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1月31日┃写作指导┃以教育科研涵养和引领教育写作



以教育科研涵养和引领教育写作

瞿卫华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摘    要: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真实的教育科研不但能为教育写作提供着笔方向、文本内容, 而且能为教育写作提供充实、惬意、富有品质的表达。坚持在“研”中“写”, 以“研”促“写”, 就能不断发掘教育写作的真实意义, 寻找教育写作的尊严, 最终取得教育科研与教育写作的“双丰收”。
关键词:教育科研;教育写作;“研”“写”结合
作者简介:瞿卫华, 小学高级教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办公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阅读。

时下, 常有一些对教育写作的贬损之音。有些人觉得:现在有好多所谓的“教育写作”都是在玩文字游戏, 属于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 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为了文章而文章, 根本没有任何的实践与推广价值。每当这时, 我都会站出来努力捍卫教育写作的尊严。我以为, 教育写作应该是有根基、有方向、有现实意义的, 其前提是我们要能够立足真正的教育科研, 以教育科研涵养和引领教育写作。或许有人认为我是在唱高调, 实际上这正是我经历十年教育写作之路 (也可称之为“教育科研写作之路”) 后的新认识。


研究, 让写作拥有方向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肯定会经历一番迷茫。刚开始尝试教育写作时, 我并没有方向, 那时也曾经出现过病急乱投医的现象。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教科研氛围相当浓厚的学校, 全校上下都非常看重教育科研, 包括教育科研写作。每当看到同事们一篇又一篇文章见诸报端, 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我心急如焚。于是, 便也跟着去“掺和”, 看到别人写什么, 自己也跟着写什么, 从班主任工作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从少先队工作到语文教学等等, 我什么都写过, 但是似乎什么都没有写好。那时我的“第一所图”就是“发表”。现在回想起来, 那段时间之所以如此茫然, 在教育写作的道路上行走得如此轻浮, 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找到方向。
那段时间, 我没能拿出一篇像样的文字,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职业生涯的最初四年。到了2005年6月, 区教科室开始组织申报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时我对课题还处于一种懵懂的认知状态, 不过, 我也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从自己比较喜欢的阅读教学入手, 准备申报有关阅读教学的课题, 后经区教科室相关领导的点拨, 最终确定课题为“儿童智慧阅读研究”, 并获批为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青年专项) 。
课题被批准立项以后, 我随之像模像样地展开了研究。课题研究初始, 因为自身对阅读教学涉足尚浅, 所以我先后观摩了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 如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周益民、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 并对他们的教学实录做了摘录, 同时还附上了自己的感受。
因为有了研究, 有了感受, 于是我开始提笔写论文。在仔细研究了孙双金老师的《天游峰扫路人》一课的教学后, 我从问题教学的角度撰写了论文《从问题导读到主体建构的优化》 (发表于《小学教学设计》) ;在潜心探讨了孙建峰老师的《白鹭》一课的教学后, 我从课堂阅读对话的角度撰写了论文《探寻对话的真义》 (发表于《青年教师》) ……此外, 我还就某些专题研究了不同名师的教学艺术, 比如名师的阅读指导艺术等, 写成文章后相继发表于《新课程研究》等杂志。
因为有了研究, 有了思考, 从而拥有了写作的方向。从那以后, 围绕“儿童智慧阅读研究”, 我开始一步步探索阅读教学的真谛。同时, 一篇篇论文也随之生成并变成了铅字。


研究, 让写作收获惬意

很多人都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确实, 教育写作过程中的选点切入、框架搭建、遣词造句等, 常让人感到有些“痛苦难耐”。但是, 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 如果你拥有真实的研究过程作为铺垫与积累, 那么下笔成文也可以成为一件惬意的事情。
我曾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篇随笔《让学生快乐漂读》。这篇随笔记录了我在班级内组织“漂读”的真实经历。当时, 我组织的班内“漂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匹配书源:围绕学科圈画同心圆周;2.教师荐读:示范引领激发阅读兴趣;3.花样作业:多维方式敦促内蕴发展;4.小组交流:动态对话分享阅读意义;5.纳入晨诵:打造课程强化积累意识;6.巧借惊喜:注入活力推动健康发展;7.读书论坛:高端互动享受阅读成长。我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发给了《人民教育》, 两个星期后就收到了编辑钱丽欣老师的回复, 她让我将文章的小标题进行修改完善, 并对部分内容进行充实。不久, 这篇文章就获得了发表。第一次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文章, 着实让我幸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教育写作的过程中, 我们常为如何构建有关的教学策略而烦恼。其实, 这是可以通过研究来解决的。记得我开始进行“文本意蕴重构”的研究时, 试图立足自身经验的层面来建构一些重构策略, 但发现过程很艰难。最终我发现, 要“生产”出自己的东西, 还必须立足自身的研究。于是, 每篇课文的教学我都有意识地预设好重构策略, 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检验预设情况。如此坚持了一个多学期, 我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本意蕴重构”案例。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反思与建构, 我逐渐形成了对文本意蕴重构的认识, 并初步构建了相关教学策略。《文本意蕴重构的现状与反思》《文本意蕴重构策略初探》等相关论文, 也随后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研究》等报刊。

研究, 让写作铸就品质

我经常在报刊上读到一些教育随笔, 老师们将自己的教育能力夸饰得非常神奇, 如因为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番谈话, 学生的问题马上得以解决。在《教育叙事应“去伪存真”》一文中, 我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研究应建立在真实研究的基础上;只有这样, 教师的写作才能算是言之有物, 言之确凿, 否则就可能成为空洞的说教与经验的推演, 如此写成的随笔或论文难免会受到世人的诟病。
我一直以为, 有品质的教育写作至少拥有两个特征:一是源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是所传达出的经验一定是要经过教师实践验证的。
我研究儿童的智慧阅读, 自然会关注儿童课外阅读。当下儿童的课外阅读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 但内在品质的管理却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引导和评价儿童的课外阅读, 我开始了阅读单操作研究。我先制作了《女儿的故事》这本书的阅读单, 结果发现实施起来效果非常好, 在阅读单的指引下, 儿童既读出了趣味, 也读出了深度。接着, 我又做了《上下五千年》《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呼兰河传》等书的阅读单。为了让儿童的阅读能够在更深的层面推展, 我组织评点阅读单, 每天就其中一个问题带领大家讨论, 将思考渐渐引向深入。为了鼓励认真完成的同学, 我又组织了阅读单评比 (每十张一次) , 大家互相交流、推荐, 并由班级发放喜报。后来, 我将研究的过程与心得整理成了一篇论文《让整本书阅读丰厚起来》。
我以为, 有品质的教育写作必须为他人传递经自身实践验证的有效经验。在“儿童智慧阅读研究”的后期, 我着力构建儿童智慧阅读教学操作体系。怎么确立?当然是立足自身的课堂教学。那一段时间, 我潜心于我的课堂, 精心研究了一些课例, 如《清平乐·村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黄鹤楼送别》《郑人买履》等, 这些公开课的教学在省市区推出后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于是, 我就尝试着从教学内容、阅读课型、教学情境、教学机智、意蕴重构等几个角度, 初步构建了我的儿童智慧阅读教学操作体系, 由此而写成的《培育智慧型读者: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一文, 获得2010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并发表于《江苏教育》杂志。
因为有了研究, 有了教育科研, 所以下笔写的文章就不再是空泛、单调的, 而是能立足教育教学现状, 从问题出发的。通过剖析问题, 并提出已经过自身实践的应对策略, 因而有血有肉, 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每当这样的一篇篇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 我总是感到既充实又快乐。
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 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将教育科研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 坚持在“研”中“写”, 以“研”促“写”, 就能取得教育科研与教育写作的“双丰收”, 这也是提升教师教育品质和教育科研品质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写作的过程, 本身就是对教育研究过程的一种回顾、梳理或建构, 是一种出发或再出发。可以说, 任何教育研究只有浸润在教育写作的反思中才会拥有不断攀高的动力;任何教育写作只有得到教育科研的不断滋润和引领, 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我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也即在其中。沿着课题的方向, 我将继续一路研究一路写作、一路写作一路研究。我喜欢这样的工作状态, 更喜欢这样的行走方式——教育写作方式。
本文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3,(11),28-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研究方案_微型课题_教学科研_苏州市彩香中学
课题申报书(范文5篇)
语文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开题报告
“小课题的研究”
2019-2020年度耒阳市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结题通报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的个性化表达的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