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VF透析患者静脉狭窄的超声管理—下(术后篇)

患者PTA术后第3天行彩超结果如下:

左侧前臂动静脉内瘘探查:

动静脉内瘘位于前臂近腕侧,端侧吻合,内瘘内径3.1mm。

桡动脉内径4.2mm,流量466ml/min;肱动脉内径5.5mm,流量855ml/min。肱动脉分叉水平位于肘窝下方。

桡动脉瘘口以远血流逆转,PSV47cm/s。尺动脉频谱形态改变,呈单相低阻型,PSV60cm/s。

头静脉走行稍迂曲,局部扩张,最宽处位于动脉针穿刺处,内径7.8mm,前臂可见窗式解剖变异,内壁不光滑,于距离瘘口20mm处可见增厚,原狭窄A处管径2.7mm,流速428cm/s,以远处流速63cm/s。窗式变异分支1(静脉针穿刺处之前)原狭窄B处管径3.0mm,局部流速245cm/s;窗式变异分支2(穿支静脉之后)原狭窄C处管径4.1mm,局部流速62cm/s。

穿支静脉血流方向:浅→深。

诊断意见:

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16月+PTA术后3天,

   内瘘流量正常。

   原三处狭窄解除。

   桡动脉瘘口以远盗血现象。

最明显的改变是肱动脉流量有了明显提升,狭窄解除后,桡动脉远段出现了盗血现象。原三处狭窄ABC的二维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因为流量升高的原因,仍然保持较高流速,也提示了诊断通路狭窄不能仅仅只靠流速升高,比值等综合指标的考虑才是关键。比较狭窄B和C的术前术后变化,可以发现狭窄C术后不再是优势通路,流速偏低,而且穿支静脉方向从手术后即刻评估的深→浅又变成了浅→深,也提示了该通路的血流量低,虹吸现象消失。狭窄B处的流速和管径都较高,属于优势通路。

狭窄A处管径改善,但内膜增生依然可见,见下图:

下图为桡动脉吻合口以远的盗血频谱。

原术中狭窄B处的血栓消失。

下图为流量测量示意:

(病例来源中山六院肾内一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件分享:动静脉内瘘的术后评估
病例分享: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合并盗血----的解题思路
有备无患
自体内瘘成熟不良系桡动脉近心端狭窄需重建非球扩
血透用血管通路(人工动静脉瘘)的超声评估
内瘘术后非常早期启用经验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