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科院心理学家:孩子拖延又磨蹭怎么破?家长需要做到这五点
中科院心理所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张梅玲
本文共5132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关于家庭教育对孩子拖延的影响,家长可以从以下两个例子中得到一些思考:

第一个家庭的孩子读小学四年级,学习时总是磨磨蹭蹭,家长为此十分困扰。

当询问孩子为什么不快点完成作业,孩子竟然回答“做快了也没有用”。

原来,孩子完成作业后喜欢下楼在小区里玩耍。

家长担心孩子外出玩耍有危险,在孩子做完作业后会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给他。

家长觉得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既多学了知识又保证了安全,而孩子却因此失去了玩耍时间,于是厌学情绪慢慢就产生了。
 

第二个家庭的孩子每每坐下学习,不是想喝水就是想上厕所,用她妈妈的话说就是“学习的时候凳子烫屁股”。

但是这个妈妈没有因此责怪女儿,而是在某天孩子完成任务后告诉她:

“宝贝今天半个小时就写完了作业,真厉害!但是这半个小时里,你一共起身了7次,去做其他事情,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其实你可以更快的做完作业。下次你可以做的更快更好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鼓励了孩子表扬了她的学习成果,又让她明白了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下次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以上两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面对拖延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同影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夺走孩子的游戏时间,甚至让孩子学习动力下降,进而厌学;智慧的教育方式帮孩子改掉了拖延,更帮助孩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深度挖掘

你的孩子为什么磨蹭


张梅玲老师指出,孩子拖延磨蹭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来自于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内因来源于孩子自身自控力不强,而自控力的培养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孩子磨磨蹭蹭的原因,关键是家长。
 
1

缺乏时间观念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对于“时间”这一概念的认知是有其发展规律的
 
2岁半以前的孩子对“时间”完全没有概念,他们只活在当下,对过去和未来都不理解;

到了2岁半,孩子才慢慢建立起了“时间”的概念;

2岁半到3岁,孩子的时间概念飞速发展,他们已经可以理解“过去”和“未来”;

4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描述一些过去的事情,他们可以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但是依然无法说清楚是在哪个时间点做过的,这是5岁的孩子才能做到的;

6到7岁的孩子开始慢慢分得清时间,但是这也是他们最磨蹭的时候,因为他们还没有节奏的概念,不能理解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的概念。


所以,拖延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只有按照规律、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时间”,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很多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和效率就是在一声声催促中被赶走的。
 
2

自控力不强,专注力弱


曾经,当比尔盖茨被问到为什么能成功时,他给出了一个词:“Focus”(专注)。心理学上讲,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件事情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与时间观念一样,孩子专注力的发展也是有其自身规律的,高度的专注时间是有限的
 
2-3岁的孩子,他们只能保持2-3分钟的高度专注;


4-5岁的孩子,能保持大概5分钟的高度专注;


5-6岁的孩子能保持的高度专注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对于成年人来说,高度专注的时间也只有不过20-30分钟。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要求孩子长期的专注于一件事情,因为这样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它受制于生理发展。而当代的孩子,似乎比以往的更加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这和当代家庭的教育方式的分不开的。

过分溺爱会使得孩子专注力下降。随着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庭会随着孩子的意愿,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玩具。但是,这样导致孩子不会在同一个玩具上投入太多的注意力,不停的换玩具的过程就是不停打断注意力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过分关心孩子,比如孩子在玩积木,家长怕积木垒太高会伤到孩子,会打断孩子的玩耍要求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摆放积木;或者在孩子玩耍过程中不停地询问他们:“要不要吃水果?”,“要不要喝水?”等等,殊不知这些不合时宜的关心其实往往会适得其反。
 

3

家长不合理的规则正在侵犯孩子的自由


牵手还是放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问自己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规则与自由的问题规则和自由都是相对的,良好的规则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有边界的自由可以让孩子更积极更有活力。
 
能够把握好这个度的家长自然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事实上很多家长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他们正在用不合理的规则侵犯孩子的自由。
 

孩子三岁的时候,他在家里乱涂乱画,有的家长会说:“再捣乱小心我揍你!”,他就不会再胡乱涂鸦了,因为他害怕你的规则;但是同样的话,等到他叛逆期,“不好好学习小心我揍你!”,他不会再屈服于你的规则,因为他觉得如果暴力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揍你?
 
只有把孩子该享受的自由还给他,才能要求孩子遵守他该遵循的规则。
 
4

孩子学习中的困难家长没有给予具体的帮助


当孩子经常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且没有得到帮助时,就会产生挫败感,进而演发为对学习的厌恶和恐惧。
 
当家长觉得孩子在磨蹭,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责备他,一定要询问他是不是遇到了困难,然后及时给予他具体的帮助。
 

这里提到的“困难”是有条件的,比如孩子遇到了自己解不开的题目,为了解这一题,他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和心力,甚至因为解不开而产生挫败感等负面情绪。
 
这时,“困难”并非这道难题本身,而是孩子“一根经”的想法和负面情绪。因为家长不能帮孩子解开所有的题目,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心态以应对未来更多未知的难题。

实用建议

帮助孩子麻利做事


与孩子拖延磨蹭的形成一样,家庭教育在孩子摆脱拖延、成为一个“麻利”的人上,同样是关键。张梅玲老师对此给出了如下五点建议:
 

1

从小培养孩子专注力


根据上文提到的儿童专注力发展的规律,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对此,张梅玲老师从学习能力的角度切入,给出了如下几点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小妙招:
 
第一,从孩子的兴趣开始。人总是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尤其是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引导兴趣转变为志趣。志趣是人行动或意志的驱使,将学习作为志趣的孩子,会为了自我成才而读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一旦志趣养成,哪怕是他不感兴趣的事物,为了责任和担当,他也可以完成的很好。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种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缺乏自控力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自我控制力,当面对需求和诱惑时,学会抵御内部和外部的干扰。
 
2

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大家不妨去思考一下两幅情境:

情景一:孩子学了一天回到家,背着沉重的书包,刚踏进家门,想要给父母分享考了100分的试卷,妈妈开口问孩子:“今天学的怎么样?考试考了多少分?作业写完了吗?没做完先去做作业吧!”,孩子被妈妈一连串的问题问的措手不及,想要分享的喜悦也随之被打散,丢下试卷回房间做作业去了。

情景二: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刚踏进家门,妈妈笑着帮他把书包卸下来,关心的问他:“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呀?有没有开心的事情和妈妈分享?”,孩子急忙拿出100分的试卷给妈妈分享。妈妈夸奖孩子后又和他聊了学校发生的事情,看孩子休息的差不多了才让他去做作业。

经过对比我们会发现第二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因为,夸奖和爱会促使人脑产生使人快乐的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它会使孩子在积极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而冷漠和责问会使人产生压力激素,带着负面情绪去学习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可以使孩子保持开心愉悦的状态,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和快乐之间的正向联系,让孩子爱上学习,从而对待学习不再拖延磨蹭。
 
3

在实践中培养孩子时间观念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要分两步走:第一以身作则;第二在实践中帮助孩子慢慢建立时间观念。
 
以身作则很容易理解,孩子更容易在守时的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学习中自然就不容易拖沓磨蹭。
 
孩子在幼年时期,对20分钟、30分钟的概念难以理解,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让他估计每个任务完成需要多少时间,帮助他建立时间观念。
 

比如说,孩子估计做10道题需要一小时,那么实际的完成情况可能有三种:不到一小时、刚好一小时、超过一小时。
 
不到一小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哇孩子你好棒!比你预计的时间早20分钟!妈妈奖励你可以在这20分钟自己玩耍,一会儿再接着学习!”

刚好一小时:“孩子你好聪明!估计的这么精准,连妈妈都佩服你!”

超过一小时:“孩子你可能把问题看得太容易了哦!下次怎么估计时间你知道了吗?”

这次的题目是10道题一小时,下次其他题目又有新的估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孩子在不断地思考中慢慢建立对时间的认知;掐时间完成任务又可以培养他的执行力。这样一来,在慢慢的实践中,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4

制定恰当的奖励机制


有的父母会用钱来奖励孩子学习,今天8点前完成任务奖励20元,下次考试100分奖励50元,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逐渐会产生为了金钱而学习的想法,这对培养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是十分不利的。
 
如果说完成学习任务是“规则”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自由”来奖励孩子。
 
拿文章的开头第一个例子来举例,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不应该给孩子布置其他任务。而应该这样和孩子说:“如果你今天可以又快又好的做完作业,妈妈就带你下楼去玩!”
 

担心孩子安全而不让他下楼玩耍,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下楼玩,既促进了亲子关系,又满足了孩子要求,还可以增进孩子对学习的热情,这才是家长应该借鉴的正确的奖励机制。
 
5

教孩子科学做作业


现在的孩子面临繁重的课业压力,有政史地文科,还有数理化理科,对不同的孩子来说,有他擅长的科目,也有他不擅长的科目,那么怎么科学地完成大量的课后任务,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培养的。
 

张梅玲老师给出如下小建议:
 
第一,不要把相似性质的科目集中完成。比如语文和历史是性质相似的,如果长时间思考相似的问题,孩子会更加容易疲劳,进而影响后续科目作业完成的效果。要把不同性质的科目作业穿插完成,会更好的刺激大脑活跃,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第二,做作业时要注意休息。每做四十分钟左右,需要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吃点东西或者休息一下。因为大脑在活跃状态下是很容易疲劳的,注意力也无法保持长时间的集中,中间适当的放松可以进一步提升作业完成的效益。
 
当孩子掌握了科学的做作业方法,效率就会提高,可以更快的完成作业,就可以有空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构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可以很好的改善孩子磨蹭的问题。
 

孩子磨蹭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有生理发展规律上的原因,有主观上自控力不强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家长教育不当引发的客观原因,家长对孩子的不当要求、没有重视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等等。家长应该把握孩子成长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孩子摆脱拖延与磨蹭,成为一个做事“麻利”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空问答
时间管理能力需从娃娃抓起
拖拖拖!孩子暑期学习散漫,老母亲用2个仪式3个步骤轻松破解
比名师更有效的是时间
正孩子爱磨蹭毛病的方法
6招教你让“熊孩子”乖乖做寒假作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