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践论与义务教育课改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改革理念:引入了学科实践于课程和教学中。

学科实践的引入,带来的是这样的一种课程和教学的变化,即在课程和课堂中要追求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行动的双向融合。

为了落实“双向融合”,需要课程设计中、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行动结合的原则。那么这样的课程和课堂,其哲学指导的依据应该是实践理论、实践哲学。

我感觉对此原则的深入思考和系统阐释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所以,我准备回头去好好学习和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特别是毛泽东的《实践论》的思想体系。

毛泽东主张的“实践——认识——实践”的实践与认识发展循环在课程设计、课堂学习展开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现和落实,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个研究中需要关注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实践、现场、现实、情境、生活、体验,以及相应或相关的认识、理论、理解、迁移、运用、创造等。因此,新课程方案中所倡导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就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而王阳明心学理论中所强调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本一事,真知即真行”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它强调的“真知”的价值,唯有真知才能有真行。

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则补充完整了人的学习过程的“闭环”,提出的实践对知识获得和发展的意义。

张华教授有一句话,揭示了学科实践的意义:“人是作为参与者通过对世界做出选择和改变而认识世界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行动或实践的结果。”。这与阳明先生的名言有着一致的思想。

要理解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强调的实践观点,是需要认真地去读一读毛泽东的《实践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读《实践论》有感
毛泽东的认知跃迁课:降维打击无数大佬的收费课程
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实践论》《矛盾论》及其当代价值
毛泽东《实践论》,个人理解,白话版
实践论读后感(共8篇)
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