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丨如何理解学业质量标准?权威解读——新课标提倡的学业质量观与考试命题改革


来源整理自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联合举系列解读与培训活动
分享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约7000字,阅读需18分钟


学业质量评价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新教学,同时也包括新评价。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要素之一,很多的教育改革中,往往因为评价改革不够深入,使得教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评价改革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

老师们也反应,学习评价和考试命题改革也是实践中的难点。对于如何去评价,老师们存在困惑

这次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没有回避这些问题,学业质量评价是一大特色。学习新课标,很重要的是要学习新课标的评价观和评价的方法,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可以说,新课标为评价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具体来说,新课标在评价方面具有很多亮点,突出了几个“第一次”:

第一次出现了学业质量标准。在过去的课标中,是没有这部分的内容的,所以新的课程标准,实际上实现了大纲与考纲,考、学、教,有机的整体。

第一次明确了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评价。并它的理念,方法,做了完整的阐述。这是新的学业质量的关键。对于推动评价改革,多元评价的设计,考试命题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与基础作用。

第一次强调了考试命题的改革与创新。评价是难点,考试是评价中的难点与热点的问题。

此外,新课标在评价方面还讲了三件事:

一是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明确了新的质量观)。

二是建立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强调在真实情境中的学生评价,与学生的学,老师的教,紧密联系)。

三是推进了考试命题改革(不仅明确了命题的要求,而且对命题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这三个方面实际是一个整体,建立了激励学生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质量体系的依据。多元评价是实施路径 ,是一个载体。考试命题是关键问题。

这三件事情围绕着一个中心,或者说是一条主线——核心素养。也就是,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多元的评价体系,也是为了在真实情境中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考试命题的改革,也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

围绕核心素养的评价,实际是一种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评价。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理解学业质量标准?

(1)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用了三句话来讲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课程总目标以及学段课程内容的学业要求为依据,是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并用以反映学段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度。

总得来说,是对学生在每一个学段要达到的素养总体的刻画。

第一学段的要求:

  •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万以内的数及大小关系,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

  • 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并描述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特征,会对常见的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 能对物体图形或数据按照 一定的标准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认识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知道生活中的方位,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感,量感和应用意识。

  • 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评价可以分为若干个方面,评价过程中,要抓住核心主题,以及背后的核心素养。结构化的主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学段的要求:

  • 认识自然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 能认识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会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感受图形的运动和轴对称现象,形成空间观念量感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 能分析与表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会绘制简单的数据统计表,形成初步的数据意向。

  • 结合现实生活,能尝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描述、表达、分析解释实际问题,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积累相应的数学活动经历,形成量感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形成一定的求知欲,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学段的要求:

  • 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和分数,能进行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形成数感和运算能力,能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符号意识。

  • 能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能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 知道数据的统计意义,对一些随即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形成数据意识与推理意识。

  • 能从数学与生活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尝试探索所发现并提出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与应用意识。

  • 对数学形成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出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初步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一定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2)什么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业质量观?

新课标改变了以数学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以前以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观是不符合素养导向。建立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 (看学生素养有没有很好发展,要关注知识,能力的形成,重要是关注背后的素养有没有形成)。新的质量观体现了整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的学业质量既不是指习得孤立零碎的数学知识点,不是学生通过知识背诵或机械操练形成的书本知识,也不是在固定情境下简单应用知识和技能。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应对和解决各种不确定的真实现实问题或任务中体现出来数学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也就是,在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重组和运用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得数学知识、方法和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整合和重构,而核心素养也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和发展起来。

数学学业质量被划分为若干个水平,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体现学业成就的进阶关系,体现了逐步递升的学习进阶关系。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学习不是识记教材中展示的知识,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生意义的过程。

(3)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

评估学生的学业质量,关键是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指出评价核心素养的三个角度。


第一,以结构化的知识主题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二,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情境应用当中来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第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维度一:知识主题角度——突出整体性

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统领,在形成与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数学素养。

第一学段的知识主题:


这些知识主题,是有结构化的,不是孤立的。

第二学段的知识主题:


第三学段的知识主题:


维度二:问题情境角度——突出了实践性

学业质量标准中有这样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展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

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是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

维度三:情感态度角度——突出数学学科育人价值

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各个学段对情感态度的要求不一样。

第一学段,要求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第二学段,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通过操作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形成一定的求知欲,具有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学段,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初步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一定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评价的三条主线

第一,关注学生兴趣发展。第二,关注学生态度与习惯的发展。第三,关注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学业质量强调,三条主线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达到进阶的过程。比如,应用意识只有在第三学段提到,是不是意味着第一学段,第二学段不需要呢?我的理解不是这样的。而是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要蕴含,渗透,第三学段要有一个很明确的评价要求。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如何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的导向和依据是什么?多元评价体系包含了哪些要素?

(1)评价的导向与依据

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为导向,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促进人人发展的评价体系

(2)多元评价体系的四个要素

1)评价形式丰富;2)评价维度多元;3)评价主体多样;4)呈现方式适当。

评价形式丰富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 活动报告主要包括小学生数学活动后交流的总结和体会,例如,实践活动的总结,数学调查的报告,数学实验的报告,讨论活动的记录。

  • 课堂观察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记录相关资料,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方法。如,观察学生的学习困难,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学生的学习创意。观察学生的 情感态度。

  • 课后访谈是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况。如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 “档案袋”评价指系统地收集能够表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与努力,并作为成长证据的记录,该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学习目标的自我构建。“档案袋”包括儿童学习学习过程的记录,儿童数学学习代表作,儿童自我评价的记录,教师的指导与评价的记录等。


评价的维度多元,是指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同时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

从评价主体来说,就是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教师、学生、同学、家长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案例:
在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校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组织学生将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这个案例中,自评,他评都涉及到。

最后,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方式为主;第二,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四学段可以采用等级和分数相结合的方式。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过早地进行分数评价,有一系列弊端。

会引导学生和家长过度关注高分,会形成一种“高分即成功”的误解。会使学生和家长忽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丰富的内涵,还会丧失评价应该给予学生的丰富的信息。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有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所以,在小学阶段会更多采用描述性评价

描述性评价也称为定性评价,它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状和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作出判断。

描述性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更加关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了数学学科育人的作用。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也留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创新的空间。


以下介绍一个一线老师的实践案例。

【案例】

评价方法1:小小表扬信——激发学生上进心
“那么网络教学为什么不能发一张电子表扬信呢?想到这里,我就试着自己制作了第一张表扬信,根据当天作业情况,选出作业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公示在班级群里。表扬信一出现,学生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如何才能 获得这张表扬信。也无比期待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表扬信中。”

评价方法2:榜样在身边——取长补短看得见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作业做得赏心悦目,他们会把自己的思考好习惯留痕在作业上。我又设计了“优秀作业”展示的奖励环节,把表扬信和优秀的作业制作在每天课件的前几页。”

评价方法3:多一句评价——让我们的批改更有温度

每次收到学生的作业,我都会及时地进行批改对错。但有些学生做错是因为对于不理解,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思考。也有学生作业能做全对,但书写不认真,学习习惯有待改善。像这样的情况,仅仅批改对错是不够的,我往往会通过文字或语音给学生留下评价,提出我对他作业的感受和想法。

如积极奖励的评价:“全对通过,书写特别认真,喜欢你的作业!希望能继续保持!” 如启发式的评价:“注意问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 ;如诊断式评价:“数学的书写要加油,特别关注0、5、9这几个数学的规范书写。”……这样的评价虽然会比单纯的批改对错会花时间,但是可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认真踏实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认可,会继续保持好习惯不断进步;稍有松懈的孩子经过老师的提醒,也会尽快调整改善,努力达到标准。


所以,描述性评价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创造,而非是照搬。

多元评价体系,是一种真实性的评价,它是在真实的静脉中进行评价,是长跨度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教师教学有机的联系。


考试命题改革

考试命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这次课程标准中直面这样的难题,提出了方法。

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命题?

根据课程标准,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概括。

(1)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

  • 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察,要注重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感悟,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

  • 不出偏题、怪题。

  • 要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极性的评价。

(2)如何进行命题呢?

课程标准强调突出核心素养导向,命题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科学的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如何进行考试命题?课程标准强调了三点,值得认真研读。

第一,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以具有联系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发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过程中,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核心素养。

【案例】


如果在命题中,还可以设计如下的双向细目表,考察学生素养的表现。

第二,重点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包含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重点设计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



第三,不断探索数学命题的革新创新。

命题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不断探索命题的革新创新,引导学生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对于综合、创新性试题的设置,也要以课标为依据,避免超出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特别在双减背景下,提出命题创新是特别有意义的。命题创新并不是难题。

以下为来自课标的样题。


这道题是一道以个人情境的数学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示自定义合适的常量和变量,并利用函数描述杯子的总高度,随杯子的数量增加的变化规律,考察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示意图,抽象问题情境为数学情境,并能利用函数知识表示出被子数量的变化。考察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具体的素养为抽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其实这也体现了命题改革的基本方向——关注对知识主题的整体理解、关注在实际情境中真实的应用。

小结:

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评价改革提供了框架和依据,我们要建立新学业质量观,改变过分关注零碎数学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做法,关注整体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评价理念,树立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观和评价观。

在问题设计上,鼓励设计整合性、情境化、开放性的问题,根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表现。

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过于关注标准答案的做法,通过观察、讨论、展示、交流、同伴或自我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式,在真实情境中全面评价学生素养发展的情况。

在结果呈现方面,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的水平特征,制定等级化和描述性的评分标准,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家长提供有实质内容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学改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使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命题指向核心素养
刘钧燕|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阶段考试评价
教育心理学系教授杨向东:学科核心素养的考试命题
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学习记录5: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与考试评价(杨向东)
郭华|素养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用好质量监测结果,推进小学数学教研变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