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思维型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给我们留下的6点启示
本文共4460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重视思维的作用,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

思维始终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教学的目的、过程到教学的总结、反思,其核心活动都是思维。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需要思维的积极参与。
 
学生的学习也是和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知识的学习、迁移等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思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他认为没有思考的学习会使人迷茫,不是真正的学习,即“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凡事都要不断地思考。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地思维,我国古代教育家对于这一点已经有了丰富的思想积淀,给我们当今课堂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发展学生思维的意识,从课堂目标的制定到课堂教学过程,直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反思,都应该始终坚持发展学生思维的原则。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思考的能力,做一名会思考、能思考的思维型教师。


注重知识积累,奠定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

思维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反应。知识经验是进行思维的基础,缺少知识经验这一基础,思维就无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知识的积累。

孔子的名言“思而不学则殆”精辟地阐述了知识对于思考的奠基作用。如果一个人只是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实际的知识,那么就会心生疑惑,神思疲怠。

 
他认为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间接知识的获得,实践得出的直接经验同样重要。他提倡“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的间接知识的学习,也提倡“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的直接经验的获得。


汉朝思想家王充生活的时代“纬神学”盛行,大家都认为“圣人”是“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王充强烈地批判这种思想,他认为“圣人”之所以能够正确地预料事情,“皆缘前因古,有所据状”,“有因缘以准的之”。
 
他认为 “闻知”是圣人积累经验的一个基本手段,“如无闻见,则无所状”。间接知识的获得和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个体思考的第一要义。
 
我国 17 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由博致精”的学习方法。所谓“博”,就是要大量读书,拥有渊博的知识,他认为这是提出独立见解的前提。


古代教育家的思想清楚地阐述了知识积累和思维培养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可以借鉴:

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习文化知识,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是书本上间接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在掌握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注重启发诱导,形成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

启发诱导是重要的教学原则,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知识的学习要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领会其真谛,学习才是有效的。因此,他主张要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提倡启发式教学。


孟子也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的能力。他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人人从之。”教学要像射箭一样,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顾学生的兴趣、能力,应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引导学生但是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鼓励学生但不能强制、压迫学生,开拓学生思路但不能直接提供现成的答案。


从上述古代教育家的思想中,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以下几点: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领域, 开拓学生思维。
 
第二,教师的启发应以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提供现成答案。
 
第三,教师的启发不是盲目性、强制性的启发,而应与学生的兴趣、能力相一致。只有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时,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才会有效,而且教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也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否则,教师的启发只能是徒劳。
 


鼓励大胆质疑,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只有敢于质疑权威,敢于挑战权威,才会产生创新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孟子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在读前人著作的时候,不能迷信,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敢于质疑权威,得出自己的见解,即“深造自得”。

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时,一定要经过思考,敢于质疑,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王充思想的一个明显特征。他倡导学习一定要有“问难”和“距师”的精神,“学问之法,不唯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学习要打破崇拜古人、崇拜权威的心理,即便是孔子、孟子这样的大圣人,如果他们的言论与事实不符,也要敢于质疑,对于明显的错误,要敢于否定。学生要有所创新,就必须有质疑精神。
 
唐朝的柳宗元秉承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思想,提倡学生在读经书时应持怀疑态度,并写出了《非国语》、《论语辨》、《辩文子》等文章,对诸子百家之言进行驳难。柳宗元认为只有持有怀疑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去探索、理解知识,才能有所创新。


我国古代教育家认识到了质疑精神的重要性,这些宝贵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接受书本知识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能够大胆地质疑课本。
 
第二,学生对问题产生怀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有所创新。
 
第三,质疑不是毫无根据的“乱疑”,思维型课堂中要注重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质疑是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通过对知识的深入学习、思考,才可能对问题提出质疑,由思而疑,由疑而创,学习中才能不断显现创造思维的火花。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确保思维的有效性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实现思维目的、保证思维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古代教育家提出了多种思维方法。孔子提出“由博返约”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学习首先要广泛地获取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概括性的原则、观点。
 
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学会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能够把知识系统化。同时,孔子还提出了“扣其两端”的思维方法,就是要全面地看问题,辨明是非,从而解决问题。

孔子常用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他说“:有鄙夫问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引导学生从事物正反两面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墨子在我国古代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类”、“故”的概念,提出了“察类明故”的命题。“察类”即运用推理进行归类,“明故”即探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荀子所言:“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学习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关,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样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董仲舒的“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而博贯之”也体现了这一思维方法。
 
孟子强调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提出了“时”与 “ 权”的思维方法。他说:“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而废百 也。”告诫人们不可固执偏见,应全面思考问题,偏见无知更偏离真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黄宗羲的“讨论辩 难”的思维方法。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个人自己的思考固然重要,师生群体互动对于思维的发展也具有 不可忽视的作用。
 
他倡导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一种较为自由的气氛,引导学生切磋讨论,互相质疑问难,让学生学会从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出发来发展自己的思维。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学会主动地应用分析、综合、全面、分类、推理等正确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思维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激发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思维中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活动有关的一切非认知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因素、个性倾向性、意志因素、气质、性格等。
 
思维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非智力因素对于思维的发展起着激发、监控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最优化。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正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另外,意志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即便是有好的想法,如果不能坚持到底,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那也是做不成事情的。

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要求学生要在困难中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

同时,在思考的时候还必须专心致志,“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此外,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统一体,师生情感类型也将影响学生的思维,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韩愈在《师说》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从智力因素去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和培养。

 
我国古代教育家已经认识到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给我们以启示: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最优化。
 
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我国古代关于思维培养的思想,不仅丰富了古代教育的内容,而且对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思维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本文节选自《中国古代教育家思维型课堂教学思想及其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第 31 卷第 10 期,作者胡卫平、刘丽娅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胡卫平——为素养而教,我们需要思维型教学
胡卫平——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思行合一”:这样提升专业能力才是当下教师所亟需的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课堂教学怎么能牛起来?
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 ?
强化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原创]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胡卫平——落实思维型教学,你需要着重做到这七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