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卓玉:双减政策的观念基础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多项工作有序铺开。我们相信也期待,尽管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容低估,但双减政策切中时弊,措施有力,“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的减负目标,会稳步实现。

本文主要讨论落实双减政策所需要的观念思考和观念基础。

如何看待和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双减政策为学校、家长、教育企业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

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看待和对待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对于学校、家长、企业而言,是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挤占、抢夺、瓜分学生的休息时间,还是以理性的态度,尊重、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这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所在。

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

休息权利指工作者、劳动者、学习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以后,依法享有获得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休息权利包括修整权(睡眠等体力方面的恢复),休假权(享受法定节假),休闲权(自主支配闲暇时间),安宁权(免除外在的干扰、压力)等。

学生应该享有休息权利。这是因为,第一,学生是人,理应享有一切进步社会的人所享有的休息权利。休息时间和节假日的逐渐增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全社会都有条件、有权利享有双休日等更多休闲时间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剥夺学生享有休闲等社会进步的红利。第二,有质量、有品位的休闲生活,是幸福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休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摆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强制、压力,自主支配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或许正是发现兴趣、形成个性、培育志向、激活内驱的过程。第三,理想教育的标志之一是学习生活和休闲生活的平衡。没有高质量的休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学习。如果家长和学校的指导到位,高质量的休闲生活可以对学习生活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除了备考复习等特定情况外,常态下的学习,不仅要有身的休息,更要有心的休息。心的休息需要自由,自在,安全,安宁。

尊重和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参与和指导学生的休闲生活,是学校、家长和教育企业基本责任。就像有责任保证学生在未来工作日的优秀业绩一样,全社会有责任保障学生在未来休息日的生存质量。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到来,如何培养学生的休闲素养,将成为一个新的教育话题,比如,如何提高旅游生活的质量,如何在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馆中享受闲暇,如何在观鸟、观树、观化石、观文化遗存等回归自然的生活中享受人生,如何在健身运动中感受自由、舒畅与健美,等等。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在周末的植物园或博物馆、乡村或郊外、河边或山间,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或漫步交谈,或攀爬击水,或作画作诗,或观察考查,或测量采集。这种自由自在、自我设计、自主支配的闲暇生活,或许是更好的学习。

如何看待和规范成人的教育权力


教育工作的神圣性无需赘言。或许也正因为此,学校、家长、教育企业等都出现了一些过度使用教育权力的现象。这是学生负担过重的另一重要原因。

需要在观念上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教育作为成人社会的一种权力,其限度是什么?或者说,如何在保障学生权利和规范成人权力之间,建立某种平衡?

学生过重负担的来源之一是学校。学校为学生布置过多作业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业布置诚然是学校的权力,但这种权力的正当性、高尚性也导致了学校权力过度使用。除了作业,学校还可以通过施展其他权力而给学生施加无形的压力。比如,使用小组荣誉、班级荣誉或学校荣誉等竞争手段来给学生施压,放大对未来失败的恐慌而给学生施压,等等。双减政策逼迫学校思考:如何理性使用教育权力?

学生过重负担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家长。对不少家长而言,大量占用课余、假日时间给孩子补课,似乎天经地义。只要家长的这种观念不发生根本变化,加重学生负担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变相或隐蔽的补课;比如,家长自加压力,强迫孩子在休闲时间进行各种各样的超前、超标学习;比如,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不惜代价、倾家荡产的行为,给孩子强加了过高的目标和无形的压力,等等。所有这些行为的出发点也都是正当的和高尚的:爱与责任。而爱与责任一旦成为家长的权力,就有过度使用的可能。双减政策为所有的家长布置了一道沉甸甸的思考题:爱与责任的限度。

来自教育企业的课后补习泛滥,是学生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双减政策为教育企业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是什么?面对学生的休闲时间与休闲权利,企业不该、不能做什么?一些曾经出现在和活跃于温饱-小康时代的教育商品或服务,可否无条件地带入即将来临的现代化时代?

如何看待和坚持学习成绩的

生态性原则


面对双减政策的实施,家长和学校最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作业少了,补习规范了,负担减轻了,那么,学生的成绩如何呢?对成绩的担忧问题不解决,家长的恐慌和学校的压力会比双减政策实施之前更加严重。目前政府和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成绩的措施,如提高作业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后服务等等。从长远看,或者说,从现代化社会的文明水准看,需要思考和解决一个问题:成绩越高就越好吗?

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维度:学生成绩的生态性原则。

所有家长和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有最好的学习成绩。作为教育方法与励志手段,人们也在大讲特讲刻苦勤奋的无限潜能;但是,热情与愿望永远不能替代理性与现实。在温饱-小康时代,迫于生存现实的需要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家长、学校以致教育企业,可以为了学生更高的成绩而不惜代价,甚至不择手段。而用现代化教育的标准看,对成绩的追求应该是有前提、有条件、有原则的。

这里简要谈谈与成绩相关的几条生态性原则。第一,坚持成绩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需要重新对待“头悬梁锥刺股”一类的传统观念,需要反思家长和学校的一些过激做法,如强迫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不惜为成绩的提高而精疲力竭、耗尽热情。双减政策的价值追求在于保障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和持续发展的潜能。第二,坚持成绩的协调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坚决反对以下教育行为:无视学生的真正兴趣和发展优势,牺牲学生应有的休闲生活和休闲素养的培养,剥夺学生向往自然与社会的热情,以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等体验成就感的机会。第三,坚持对生命成长的尊重与敬畏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重新看待教育上的速成行为。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谙熟此道:以训练取代教育。最常见的训练就是海量做题,频繁测试。训练确有速成效应,但是,教育如一日三餐,训练如生病吃药;教育旨在立德树人,训练旨在掌握技能。绝对不能用训练取代教育,就像绝对不能用吃药取代吃饭一样。第四,坚持成绩的环境友好型原则。凡为成绩的提高而无视条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做法,都需要反思。学生的成绩取得,必须考虑与特定条件和环境的协调,如地域背景,家庭背景,学校背景,学生天资与性格等。理性的做法是:尊重特定学生的特定环境,保持学生发展与环境的协同性。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思考双减政策所秉持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追求。这些观念与价值,出发点是对温饱-小康时代所形成问题的纠正,落脚点是对教育现代化的追求。国家在实现小康、开启现代化征程的历史节点上出台双减政策,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我们期待,双减政策将作为一个标志,拉开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办学校招生为什么一定是电脑派位?
中小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竟然是……
教育部下发“睡眠令”,中小学将调整到校时间,家长有苦说不出
别再绞尽脑汁补课了,反正大多数孩子就算补了也考不上!
教育应尊重每一个学生
乱弹差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