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内涵及策略

摘要: 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是指在教育美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在重视认知因素发展的同时,通过挖掘教育的美来激发教材、环境、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基于此概念,本文还提出了挖掘教学环境的美,以境生情、发扬教师的美,以情生情、挖掘教学内容的美,寓教于乐三大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育美学;情感教学;内涵;策略

(本文发表于《生活教育》2021年第3期)

教育美学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门研究如何立足于教育本身的美来培养人的科学。[1]在当代,何齐宗可以说是研究教育美学较多的一位代表。通读他的《教育美学新论》著作,我们可以发现,情感在教育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情感,教育美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然而,据相关调查表明,从新课改开始至今,十多年来,我国中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现象。情感目标仅存在于教案或预设中,情感要素流于表面,未真正付诸实践;教学感染力缺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之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因此,本文拟对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进行研究,明确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是什么,并基于此提出可行的策略。
一、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基本内涵
要对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必须先明白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是什么,而要明白它,我们又必须先理解什么是情感教学。对于情感教学的基本内涵,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卢家楣教授是近几年国内情感教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2] 这一定义的认可度比较高,多次被学者们借鉴。学者鱼霞则认为:“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3]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发现,鱼霞强调了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但未提及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其他情感因素。而且谈学生情感发展的目的也只在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没有提及情感培养对学生认知学习的促进作用。相比卢家楣教授,鱼霞关于情感教学的定义范围比较局限些。而朱小曼则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满足情感需要的角度进行定义,在她看来情感教学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有目的有意识地感染、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潜在的与现实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4]相比之前两位学者,朱小曼的定义创新之处在于,她把情感需要分为潜在的和现实的两种,并且是从教学情境创设角度对情感教学概念进行界定的。但是她所谓的情感也只局限于学生的情感。
综合分析上述学者关于情感教学内涵的界定,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对于教学内容即需要激发哪些方面的情感。鱼霞和朱小曼等学者都倾向于情感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情感。而实际上情感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应有作用需要激发多方面的情感;二是对于教学手段即如何激发情感,卢家楣说的比较笼统,只说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没具体说有哪些方面,鱼霞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来激发学生情感,也不够具体。而朱小曼只提到通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情感,三是对于教学目的,上述三位学者都主张通过情感教学来促进教学活动
依据上述学者对情感教学的定义并结合教育美学的内涵,我们可以将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基本内涵界定如下,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是指在教育美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在重视认知因素发展的同时,通过挖掘教育的美来激发教材、环境、教师自己和学生等各方面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旨在通过挖掘教育过程中的美,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动力,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均得到发展。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教育的美也必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且这种教育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美,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动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得到提高,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和情感发展。
第二,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既强调情感,但同时也强调对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重视。因为情感具有内隐与外显的双重性,是一种难以琢磨的东西,它是伴随着知识技能学习过程而形成并发展的。如果没有知识技能作为载体,情感教学就如同空中楼阁,是一种空谈,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可见,发展情感和传授知识之间既不是两两分割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状态,而是相生相伴、融合一体的。学生情感的培养需要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但并不是牵强附会地把知识教学和情感培养结合在一起,而是把情感培养融入到知识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顺势而为,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二者是并重的,相互促进的。就是说,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要在重视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动力作用,努力形成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的局面,使学生欣赏教学的美。
第三,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所强调的情感因素并不只是局限于学生的情感,还包括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各方面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首先,情感具有依附性,无法脱离教学主体而存在。所以,作为教学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具体来说,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具有热爱之情,对学生具有喜爱之情。而学生也对所学课程、学校、教师和同学具有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本质上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主导情绪状态。其次,教材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谓的物,它是人化了的物。因为,教材是由人来编写的,而人们的实践活动常常伴随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体验,所以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往往也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其中,这不可避免地导致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5]最后,作为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环境既包括学校建筑设施、班级规模、座位模式和教室布置等物理环境,还包括班级氛围、校风及学校人际关系等精神环境。这些环境或由人所创设、或由人来组成,人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教学环境不可避免地也带有情感因素。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旨在挖掘这些方面的教育美来激发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二、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策略
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是一个结合教育实践问题而提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概念,所以提出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实施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教育美学的研究背景,结合上述内涵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学环境的美,以境生情
教学环境是人们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生情感的激发离不开优美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环境的美化对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环境一般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因此优美的教学环境的创设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具体来说,有两点:一方面,从教学的精神环境入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优良的班风、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而班风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集体氛围,它与学生群体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一方面,班风由班级成员们的共同心理倾向形成,另一方面,班风也反过来影响着班级成员的学习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班风的班级必定也具有积极的学习与人际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一样,团队向学更能带动学生想学、乐学的情感。反之,如果身处消极的学习氛围,无论自己多爱学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周边大氛围的影响,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特别是对于学习动机不够强、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来说,更易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甚至还会影响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关系疏远或对抗,制约师生创造性的发展,更加阻碍学生的学习。所以说,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班风,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另一方面,相比精神环境的无形性,物理环境具有现实性。学生每天身处其中,每天都能看到、感受到所处的环境。因此,创建一个蕴含美的感染力的物理环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物理环境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卫生、绿化与和谐上。所以,一方面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每天所处的教室环境的布置,和学生们一起创造一个干净整齐、温馨和谐且布置鲜明欢快的教室,给予学生美的视觉享受。其次,还需要注重学校的绿化布置。因为校园环境的绿化,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利于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可以欣赏美景,获得美的愉悦感受,进而调剂精神、消除疲劳,这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发扬教师自身的美,以情生情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一个人的情感会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由此可见,教师的情感态度也会对学生的情感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教育教学及其效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喜欢一位老师,一般情况下也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在其所教授的课上也会表现得比较积极。相反,如果学生厌恶一位老师,那他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也会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低,学习效率也会比较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美,提高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发扬自身的魅力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平等对待学生。这里的平等是指两方面的平等,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主体性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公正是学生信赖老师的基础。一名处事公正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公正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应该爱生如子。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精神环境。教师应该以对学生的真诚的爱打开他们的心灵,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对学习的热爱。最后,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尊重信任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就必须先尊重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师发自心底的尊重信任,从而使得师生之间情感融洽。
 (三)挖掘教学内容的美,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趣的形式传授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乐在其中的方式。而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出发。因为,情感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果所呈现的客观事物是契合人们需要的,那么人们就会产生愉悦、满足等正向感情体验,与之相反,如果所呈现的客观事物与人们的需要不相符合,那么人们就会形成失望、难过等负向感情体验。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就需要先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学生才会对教学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而学生需要的满足又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赞科夫曾说过,对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是知识本身。可见,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才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东西。因此,教育美学视域下的情感教学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安排科学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体验。故而,教师应该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并巧妙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趣味十足,并且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主观上感觉这些内容是有趣的且满足其需要的,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学习。总的来说,教师应该坚持寓教于乐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内容的美,进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1.谢 丹,女,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2. 裴秀芳,女,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现代阅读教学中思考力的培养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欣赏课
基于美学视域,收获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葵花宝典”
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0篇
教学中怎样关爱学生
薛永武:在融会贯通中又通又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