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6月13┃写作指导┃英语教师论文写作行动改进案例解析


英语教师论文写作行动改进案例解析

刘林峰 张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一位中年英语教师开展论文写作的行动改进过程,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论文写作的困惑和开展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中年英语教师应以理论研读结合课堂实践开展论文写作,在行动改进中获得对教师开展论文写作的深入理解,并通过论文写作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师;论文写作;行动改进;专业发展;教师发展
基金: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拓展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2007255)的阶段研究成果。

一、引言

论文写作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知识的理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化,是教师建构教师职业独特的专业知识基础的过程,也是教师建立专业意识与获得专业认可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教师对论文写作仍然存有偏见和误解,仅将其当作满足制度性考评的工具,而未能充分认识论文写作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在价值(潘正凯,2020a)。比如,许多一线英语教师认为论文写作没有用,为了应付行政考核的制度要求,临时东拼西凑形成论文;还有些一线教师认为论文写作是大学教授与教研员的专利,与自己无关;更有些教师认为论文写作是浪费教学时间,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此外,也有些教师尽管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和如何写。
教师Z是一位中年英语教师,她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有30多年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但论文发表却是一片空白。在笔者看来,这是中年英语教师的一种常态化现象,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却没有把这些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论文写作挖掘、提炼、发表和传播出来,实为可惜。本文以教师Z开展论文写作的行动改进过程为载体,探讨了英语教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及通过理论研读与教学实践实现论文写作的突破,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教师Z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案例

教师Z是J省W市某县级市中学高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在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参加了为期三年左右的市级研修班培训活动。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与教师Z相识,教师Z得知笔者经常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时,非常敬佩。笔者告诉她,只要教师认真开展课堂实践,大量研读相关理论文献,并将这些理论文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样可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教师Z当时不以为然,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到这些事情,但仍然添加了笔者的手机号和微信号,以便后续交流。教师Z通过与笔者为期一年多的沟通与交流,在笔者的指导与建议下最终在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开创了她专业发展的新旅程。现还原教师Z的论文写作之路,以便给各位同行在论文写作方面提供些许启发。

1. 写作目的的意识改进

所谓写作意识,就是为了有效开展写作活动而刻意关注写作的主题、材料、过程与方法,建立积极的写作态度与观念(潘正凯,2020b)。正确的写作目的意识能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论文写作的内在支撑工具,能为教师顺利完成论文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情感动力。教师Z于2017~2019年连续三年参加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研社承办的“无锡市初高中英语教育名家培训”项目,聆听了许多英语顶级教育专家的讲座。以下是教师Z于2018年11月中下旬给笔者的第一次微信留言:
老师,您好!
我参加的北外培训项目中有一部分任务是将新课标的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科研论文。每人至少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否则就无法毕业。我对论文写作一窍不通,我很担心无法毕业,你能帮帮我吗?(编者注:略有文字润色。下同。)
收到这样的留言,笔者感到很无奈,但出于真心想帮助教师Z,回信告诉她如下内容:
……如果你仅仅是为了顺利毕业而想写论文,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帮助你,更不能代替你去完成论文写作任务。如果你是真心想提高专业水平,我可以提供一些论文写作建议,只要你愿意好好努力,一定可以完成这个艰巨而有趣的任务。
不久之后,笔者就收到了教师Z的电话,她告诉我,她真心想通过尝试写教学论文实现专业发展和提高,也愿意付出努力去实施笔者给她提出的建议。此后,教师Z就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写作之路。

[改进分析]
在以上过程中,不难看出教师Z写论文的初始目的正如很多一线教师一样,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仅仅是想顺利毕业,抑或完成一项任务。很庆幸的是,通过笔者正面引导后,教师Z的论文写作目的发生了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讲,论文写作从功利性到自主性专业发展的意识改变为教师Z日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选题内容的实践改进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论文可以视为某节研讨课或某项课题研究在实验性、理论性等方面具有的新的教学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教学原理应用于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新的进展和发现的总结(冷品优,2020)。在随后的交流中,笔者告诉教师Z,论文写作不是编造出来的,是基于个人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成果,如果没有第一手的实践资料,论文的写作会很困难,并询问她有没有做过课改或者课堂研究的实践,她这样回复:
在培训期间,我利用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傲慢与偏见》英文原版作为语言载体,让学生持续深入阅读该文学作品,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同时,我还有幸聆听了许多关于开展文学阅读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讲座,这些讲座对我开展文学阅读研究很有启发。
笔者与教师Z沟通后,确定选题的主要内容为文学阅读。表1是教师Z与所在研修班的专家经过讨论后,在论文写作初期拟定的一些题目:
  
表1 教师Z拟定的论文题目



教师Z与某高校S教授沟通后,决定选择《通过名著阅读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证研究》作为论文题目,不久之后,教师Z又给笔者发来了微信留言,她这样说:
老师,我写不下去了,因为这个题目太专业,而且实证研究数据分析太专业,另外试卷中阅读理解题仅占30分,大型考试的统计数据显示差异不明显,你能给我更好的题目建议吗?
为了更好地与教师Z沟通并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拨通教师Z的电话,解决她心中的困惑。沟通对话内容如下:
L:你知道新课标最近在倡导什么吗?
Z:语篇主题意义探究、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科核心素养。
L:那你做的活动与课标倡导的内容有没有什么联系?或者与哪些方面有联系?
Z:似乎与它们都有联系。
L:那你是否可以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文学阅读联系在一起,整体阐述自己的做法?
Z:有点头绪了,那我将论文题目范围圈定为“核心素养”与“文学阅读”,题目暂定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学阅读实践与思考”。
[改进分析]
教师需要养成对话意识,从多方渠道获取反馈意见,借以提高论文的质量(潘正凯,2020b)。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分享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教育教学实践和自身行为产生新的认知,构建新的个人实践性知识,从而推进自身专业发展(陈丽智,2018)。在选题初期,教师Z结合自身的实践,与多位同行交流后形成了初步的选题范围(见表1),初次的选题是有关阅读教学的实证研究或行动研究,这个话题显得大而抽象,且由于自己无法熟练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知难而退,因此再次发信息向笔者寻求帮助。之后,笔者通过反思性对话的形式与教师Z交流,引导其将前沿的理论术语“核心素养”与实践的“文学阅读”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Z不断构建自己论文写作的实践性知识,推动自身专业发展。

3. 整体内容的框架改进

一定的图表形式能直观体现语篇信息的联系,构建语篇文本框架(贾传安,2006)。笔者告诉教师Z论文写作也需要搭建篇章结构与写作支架,每个部分都要指向论文主题或小标题。笔者建议教师Z结合自己的思考,首先拟定整体框架。表2是教师Z与某高校S教授沟通后拟定的一般框架:
  
表2 教师Z初定的框架


不久之后,教师Z又给笔者发来了微信留言,并告诉我她始终无法摆脱“研究”的范畴,笔者告诉她一线教师适合撰写关于课堂实践的论文,论文标题应突出“实践”。与其商讨后,笔者建议她采用如下框架(见表3),并提出一些问题促进其深度思考论文的写作思路。
  
表3 教师Z的论文修改框架

[改进分析]
陈丽智(2018)强调,教师在反思性对话交流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言谈中敏锐地觉察到描述中的冲突性情境,并进行适当的追问,帮助其挖掘自己行为背后的认知偏差,进而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学行为遵循教学原理,引导其挑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以上改进过程中,由于教师Z第一次尝试论文写作,没有太多的写作经验,在完成初稿前碰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论文题目的选定、内容框架的确定等。经交流后,笔者从核心素养的实践角度引导教师Z对框架内容进行重构,并通过追问表3中的问题,激发其思维的火花,帮助其逐步建构新知。教师Z最终接受了笔者给出的论文修改框架建议,并认为这些建议明显与阅读过程中的阅读行为相吻合,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也很符合,能较全面反映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

4. 初稿内容的精细改进

撰写学术论文很可能要用到一些术语和概念。写作中,既可以使用专业术语和概念或约定俗成的术语,又可以使用作者自创的术语和概念。需要强调的是,作者使用自创的术语和概念时,要对术语和概念的含意加以界定,同时要注意措辞的规范性。即使使用专业术语或约定俗成的术语,也要注意术语的准确性(程晓堂,2013)。教师Z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经过交流后,笔者对初稿的第一印象是语言不规范,主要问题是对理论术语的描述不够准确,并总结了如下问题:
(1)前言部分杂而乱,阐述了很多与论文写作无关的内容,如蓝思分级阅读。
(2)正文的很多地方只有教学内容的设计,没有理论支撑。
(3)没有阐述实施后的效果如何,也没有描述学生和教师的变化怎样。
针对问题(1),笔者推荐教师Z去寻找开展文学阅读的理论依据;针对问题(2),笔者建议教师Z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关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针对问题(3),笔者建议教师Z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总结自己和学生在开展文学阅读后的变化。教师Z带着笔者给出的建议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初稿,在修改过程中她认真研读了许多文献,并做了很多文献摘录(见表4)。
  
表4 教师Z阅读的部分文献

但教师Z在修改过程中又碰到了其他困难,比如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笔者推荐她重点研读《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年第3期范洪亚老师的文章《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以英国文学作品〈化身博士〉》为例。阅读提示如下:
(1)精读第二部分第38~41页,思考作者是如何将理论支撑与教学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是什么?
(2)模仿框架(见表5)并填充自己的“理论——活动——意图——效果”框架表。
  
表5“理论——活动——意图——效果”框架表


教师Z恍然大悟,认真进行课堂实践后,很快对照框架表完成了表格填充(见表6)。
  
表6 教师Z的“理论——活动——意图——效果”框架表

后期,教师Z也将核心素养的其它部分如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等按照以上方式进行整理并开展课堂实践,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一一记下,补充到论文写作之中。

[改进分析]
专业阅读是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评价知识的必由之路。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教育的敏感和自觉,从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归纳总结,解释其背后的规律(周伟,2020)。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Z主要通过专业阅读改进了她在初稿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她通过研读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其对核心素养四维度的理解;通过文献摘录(见表4)厘清了核心素养与整本书文学阅读的关系;通过研读范洪亚老师的论文,模仿框架表填充自己的框架表。教师Z通过这样的模仿学习和实践,逐渐掌握了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写作技巧,并慢慢觉得论文写作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越来越有趣的过程。之后,教师Z对初稿进行大量的删减和补充,以便使初稿简而精。经过3~4轮的初步修改和沟通之后,笔者建议教师Z将稿件投给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一试。

5. 投稿后的反馈改进

教师Z带着复杂的心情决定尝试投稿。2019年7月3日,她将自己的初稿通过邮件形式投给了《中小学外语教学》。同年8月中旬,教师Z就收到了该编辑部的用稿通知。
这次,她充满惊喜和忧愁。惊喜的是第一次投稿给核心期刊就收到通过审核的回复,忧愁的是她对编辑部提出的修改建议充满无奈,如下是她在修改过程中收到的一些修改建议:
(1)修改后的文章没有解决关键问题:“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文学作品阅读实践”的各个做法要点要论证其可行性,即方法的可行性,如听读文学作品的必要性、说看文学片段的必要性等。
(2)建议作者阅读相关文献,补充理论内容,如“(1)以读促听,提高听的能力”为什么要以读促听?读为什么能提高听的能力?以此类推,每部分除了介绍教师的做法以外,首先要论证教师这样做的可行性,要有依据。
教师Z曾一度想放弃论文的修改,但笔者一直鼓励她,告诉她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后期,教师Z仍然通过文献研读与框架填充形式(如表6)认真完成编辑部给她提出的每条建议。

[改进分析]
对于编辑部给出的修改建议,一定要逐条认真阅读并修改到位;如果修改稿质量不高,达不到刊发要求,还有落选的可能,须慎之又慎地进行校对和修改(冷品优,2020)。在以上改进过程中,教师Z切实体会到了编辑部工作人员严谨负责的学术品质。而自己最终经过7~8次的修改,终于成功收到了编辑部发来的用稿通知。这次教师Z沉浸在喜悦之中,因为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6. 发表后的理念改进

经过近6个月的修改,教师Z的题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学阅读实践与思考》一文终于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年第1期上,这次教师Z收获的是欢喜与激动,正如她所描述的那样:
发表论文当然是喜悦与激动的,但通过论文写作,我得到的远不止这些,在对英语阅读教学信念的坚持和语言本质的深入研究下,我的行动更有方向,获得了在理论指导下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

[改进分析]
论文写作的重要目的在于阐述理论知识的实践指导意义和行动策略。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架构理论与实践桥梁的过程,作为一种独特的专业发展形式,能有效引发、促进、维持不同知识之间的互动和转化(潘正凯,2020a)。通过论文写作与发表,教师Z反复游走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通过实践构建自己的个人教学理念,通过理论指导反哺其教学实践的不足,最终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三、教师Z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分析教师Z开展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过程,总结了英语教师在论文写作中面对的实际困难及开展论文写作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

1. 教师Z开展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过程解析

笔者总结出了教师Z论文写作行动改进过程的四个阶段,即阶段一的迷惘困境,阶段二的反思交流,阶段三的批判性反思,阶段四的行动改进。
在第一阶段,教师Z处于迷惘困境期,她想尝试通过论文写作完成研修班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顺利毕业的目的。然而对于从未开始尝试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教师Z而言,面临诸多困难,比如选题迷茫、理论知识匮乏等,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主动寻求帮助来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
在第二阶段,教师Z与笔者开始交流论文写作中的情况,比如如何选题、列框架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Z意识到个体知识的不足,以及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与之分享观点,并取长补短,进而反思自己的写作思路。于是她选择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角色,采取新的行动,比如写反思日志、改进课堂实践等。
在第三阶段,教师Z带着内疚与自信进行自我审视,并对课堂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论文写作积累素材和第一手资料。
在第四阶段,教师Z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改进论文写作的现状,比如计划行动路线,获取执行个人计划的知识与技能,带着新理念进入课堂实践等。
以上四个阶段不断循环,在教师Z的整个论文写作行动改进过程中不断得到应用、拓展和深化,已经成为教师Z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理论模型。

2. 教师Z开展论文写作行动改进中遇到的困难

(1)软件运用能力欠缺
程晓堂(2018)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从目前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深度还不够,还有待提高。此外,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不能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还要不断开展研究与探索(转引自张运桥,2020)。在论文写作初期,教师Z由于不太熟悉SPSS软件运用,进而放弃了初次的选题。对此,笔者建议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技能,尤其是使用软件的能力,为日后能更好地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理论文献阅读匮乏
教师基于经验总结与反思所生成的实践性知识深受教师成长经历、工作环境、知识储备、价值观念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往往内隐于心、外化于行,缺乏理论性知识所具有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潘正凯,2020a)。在教师Z的论文写作行动改进过程中,她告诉笔者很多理论她曾经听过,但就是不知道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完成初稿的过程中,只是在说一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究其原因,是她阅读的理论文献太少了,无法用专业的术语来描述自己的课堂实践,不能将零散的教学实践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地总结出来。正如很多想写论文的一线教师一样,不阅读大量的理论文献,也不可能写出有深度的论文。对此,笔者建议一线英语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多阅读一些专业期刊,如《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中学外语教与学》、《英语学习》、《外语界》等,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3)反思总结延时滞后
教学反思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但在真正实施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性教学氛围不浓厚;部分教师对反思概念理解上存在偏差,反思内容不深入等(孙晓慧,2011)。某些教师由于思维的惰性等原因,认为教学可以作为简单的重复存在,很少进行系统的英语教学反思,如果没有规范的约束和意志力的支撑,很可能停留于浅尝辄止的情形,甚至半途而废(刘林峰,2014)。在教师Z的论文写作行动改进过程中,每次出现困难时都会向笔者求助。笔者告诉她要及时反思,并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阅读的理论文献进行改进,最后把新一轮的实践反思整理出来,就成为论文写作中的第一手资料。对此,笔者建议一线英语教师应该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很多时候,论文写作的灵感往往是来源于一线教学的日常反思,有深度的思考有利于提高论文写作的行动执行力度。

3. 开展论文写作对教师Z专业发展的影响

(1)自我发展意识的提升
在教育领域,公共管理主义(public managerialism)运用权力下放(devolution)的手段,要求各学校及教师成为自我课责的单位,因为这种取向赋予各单位自我决定的权限,所以须展现优秀成果,以证明自身能力(姜添辉,2017)。具体而言,卓越表现的荣誉感能激活教师的成就动机,否则就会变成社会负担以及产生自我羞愧感,在这种外部评价与内在感受中,产生了自我改善(selfimprovement)的机能。教师Z要求自己成为自我改善者,以专业道德规范塑造自我发展意识,并成为实践力强的执行者。正如教师Z所言:
学校让我负责全校英语学科的文学阅读推进工作,但在没系统关注理论的时候,很多实践都是通过主观判断或凭感觉做事,也无法对他人有影响和辐射。这就要求我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论文写作和发表来形成更客观和有说服力的实践依据,带领更多教师投入到文学阅读的推进工作中来。
(2)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的提升
在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持续互动、转化中,教师要不断建构知识、创造知识。论文写作作为一种独特的专业发展形式,能有效引发、促进、维持不同知识之间的互动和转化(潘正凯,2020a)。这一观点在教师Z论文写作行动改进过程中得以体现。比如,在论文写作初期,教师Z想通过写论文的形式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成果,引发了不同观点的互动;在论文写作修改期间,教师Z通过研读理论知识理解了其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课堂实践的指导框架。正如教师Z所言:
我和学生都是第一次拿起整本书开始阅读,学生由对小说感兴趣迁移到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我的课堂变得丰富多样。这种用新课标的理论促进实践改变,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文字的方式使我体验到了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式。
(3)教师教育信念的改变
教师信念是教师对学科教学自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其涵盖内容广泛,包括对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师自身作用等的看法。就语言教师而言,其信念通常包括对课堂教学、语言、语言学习、英语学习者、教师角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等问题的看法(Borg,2003,转引自龙美如、解冰,2019)。教师Z通过一年半左右时间的论文写作与修改过程,切实体会到了论文写作对自己教育信念的影响:
论文写作改变了我对英语教学的理念与认知。英语学科不能违背语言交际和语言使用的原则,而通过开展文学阅读的形式,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真实的语言,还能活学活用,思维品质同步提升,成绩明显提高了。此外,我也体会到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课堂改革使我对日后的教学充满信心。

四、结语

本文以案例解读的形式分析了一位英语教师论文写作行动改进的过程,总结了教师在论文写作行动改进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论文写作对个人教育信念与专业发展的影响。当然,不是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有论文写作与发表的需求,但不可否认,论文写作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英语教师把论文写作不仅仅当成自己的责任,而是一种享受、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一种获得快乐的源泉时,教师就获得了解放,并将反过来积极作用于教学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英语教师能够理解论文写作的真正内涵、价值与作用,并积极通过论文写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获得同行的专业认同,做一位有思想、有内涵、有追求、有行动的英语教师。
本文来源: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44(03),35-4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教师谈怎样写教学案例 ( 校本培训材料 )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刘芷彤:科研的力量
教育案例的写法
语文老师不会写作是很可怕的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研究——透过农村初中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的视点...
专业成长┃论文写作的“六个一”——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路径实践研究”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