们召集到一块儿,“老哥要娶儿媳妇了,摆酒席需要肉,各位老弟把肉票都贡献出来吧,这个月就少吃一口,帮老哥度过难关”!“没说的,这个月你就拿去用吧,够不够,不够的话再给你几斤肉票。”呼啦一下子,几十斤肉就解决了。再剜门盗洞地找些关系,再采买一些肘子、小鸡、鱼、头蹄下水、还有瓶装的啤酒,好一点的香烟,大前门、牡丹、大生产、要是有带嘴儿的更好。但说实在的,都不好买。需要下一番苦功。


1972年(壬子年)结婚礼簿(资料图片)

  待到东西都预备的差不多了,也该到了办大事情的时候了。头一天是厨师和助手(也叫帮厨的)最先忙活的时候。厨师到后,要在院子里选地方,搭炉灶。按照七行锅台八行炕的规矩,用红砖搭好两个炉灶。用焦炭做燃料。这东西抗炼,火硬、温度高、上火快。头一天叫捞水桌,就是要把第二天所有菜品的原料都制成半成品。比如:肘子要刮毛、清洗、烀烂、点刀,刷色、装碗、上屉。鱼要批刀,过油。四喜丸子要团好过油、上屉蒸熟。扣肉要一方方地烀、片好,装碗。一些需要过油的统统都要过油,一些应时菜蔬都要择净,掰开、切好。这些活干完,大约要在下半夜。厨师和一些帮忙的喝点小酒,抽几颗好烟就回去休息了,憋着劲儿等着明天好大显身手。厨师回去了,主人还不敢睡,要在外面看着,要看着火,不时要添点儿焦炭。要看着那些半成品,别让猫狗的给祸害了,都是有数的,差一条鱼可能就难看。

  好歹等到了新娘子快要到了,婆家的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三老四少的都来了,同学同事,班上的伙计,呜呜攘攘都来了。翘首以盼新娘子的到来。那时候结婚没有车队,最牛的就是一排自行车。新郎用自行车带着新娘,后面跟一帮送亲的娘家客,自行车上驮着陪送的被褥、衣服、箱子、柜儿,浩浩荡荡。(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娘家客来多少是事先在会亲家的时候就定好的,不许擅自超出原定的人数,否则超出部分娘家花钱。)送亲的队伍在路上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要是遇到另一个或几个送亲的队伍,两支队伍还有个谁给谁让道的过程,两个新娘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互相还要换手绢,并同时往地上扔一个顶针儿,不知是个什么讲儿。看看时辰快到了,婆家人群开始往新娘来的方向移动。有骑车的来报,“快到了,快到了!”这时鞭炮齐鸣,送亲的队伍涌进了大门。

  主持人引老婆婆上前,接过新娘手中的用红布包着的“聚宝盆”(就是搪瓷洗脸盆,有个吉利的名字叫聚宝盆)。新娘给老婆婆头上戴上一朵红绒花,老婆婆塞给新娘一个红包,(报多少钱的都有,但大部分是99元或101元,有吉利的说法为百里挑一)在接亲人们的簇拥下,进了新房。婚礼很简单。墙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12345婚礼程序,照单请客,没有什么插诨打科,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就是给毛主席敬个礼,给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敬个礼,再给来宾敬个礼,就开席了。


七十年代婚礼(资料图片)

  婚礼的席不好办哪,主要是没地方。必须要借左邻右舍的房间,甚至连碗筷羹勺、桌椅板凳、烟缸茶壶等一应杂物都要由所借之家准备。住平房的好说,住楼房的就太闹心了,楼上楼下都要麻烦到。你想想,在一楼做饭,要端到五楼、六楼,不但需要好脚力,还需要好眼力,一旦出现意外,扣了一个或两个菜,就出现麻烦了。一桌酒席12个菜也许更多一些,要在20分钟之内上完。特别是娘家客,在这个时候特别难伺候,爱挑毛病,稍有不慎,就会压桌不走,往下就没办法进行。所以凡是端盘子的都是新郎的铁子、真正的哥们,不会出现意外,而且是有求必应,满脸笑容,态度和蔼可亲,彬彬有礼,把个娘家客斥候的高高兴兴。看看菜上齐了,厨师给娘家客加两个比较拿手的菜。端盘子的小伙一声高喊“加菜了”,娘家领席的就掏出几十元钱,也高喊一声“娘家赏钱喽”!端盘子的小伙一溜吆喝,把赏钱递给厨师。赏钱厨师和帮厨的二人或3.7 或4,6分了。12点之前,带着四彩礼,娘家客撤了,婆家客也散了,皆大欢喜。

  这是婚礼顺利的,也有不顺利的,闹得人仰马翻,打得鼻青脸肿,不欢而散。里头毛病不知会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也许是一件事儿,也许是一句话,也许因为一个菜,都兴许成为导火索。我经历过的,就因为主持人说错了一句话,娘家客一直从上午九点坐到下午四点。所有的婆家客楞没吃着饭。左邻右舍地也没地方吃饭,饿的孩子哭、老婆叫,谁说也不好使。后来婆家给赔礼道歉,又搭上几桌酒席才算拉倒,整得死的心都有。还有一次是娘家客真的是鸡蛋里挑骨头,说厨师上的菜有一个是鸡蛋,明明是让我们滚蛋,我们就不滚,看他们能怎么地!结果就把席压了三个多钟头,往下都没法进行。

  别看矿工都是火爆脾气,这个时候没一点脾气,深知道娶个媳妇不容易啊!再说因为一点小事儿,把婚事整砸了,叫人讲来讲去,成为话把,丢不起那个人哪!所以这个时候再能耐的人都装土鳖,尽快地息事宁人,把这事儿了啦,绝不能火上浇油。

  我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我既当过主持人,也当过厨师的助手,我弟弟就是一个业余厨师,我们两曾经给人做过席。个中的把戏、原委、猫腻、手段、伎俩都经历过。装过孙子,也装过大爷,打过腰,提过气,也遛过西瓜皮(玩笑)。喝过小酒,耍过脾气,抽过好烟,也装过气迷(装傻)。哈哈!挺有意思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生女下嫁六年,我没给过一分钱:在婆家没地位,守不住娘家资产
“改口费十万零一,不然不叫”霸气婆婆三连问,新娘现场变离异女
农村老人常说:“亲家登门,不值半文”有什么含义呢?有道理吗
当好娘家妈!
盛泽生育习俗----担汤
结婚不容易 十几道程序的朝鲜族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